标题: 防松螺栓的秘密(文字拷贝于网上) [打印本页] 作者: 广州粤研钟彦华 时间: 2018-8-30 13:13 标题: 防松螺栓的秘密(文字拷贝于网上) 一、日本的诀窍$ c% j7 Y. v' C( f( F; [) T
# V% J+ z+ K4 W3 v1 u. O) p
我做这件事,源于一个偶尔。5 a! T8 @1 \8 g
6 I( s1 O4 ~! Q7 m* M* f& r
某次,从网上得知日本哈德洛克向全世界公开偏心螺母的参数,数十年来却没有任何人能成功仿制。不知道是出于湖南人的好奇?还是邵阳人的好斗,我鬼使神差与它纠结了七八年。后来才知道,向哈德洛克发起挑战的远不止我。从专利网站搜索“防松螺丝” 、“防松螺母”、“防松螺栓”,分别有140件,2747件,651件。去掉无效的, 中国防松螺丝专利至少在2000件以上。大约从1986年起,加上没有申请专利的,中国至少有1万名技术人员向哈德洛克发起挑战,这其中也包括向辽宁舰、歼20、神舟飞船提供紧固件的各类高大上企业,这些挑战全部惨败。说惨败——是因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输在哪里!有的还沾沾自喜以为赢了,徒增国际笑料。还有个别发明人认为自己的技术超越了哈德洛克,而中国高铁偏偏不用他的。这其中的原因嘛,肯定是铁总内部有日本间谍和狗汉奸,他要向中央举报! * Z3 O5 Z3 k& m' g0 t+ F " V8 V! ]3 V' K+ G5 z4 P* W 剔除可笑的成份,他们的中许多人砥砺前行,耗费了大量心血和家财。即使惨败,也应该向这些奋不顾身的科技勇士致以崇高的敬意!1 ^8 ~; C9 B1 C7 C: P4 Z! q
* G, `. C- M4 u: K
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有:魏民(沈阳),专利号CN103277392A;杨志清(杭州),专利号CN201944075U;刘凤翼(深圳),专利号CN205578469U;唐宗才(马鞍山),专利号CN1281954A。7 v8 G1 l! ~& u6 Z) h, S6 \1 L
& I& T- H! ~6 \5 W 中国高铁开通后,关于哈德洛克在网上总是吵得不可开交,有人说中国连一颗螺母都造不好,高铁纯粹是抄袭没什么好自夸的;有人宣称中国高铁根本就不用哈德洛克,都是日杂、汉奸在黑中国高铁。铁路官方机构从来都是一言不发。 ' z3 \' B* K3 r' _4 Y那么—— 2 K& ]+ Y5 Q8 Q9 f7 N1 X; A) v3 A 中国高铁到底用不用日本的偏心螺母呢?7 @8 c; t0 k7 d, G) i
秒杀日本的中国技术到底是真?还是假? / K. D+ Q8 S P% W 哈德洛克雄霸全球近50年的技术诀窍是它公开的楔子效应吗?如果不是,那真正的诀窍又是什么呢? ' c6 S, o0 ]0 U4 O1 { 有什么办法能让中国在短时间内达到哈德洛克的水准,从而打破其近50年的垄断呢?" j5 ?9 s% U% z: A9 s3 Q2 l% E. a
全部是顶级干货,请认真听我解答,特别是哈德洛克的诀窍和破解之法,是世界机械行业无数人梦寐以求的《九阴真经》,若是有缘人,你可以发大财。 ' d* A9 H6 \0 O8 {- Q' t1 C 首先,中国高铁100%使用日本哈德洛克的偏心螺母!打着任何幌子的谣言都改变不这个事实!并且,中国高铁越是提速,就越离不开哈德洛克。传统轮轨交通速度越快振动越大,这是无法逾越的客观规律!而哈德洛克的防松性、可靠性全部是世界一流的。3 P5 X' T7 y0 o: |7 \; M8 v
第二,深圳刘凤翼绝杀哈德洛克的视频及检验报告,让他自己和很多人都以为赢了哈德洛克。其实是又一次惨败。 % {3 U# l2 L8 M! B$ Q' u8 A 刘对螺丝防松的要求和哈德洛克的操作规范完全懵懂无知。并非刘一人不懂,几乎整个中国的螺丝防松研究者都认为,螺丝是拧松的,这个看法在横向高频振动下是错的,螺丝松动(轴力损失)的初期螺母是没有任何回转的。同时,大安装扭距防松也是错的,即把螺丝往死里拧紧来防松是不对的。我分析数千个防松专利后发现,整个中国的防松研究要么往防止螺母转动这个方向走,要么往加大安装扭距这个方向走,这两个方向恰恰都错的。 7 O+ ~ @, [7 U: c# s- e 为什么单纯把螺丝拧紧来防松是错呢的?有些工位狭小,大尺寸扳手根本进不去,没有可操作性;有些工件的强度比螺母低,用力拧会把工件压坏;有些工件之间有非金属垫圈,用力拧会把垫圈压坏。前苏联一艘潜艇出事,就是一颗螺丝拧得太紧,把密封垫圈压坏造成了泄露。为什么单纯防止松螺母回转来防松也不完全正确呢?在微观领域,螺母与工件之间永远都有间隙,在横向振动下,接触面会首先塌陷导致轴力损失;如果能看螺母回转,轴力已损失很多,实际上已经松了。# A& U5 ?. C% |( r* A7 F- R4 G: ~
在大轴力和小轴力的情况下都能防松,才是高效、可靠的防松技术。用很小的力来拧紧螺丝,形成的轴力也很小,这时候进行横向振动检测就见真功夫了。而哈德洛克就是在小轴力的情况下,能保证轴力不持续损失。中国懂得哈德洛克先进性的人肯定有,这么多年,无论网络、民间如何喧嚣,这一小撮人始终不愿意出来做一个说明,真是诡异得很! $ O r0 F3 B9 {' J) z 魏民、杨志清们很可能对“惨败”一说嗤之以鼻。稍安勿躁,权威数据将让诸位心服口服。以下是哈德洛克的检验报告。$ x- `- ^! |/ R (, 下载次数: 9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下载积分: 威望 -10 点
; O8 J1 _3 k7 j+ {$ k' c
报告显示,在小轴力(10 KN~12KN)的情况下,30秒内轴力损失已经结束,轴力的损失不是持续性的。以M12-A2-70序号1为例,残余轴力从30秒开始即保持不变,30秒(10KN)、60秒(10 KN)、90秒(10 KN)、120秒(10 KN)。这是哈德洛克最为神奇之处!中国目前已经知的任何一种非破坏性防松技术,在GB/T10431-2008要求的检测样品数量内,其轴力损失整体都持续性的。$ {' _0 b# P* q8 S& ]/ K, \3 Z' s% l
刘凤翼在120秒内保持了94.7%的残余轴力,但其轴力从30秒(51.5KN)、60秒(51KN)、90秒(50.3)KN、120秒(50.2KN)是一个持续损失的过程。2分钟内损失5.3%的轴力,20分钟就会损失53%以上,直至松脱。尽管120秒残余轴力大于哈德洛克,由于会持续损失,明显是输了!3 i& z1 n+ r) |2 @3 J- S
`4 I5 y! ]1 M) Q+ c+ w
' P* r4 T' F) A/ s" R( p7 d
可以这么理解,哈德洛克是世界上惟一一种有刹车的防松螺母。3 f. ]9 }# n- {" d# k- R6 B0 ^! A, ^
+ q6 R* F+ [. e' N / c1 j( p1 U7 i( i5 @ 第三,破解哈德洛克的窍诀!2 f* y4 \( Y/ Y7 X$ E
3 p. z) G2 }6 p# a, }) E8 Q/ S; e. ]* P5 s: l$ h: N" ~
哈德洛克宣称其诀窍是偏心结构和偏芯量,我用同样的偏心结构进行了检测,达不到它的效果,说明不是结构的原因。郎咸平说是工匠精神,也是瞎扯!哈德洛克的真正诀窍在于材质!有人猜测过是材质的原因,但仅限于猜测。我用8级螺母和A2-70螺母进行了多次对比检测,限于篇幅,我就不一一展示这些报告了,可以肯定是材质的原因。) c6 d. n* o) E) W- C
* k B' C* r" r }+ ~
7 p2 j* z0 L" y# d4 k 那么材质究竟有什么不同呢?跟弹性模量、杨氏模量、泊松比之类关系密切。简单说,哈德洛克偏心螺母所使用的304不锈钢要软一点,弹性要大一点。哈德洛克的304钢和中国的看起来一模一样,其实内在差别很大。弹性大一点,这就是日本称雄全球近50年的诀窍!也是我花数年时间检验的科学结论。弹性大一点,简单到令人难以置信! $ S5 S& P3 q( S' c% z" J" s; U4 V, z( a3 w
! }: N( `4 v" f/ i
如何解决偏心螺母的材质问题呢?很简单,4条路。 f, ]( `8 }" W& Y V/ q: i3 b# p$ G' E
' D5 `) `" B) m$ ]
1. 对哈德洛克进行分析,看它与中国的304有那些差别,我估计现有测试手段很难测出来,测不出也要想办法测! # }* ]2 U8 N9 ]2 ?9 b& O7 Q! |9 Z, K) }6 N x2 [" K" {
/ s1 u: F& s) k5 V 2. 在国内现有的旧工件上拆一点日本的304下来,车几个偏心螺母进行检验,如果防松效果和哈德洛克一样, 那就正好,我估计是不行;0 X R H1 M" u$ {8 G, }
g. d- W, q. d; P5 F: Q; e" j |* d; |! z
3.拿着哈德洛克的偏心螺母,到日本钢材市场去采购一模一样的的304。哈德洛克并不生产钢材,他也是市场上采购的;这样再试一次,我估计还是不行。那就按小粉红的思路来,中国把日本市场上的这种304钢全部包圆,甚至把钢厂买下来,掐断哈德洛克的源头。这个撕路可以把哈德洛克撕得粉碎。 , ]) C4 v7 u: s$ C ' E+ T0 {0 f* d8 v% X" H0 O6 r2 A7 U
4.调质!对国产的和日本的304钢同时进行调质,逐步调,肯定能调出一模一样的来。中国专利CN86204074、CN87216533都是偏心螺母,且都已经过期,解决了材质问题,中国自产偏心螺母并不侵权。4 p1 ]7 w4 [" b; j# n
5 v( [5 m) ~3 o4 u: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