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必威体育网址

标题: 机械往事1—回到实践 [打印本页]

作者: 未来第一站    时间: 2017-11-23 10:01
标题: 机械往事1—回到实践
本帖最后由 未来第一站 于 2017-11-22 23:02 编辑 ) x8 ^' J5 T- \/ O6 X
- R9 k, V( h# I$ e' \
    技术与科学还是有许多联系和不同。
% b+ }; ?6 ]" H$ [) T    比起发现和定义技术更加依赖实践中的积累和改进。

  y1 N( `% I! S( n
0 m8 f+ u6 i1 s3 j. i1 s. \* u9 s
    做液压那会儿需要计算机床工作台静压浮升,算是设计计算的核心内容了,现在主流设备多为“开式恒流”结构,关于这方面的设计计算书籍及论文还是较多的但大多过于注重理论,当面对复杂的实际工况时所给的公式往往显得过于理想和片面;记得有位社友说过这样一句话“经验有屁用,计算才是王道”,我对其的判断是此人多为硕士毕业后直接进的研究院所或大型国企设计部门,他的经历只能告诉他只要掌握足够多的公式,生产中的一切问题都能解决,也坚信问题只有通过计算解决才够专业~那么开始他就错了,因为即使像F=PS这样的关系也必定是从实践经验中总结得来,只是有人很早就把它写进书里,但并不代表它本来就是那样;理论计算和实际隔着太多的东西,而这些只能通过实践去一层层剥离。
. u, g, Y5 }0 J    油的粘度,油温,供油形式,静压腔的大小,工作台的转速,负载的变化范围,形成的油膜刚度,这些都会相互彼此影响,而你绝对无法在你的宝典中找到对应的公式,所以只能回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一点点摸索,在已有依据的基础上附加条件一步步寻找规律,通过这样计算出结构验证结果进而定出原型机。当初看到总工给我的计算手稿只有惊呆,加起来足有一米长的公式,外加足足一页应对不同工况下的公式变形说明,都是十几年下来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无数次对比验证的总结。
8 K- T: e  R  _6 n9 G    液压油的粘度会随油温而变化,但要是从不去现场不亲手摸摸不和调试的工人们聊聊就永远不会知道30°时流量计好用而到35°时流量计就失灵了。
, ?& w! K; B) f. ^    液压系统的噪音产生有一条是吸油口滤油器堵塞,不去亲耳听听,很难想象油泵吸空产生的响声有多刺耳。8 U$ `8 S# }( j5 C: b8 T
    ······; W/ G& w4 a$ E1 g; s
    希望那些想从事和正在从事技术工作的,抓住并珍惜每一次实践的机会,实践是检验和总结经验的唯一标准而有力的计算能使你说话更硬气。

* l/ K! ~: n0 t2 P8 `( c( [: y( x3 M" V  a3 x

& F  {! p* q7 f* ?( D9 K! m' F4 n- W+ S+ n" m; ^

/ q: J! a  T2 k4 O, H( h9 m7 N
作者: 广州粤研钟彦华    时间: 2017-11-23 10:26
经验有屁用,计算才是王道,这话虽然有点偏激,但强调了一个理念:搞技术的一定要有理论证明,不能光凭经验,不然就不需要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了。其实有些理论虽然经过很多实践证明没有问题,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最终发现它是错误的,因为它在一般的情况下是没有问题。这个问题就如中医与西医的区别,所以中国人有句古话:医生只能治病但救不了你的命,命里该绝谁也救不了,也就是问题比较特别经验不够用了
作者: 吴十六    时间: 2017-11-23 10:39
本帖最后由 吴十六 于 2017-11-23 10:40 编辑 ; p" T' j. ?3 ~# A/ g) l

# f1 I# }7 w: F回到现场真是重要,早些年有本《制造繁荣》,里面对美国设计与制造分离对产品生产问题、改进灵感缺失的影响都做了探讨。私以为,这些问题本质上都是一样的,不管范围多大,设计始终是一个推陈出新,适应现场的动态过程,旧的思路总有巧妙经典的地方,新的想法也会引进新的问题,保持与现场的紧密联系,能让我们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容易踏到实处。
作者: 柳建凯    时间: 2017-11-23 10:57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y9 l! C, B! S$ p( H
作者: 午子仙毫    时间: 2017-11-23 11:05
理论来自实践,应该是公认的吧,推导,猜想,公式,的最早依据也是来自实践。没有实践你不可能推导出1+1=2,你吃一个馒头,在吃一个馒头,推导出1+1=2,在吃一个1+1+1=3,知道3个馒头吃饱了,在吃肚子胀啊,假设我们用理论推导一下,一个馒头的体积,胃的空间,也可以算出3个馒头吃饱了,可这里面计算的依据全部来自实践,没有实践和实验每一个计算你都没有理论依据,你无法算出3个馒头吃饱
作者: jiangsuwanhua    时间: 2017-11-23 11:07
理论源于实践,但实践才是真体会
作者: 午子仙毫    时间: 2017-11-23 11:15
就一个馒头的体积,在胃里的状态,信息量就很大,别说让你计算胃的空间啦,所以说理论来自实践这是一定的,计算只是一种简洁提高效率,利用前人的成果,在推导出一些大概率的方向
作者: 面壁深功    时间: 2017-11-23 12:34
有过体会的人,再去学理论角度实用,取舍有度,吸收率会很高吧
作者: 董董_Zq5bU    时间: 2017-11-23 14:20
不能脱离实际
作者: 林希9527    时间: 2017-11-23 14:35
现在我这里,我知道的还只是汪洋大海的一滴水,可能还不到!
作者: youis818    时间: 2017-11-23 16:18
不是实践形成真理的过程才是最棒的吗?实践是约值,真理是绝对值    有什么好讨论的
作者: 三国霸主YS    时间: 2017-11-23 16:39
做设计要有理论的基础,但是想要进步还是要去现场,动手做了才知道问题在哪,怎么解决
作者: 韩寒11    时间: 2017-11-23 20:52
边学习理论,边实践是技术提升最快的方法
作者: NDP    时间: 2017-11-24 00:03
理论和实践两者缺一不可
作者: hnlybocai2008    时间: 2017-11-24 09:21
所有的理论都是源于实践‘、实验、验证,科技的进步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那些希望听过理论解决问题的,是因为解决的是一个被别人解决过的问题,并且从解决中总结出了理论!如果从来都没有,只能从实践出发!
作者: 杨冬冬    时间: 2017-11-24 11:32
理论本身来源于实践,也就是它是高于实践的,所以掌握理论很重要的,没有理论的实践就像无头苍蝇到处乱飞,不知道问题出在哪,永远也解决不了问题,就算运气好解决了,情况出点变化又不知道怎么办了。所以不光要实践,还要努力掌握背后的理论,才能有所提高。
作者: zrq0111    时间: 2017-11-24 15:13
说得挺好
作者: 易清军_W12v6    时间: 2017-11-24 16:26
我认为一定要理论与实践结合,现在因为出身不同,很多人从学校出来,并没有经历过实践的装配,没有概念,加上现有数字技术,已经简化了大量实践机会和可能,但也同样给了机械设计人员更多的困扰。
/ q( T' J9 O/ K3 p* `$ O
! l: X) B( w! `5 p% {( x% L所以,设计出来,一定要亲自去体验下自已的成果。
作者: 520zjwtcabc    时间: 2017-11-27 08:25
其实很多经验是在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比如这是我的轴计算出来是直径20,那么遇到类似的问题,我用30肯定不会错,这才是经验。经验其实是一种类比计算而已。
作者: 不是高级工程师    时间: 2017-11-29 10:50
相辅相成
作者: 10627    时间: 2017-11-29 11:05
有经验就是看问题全面有根据,不臆断7 r6 _3 T2 U1 Y7 K

作者: 所罗门_x    时间: 2017-11-29 16:16
鸡和蛋的故事。
作者: jake840612    时间: 2017-12-1 16:54
学习!) C7 x5 F" g2 v# W/ Q( r

作者: 路漫漫1    时间: 2017-12-19 16:41
学校里理论重要,工作中经验比较重要!
作者: loveskycc    时间: 2017-12-21 14:46
本帖最后由 loveskycc 于 2017-12-21 14:53 编辑 6 O7 o" Z- @2 y- P' ?8 `; t: A
- K+ Z1 U0 T: e0 p* L7 P' w
我来解答楼主的疑惑,其实很多书都是对的,但是别人根本没想到我们这样粗放式生产的工况,看的人觉得太理想化,实际上是自己不规范,就跟我用攻丝油一样,一般都还是粘度高的油比如菜油或者其他植物油,但是在我们厂灰尘大,如果用粘度高的油容易积累灰尘直接变成污泥状,攻丝后不仅脏而且可能会影响攻丝效果甚至报废,写书的人可没想到你会在车间打磨搞一堆粉尘啊,这本来就是不对的~~~教材都是一套标准化的东西,这样所有的次品率和生产效率都可以预知和控制,哪里出了问题调整哪里就可以了,而到了我们很多工厂就有这样那样的所谓现实最后导致标准失效,出了问题就重做,过段时间又忘记了,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步骤估计除了富士康这样的厂以外没有任何一个工厂有标准(比如成文的容易因为什么导致什么样的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所以最后我们积累了十几年就是很零散的个人经验,企业还是家庭式的无头苍蝇,我经常听人说一句话就是做好是偶然的做不好是必然的,你告诉他怎么可以做好,他会跳起来说没那么简单你们啊太理想化 哈哈哈 所以我现在都不说,全天下都知道问题在哪里,就是自己不改,美其名曰立足现实,真正的规范应该是这个工序走了谁都一样只是新老员工的效率问题而不应该是对错问题,不过相信慢慢新一代机械人会改变这个状况,毕竟这一行越来越多在大企业外企有文化的年轻人来了,会把所有的经验汇总,然后做成一套工厂规范,比如你在厂里打磨就是不能用粘度高的攻丝油,当然隐患是治标不治本,工件并不能做到最好,所以应该去除打磨或者采用别的无尘方式




欢迎光临 机械必威体育网址 (//www.szfco.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