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兰羽飞矢 于 2008-5-6 21:10 发表, _1 s9 g! q8 i
L=60,内径5MM,外径5.5MM,内锥1.5度,花7或者粗糙度1.6以上,硬度HRC55-58.日产30只,不许使用高精度设备,普通机床即可,不要求尺寸精度。: D5 P( T3 E4 G* J9 ~. t
现在预计加工工艺如下:材料:一般常用轴承钢,流程:下料--车-- ...
L=60,内径5MM,外径5.5MM,内锥1.5度”。
锥度1.5度,长度60的圆锥,大头直径较小头直径大1.57毫米。% R% g2 z# P- y
虽不明白这“内锥”的确切意思,不过其余数据在,蓝羽的这个工件如果用另一种描述,就是:- n. j% _, J! j( H n+ O
长度60,外园直径5.5,锥孔大端直径5,小端直径3.43,锥度1.5度。1 q- z: |4 w+ H8 A9 J* g
按上面的工件尺寸,追风和刁馋两位大侠的工艺应该都不可行吧。
原帖由 害怕伏枥 于 2008-5-7 06:29 发表6 k4 h/ ]% i9 A3 d. C- W- ]
“L=60,内径5MM,外径5.5MM,内锥1.5度”。
锥度1.5度,长度60的圆锥,大头直径较小头直径大1.57毫米。
虽不明白这“内锥”的确切意思,不过其余数据在,蓝羽的这个工件如果用另一种描述,就是:1 `1 b6 B' `# m s8 y
长度60,外园直 ...
原帖由 兰羽飞矢 于 2008-5-6 21:10 发表
L=60,内径5MM,外径5.5MM,内锥1.5度,花7或者粗糙度1.6以上,硬度HRC55-58.日产30只,不许使用高精度设备,普通机床即可,不要求尺寸精度。
现在预计加工工艺如下:材料:一般常用轴承钢,流程:下料--车-- ...
内孔刀没有什么选择了,用4mm*100的整体合金圆棒磨把内孔刀出来
以到生产轴承的厂家进行热处理,气氛保护的炉子基本可以做到零脱炭(不会有氧化层)和基本不变型。
原帖由 害怕伏枥 于 2008-5-8 07:08 发表1 Z: M" N5 m8 S. K) }# e
热处理方面,觉得没有那样可怕。
这种薄壁件,热处理时使用心棒是必须的。至于材料,耐热不起氧化皮和少变形的钢材一大把,何必一定用轴承钢呢。
怎么不试下把料直接热处理,拿硬质合金刀用数控车床一次车成呢。
原帖由 兰羽飞矢 于 2008-5-10 20:31 发表( U8 n+ {. ^. w6 O4 T7 B& {0 a
今天我去了一趟加工车间,看到了仿制全图和进口工件,感慨万分,今天回来我已经思路成型,后天将我更改后的草图附上,工艺试加工完毕后再传;* J% P3 ?/ C( Q$ `! c' O/ {2 k
我为什么感慨呢,说白了,就是一件给纸打孔的钻孔刀,人家的产品我们仿 ...
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诉你,你的热处理工艺已经选择错了,虽然我当时不是太懂机加工行业,但使用感受还是很大的,包括一些非正常使用的手段弄坏过不少,综合现在的机加工水平,应该可以下论断。首先要韧性很好,整体淬火的显然就不行,另外使用的设备精度是很有限的,一般就是普通电机的主轴直接带动,所以更不能整体淬火,我以前使用台钳将钻头的管身夹得严重变形了(,也就是变形而已,没有开裂,估计一定是表面热处理而非整体淬火,
原帖由 兰羽飞矢 于 2008-5-11 18:00 发表1 @! x: }% I! h1 E5 P3 w a, G
呵呵,追风,小样,算你猜对了,正是你图片上5.5的那种,你说的没有错:还是你好,省得我贴图了,我根据实际情况改进了内孔,8 B# o1 Q1 O* Z. u. i) U) W! O
1 热处理方式我准备局部油淬和整体油淬,自己弄:lol ,穿心轴是肯定的。最后钳 ...
原帖由 害怕伏枥 于 2008-5-12 05:30 发表
6 O) B3 M0 c0 {$ i. q
你贴出的图片看到,知道工件的形状。我没说用钢管,只是说工艺。
高精度的切削加工经验很少,你和蓝羽的讨论如同高山流水,让我欣赏并得到教益。* w+ U- s. B. X7 B
不胜冒昧请教:6 X( _3 v9 |. k6 u8 n
蓝羽介绍内孔有内锥,这是说顶端刃口处的内径稍 ...
这个工件估计只有我们两个热烈讨论的份了,你现在搞研发,我以前经常使用.不过我现在也搞机加工,综合以前的使用感受,应该有点优势嘛
原帖由 兰羽飞矢 于 2008-5-12 17:37 发表
不要这样说,要知道大隐于市,这个工件我算不上研发,只能说是卖艺,最后的步骤是留量0.2mm人工淬火后,穿心轴磨外圆后研磨一下内孔了。200元嘛,嘿嘿,生产这30只的平均费用肯定是暂时超标了3 m7 `" S5 v7 `6 s3 f
现在咱俩的思 ...
原帖由 害怕伏枥 于 2008-5-13 06:06 发表
我在做渗氮件设计时,有时材料用40Cr。! N4 Y3 {1 F0 }3 h+ q! K) a
40Cr渗氮后表面也能达到要求硬度,缺点是渗氮深度浅,只能保证几丝。不过在薄壁件上使用,也许反倒是优点了。/ ]* N- ~+ {7 J1 u% b/ d2 A' u
只是40Cr不大可能有细直径的棒料,而2CR13,3CR13有可能。
我在做渗氮件设计时,有时材料用40Cr。$ S3 o4 z# ~# ` d8 f5 V
40Cr渗氮后表面也能达到要求硬度,缺点是渗氮深度浅,只能保证几丝。
不过在薄壁件上使用,也许反倒是优点了。
是40Cr不大可能有细直径的棒料,而2CR13,3CR13有可能。
2 仪表车床夹头装夹,分两次掉头将内孔钻穿.你的6136太大了,转速也不够,加工这么小的工件连电费都亏了,买台五千块以上可以开4000转以上好点的17型仪表车.顺便将装夹钻头的勾槽车出,(钻孔加工费0.5,车槽0.2)
内孔用整体合金棒料磨把内孔镗刀,高转速镗一刀很快的,修正内孔型位精度和尺寸,(加工费算0.8好了
热处理为何会要选局部"淬火"?我认为你设计得最失败就是这里, 竟然要上升到去轴承厂内部专用的淬火炉的程度"你也太有才"了! 追风打死都不相信,外7内6长度60的0.5薄壁工件,有淬火工艺变形度控制得比氮化还好的!!这是热处理加工时,相差一倍的加热温度啊,氮化四、五百度,淬火动辄八九百过千度,绝对性的压倒优势!
热处理为何会要选局部"淬火"?
8:热处理回来之后你用工具磨刀机顶两边光外圆也好,甚至抛光也好,肯定就不至于要去到穿心轴磨外圆的地步.除非你车出的同心度太差.不过如果换着我来加工,用无心磨磨外圆,狠心点的修砂轮和导轮。连45度的倒角一起磨出,无心磨这些设备这才叫效率高,工具磨效率太慢了
我很认真的说,可能你认为我也是只是偶然眼见过这东西就和你瞎吹……
原帖由 兰羽飞矢 于 2008-5-13 18:48 发表
因地制宜必须用61324 u; E$ _9 p }: L% \" f
3:一开始我是这样想,可是一看6132,嘿嘿,还是改钻了。6 j6 U7 i. B( L6 b x
兄弟,我本来还想气体氮化的:lol : X/ J6 d3 f( m* u
我想在刀口到加强部位是整体淬火,希望的是钢中带柔 钻孔时弯度尽量少,优点也在于此。
还是 ...
原帖由 害怕伏枥 于 2008-5-14 06:49 发表1 y$ b9 Y% i+ r' Q
洛氏硬度的测量方法是:/ ~( Q/ R7 {' |( y
先用一个预压力把检测头(直径2.5钢或硬质合金球和120度金刚石圆锥)压在被测工件上。8 j& @1 ?: Z$ F5 \2 H2 m
施加主压力,让压印头压入工件。' K: i4 n# u; P( h; {8 ]/ v
撤销主压力,保持预压力,量出两次压入的深度差,以此衡量工件硬度 ...
其实最简单也最有效的判断淬硬工件硬度方法还是用什锦锉刀。( \# S8 t3 J' l! _
只是太土的方法,难以让权威和专家认可哟。
先用一个预压力把检测头(120度金刚石圆锥)压在被测工件上。
施加主压力,让压印头压入工件。& ^0 i5 Z+ B7 X; o7 a
撤销主压力,保持预压力,量出两次压入的深度差,以此衡量工件硬度。
原帖由 兰羽飞矢 于 2008-5-14 15:59 发表
老大要注意哦,这个什锦锉刀,首先要合格的哦,还有依据材料、形状的形成来敲击它发出的声响判断硬度,落地的声音也可以判断大致的硬度,还有使用标准45号钢磕碰样件产生的痕迹来判断硬度,不过这都需要 ...
原帖由 兰羽飞矢 于 2008-5-14 15:59 发表
老大要注意哦,这个什锦锉刀,首先要合格的哦,还有依据材料、形状的形成来敲击它发出的声响判断硬度,落地的声音也可以判断大致的硬度,还有使用标准45号钢磕碰样件产生的痕迹来判断硬度,不过这都需要 ...
原帖由 害怕伏枥 于 2008-5-14 05:40 发表
年轻时制造过洛氏硬度计,编写的洛氏硬度计说明还曾被70年代某一年的计量科学年鉴上匿名采用。
也小小地吹一下牛,满足满足可怜的虚荣心吧。7 Q. k) S0 g! x4 v
实际工作中准确测量硬度不容易,干扰因素太多太多。可靠的硬度值只能用 ...
原帖由 狙击手 于 2008-5-14 18:28 发表' g9 K. ^1 U$ [2 j* t: T) _
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做的,但我是自己设计自己做的,不同的是:我没有专用的打孔机,我设计的刃部锋利,杆部粗厚。45钢淬火的。
欢迎光临 机械必威体育网址 (//www.szfco.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