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必威体育网址

标题: 外企、国企、私企 [打印本页]

作者: civiling    时间: 2016-12-16 12:44
标题: 外企、国企、私企
      今年6月,在各种复杂的原因中离开了工作了6年半的外企,游荡半月,现在工作在一个创业小私企。两年前我答应一个颇有爱国和民族情结的师弟,写写工作的一些感想和总结。不知道如何书写,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吧。

外企篇

       必威体育网址7月出了些风波,风波的结果是某话题大虾出去不来了。大虾十年如一日劝人读书,进外企,做买办,然后话题一转,嘲笑国内没人了,汉民族“既不善攻,更不善守”,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应该是充话费送的。于是有貌似做了买办发了小财的某侠,经常在必威体育网址炫收入多少,睡过多少女人。好在这样的风气现在已经没有了。

        对于快速致富,在当今中国做买办确实是一个很不错的途径。抓住中国快速发展的机遇,利用国内高端产业与国外的差距,着实可以快速致富。把国外的设备卖进来,只要是国内没有的,随便翻倍加价要都可以。而且,利润空间足够“送礼”,这很关键,而且在高端装备上,谁都不敢出问题。“关键零部件不用国产”,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形成了一股约定俗成的潜规则。这条规则到现在依然有效,而且确实难以撼动,因为有技术的差异,因为有约定俗成,最重要的是,有了靠买办发家致富的利益群体。

        进外企其实和做买办还是有不少差距的,进外企做纯粹的销售才有可能成为买办。做研发工程师,也是吃技术饭的。十五年前外企工作简直可以是白金饭碗,现在已经很一般了。十五年前,国家主席的工资不如一个刚毕业进外企的。前同事中有个极端例子,老公在国企,自己在外企,2006年前自己收入是老公的五倍!08年之后,老公收入突飞猛进到自己的近3倍。所以现在进外企,也许可以以更加理性和平和的形态去看待。由那些年工资的鸿沟,我们也不难想象国内某些行业多年停滞不前,甚至逐渐空洞化的原因。前同事中有对夫妻是北航毕业的,硕士论文分别是研究苏27的发动机桨叶加工工艺和桨叶装配。如果去搞航发,很大可能要离开北京,拿着微薄的工资过日子,哪有在北京混外企来钱快?

        不过,外企给人的感觉就两个字“正规”,什么事情都有严格细致的规定。入职前体检,入职后培训,每年有规定的假期,周末双休,定期Team building(吃喝玩乐),有的中午饭后还有吃水果时间。相比当年“十几连跳”的某士康,还是相当幸福的。经过多年的发展,很多外企已经本土化,除了部分时期老外来视察,几乎都是和一群中国人在用英语发邮件,写报告。有个从国企出来的前同事说过,当年在国企领导都没有这么大排场,来个老外大伙儿就收拾屋子不干活半天。外企似乎都发展成另一种形态的国企了。

        外企的另一种感觉就是扎实,一个细微特征的设计,用什么材料,设计成什么形状,能在什么工况下用多久,在极端恶劣情况下是否可以扛得住。都得有试验结果进行支撑。要关掉一个发现问题的case,可能要做几个月甚至整年的试验。试验结果有些时候还不足以支撑以后就没有问题的结论,需要有充分的理论依据。这些走过扎实试验和理论的流程,是拉开和我们很多国产产品差距的基石。做这些试验,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平常心。而这些,通常是国内相关企业所缺乏的。这是外企的优点,也是受国产冲击的点。因为不是所有产品都能承受冗长的反复过程,如果不是,很可能会被山寨抄袭甚至超越。对外企员工来讲,人往往被培训得很琐碎,有的技能甚至只有这家外企才有这种岗位,比如诺基亚当年倒闭,有的人很快找到下家,有的因为所在岗位只有诺基亚有,出来后没有下家接手。这对公司很有好处,员工不能随便就跳了;对不想跳槽的员工,也很好,很踏实,很安稳,比较适合女生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女生要是很牛,被过度培养,往往没空谈恋爱。我的前同事,综合能力最强的,长得也不赖,至今单身……

        在外企干了近7年,绝大多数时间感觉是很爽的,虽然加班没有工资,虽然加班如家常便饭。但至少工资还过得去,而且公司让你感觉自己的公司还过得去:)。只是偶尔听老外企(干了15+年)的同事说,见过外企在员工工伤后通过法律和合同的漏洞辞退了某些人外,这种闹心的事情很少。很少,不是没有,比如我离职时,懂得劳动法的我,让体检医生在体检报告上把心率不齐和颈椎病写上去了。因为那是我在大强度加班时留下的,这个必须记录在案。不过当我收到体检报告时,这些都被人抹掉了,我的视力还比以前更好了,双5.0!

        真正促使我离开的原因,一个是北京的房价面前,外企的工资增幅简直连蜗牛都算快的了,另一方面,下面说。


国企篇

       我从没有在国企任职,但和国企接触不少。比如某次,学弟拿到一个经手N次转包的项目,军工上用到的。那样的设备,按照国家的要求,起码100万以上。但到我这里,连机加工厂的材料费估计都不够,多要了一些,他们的态度就非常不友好,这点东西要那么多钱!事实上真不够啊,哪位大神能保证非标产品一次到位,不需要任何修改调试和反复?哪位?

        层层转包,这是我对国企的第一印象。某央企曾经牛逼狂拽酷炫吊炸天地率先推出“飞信”。在哪个时期,飞信简直是神器,极大地方便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沟通。可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一抄袭为致胜法宝的企鹅公司,推出了“微信”,现在信息通讯基本上就没有那央企什么事儿了。这事情中,该央企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而且起跑线在别人前面,甚至一度威胁企鹅公司微信收费,结果飞信还是基本没人用了。过年的时候,平常群里面,中国数亿网民红火火的红包,里面包含多少利润!该央企现在也就剩收点流量费了,算喝点汤吧……归更到底,企鹅公司抄归抄,版本更新非常快,都是自家工程师,有什么bug,有什么新想法,很快就能在新版本体现出来,所以他们能过年给马云一记“红包偷袭”,某央企啥都外包,中间多一个沟通环节,有什么想法,sourcing去和承包商讲,来来回回,黄花菜都凉了,输是必然的。

       “为什么给你做呀”,是我对国企的第二印象。为什么给你做呀,言下之意,你能给什么好处?虽然中央八项规定限得已经很死了,虽然不能再迟到5000一条的大黄鱼了,但要钻空子,方法太多。外企销售都知道,不能送钱,可以送旅游。索尼公司虽然消费类产品受到冲击,工业领域在北京却又专门带人出国旅游的,理由是观摩工厂,出国一周,看半天车间剩下都是玩?所以“为什么给你做呀”就是“你懂的”。之前我给某国企做过一个外协设计,花了不少精力,刚开始答应给4万,后来他们不按原有设计试验,抱着侥幸心理推进,失败了,项目下马了。刚开始说报酬照给,后来说给9200,最后就是直接删除我的微信,打电话不接,发短信不回,堂堂央企中层,沦为一个“老赖”。他们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年立项无数,上来就把指标订到根本做不出来;十几个人租年租金200+万的写字楼!他们不是在创新创业,而是在烧钱,有洗钱嫌疑。有人劝我“为什么给你做啊”,你应该给她@lxy送礼,把价要到10万,就可以拿到自己的4万了。

        离开外企有个另自己不爽的因素,就是来了个在国企混过的家伙。脑补一下,一个同事当着领导的面,说你用ProE进行check in操作的方法不对,一天说了5次,而且强调他看过书了;当着领导面说“你的一个计算结果好像有问题”,让你把过程发给他,他帮你检查一下,你发过去后,他看都没看,就把你的邮件编辑以后直接发送给领导,然后抄送给你,搞得领导以为他真的帮你修改了……对对对,这些都是套路,防不胜防,check in的问题,我一次加班到10点多,把他加进去的问题模型处理掉后就搞定了,他“看过书”直到我离职都check in不进去;计算那事儿之前我都以为是正常的同事交流,这事儿是我发现套路的开始,对这样的政治斗争,我疲于应付也懒得应付,走为上吧。

       说到这里,似乎国企都是负面的。但接触多了,也不尽然。国企在当前中国有很大的必要,比如做长远的,短期无法立马收益的,必须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上的那些领域,在中国国企以外民营企业顶上来之前,还需如此。在长周期大投资项目上国家如果落后了,就只能靠这种手段。苏联斯大林主义如此,美国其实也是如此,比如NASA,就是在肯尼迪忽悠说美国在火箭上落后了,才搞起来的。别听人忽悠说所谓spaceX是私人的,套句我们这边的老化叫做“变卖国有资产”的产物。何况私企老板很少敢那么投的,只有华为等数的出来的几个,也许其他的还没那实力去投。值得一提的是,李超人应该有那实力啊,最后还不是炒房子?


       能活下来的国企,也总有其活下来的理由,和一些在国企的人交流,这些公司还是需要有两把刷子的扛着的,这些人就是所谓的精英。前些日子去某国有事业单位,单位里的人们日子过得相当滋润,上下班不行不足百米。但就是这样的单位,出活儿,就得有那么几个人,连续多日带着一群人天天干到夜里12点。所以这些年,真正需要大投资的项目,还是得国字头的。比如《咎由自取》一文中说抱着报效祖国的想法在国企干了18年,最后彻底失望了。18年什么概念,电磁航妈弹射器,搞成功这玩意儿的总工现在是院士,他花了8年时间把电磁弹射器做到了霉菌的水平。18年对于牛人来讲是足够成就大事业的时间,可到头来他还是一无所成,只能说他进国企当初可能就是为了混日子的,要不为什么那么久都不做调整?如果一定要给国企加一条罪状,那就是这样混日子的居然能混18年!

       值得一提的是,搞出航妈弹射器的那位大师姓“马”,不姓“2”。

私企篇

       很多人找工作的时候,不到不得已,在招聘网站首先过滤掉的就是私企。确实私企在中国这个尚处于发展过程中的国家,有很多问题。比如周末单休甚至无休,比如加班没有加班工资,比如社会地位低,甚至拖欠工资等等。似乎他们都觉得自己适合当官,懂得国内的“政治斗争”,懂得外企内的“逻辑”似的。如果没有什么关系,又没有为国争光而忍辱负重的决心,英语水平不足以玩转外企,不妨找一些“新型”私企。

       改开近40年,最早创业的都是那些没什么知识但是胆子大,有冲劲的农民。他们身上不可避免带有各种农民的缺点,比如不守信用,拖欠工资;比如粗制滥造,“差不多”主义;比如急功近利,耗子给猫当三陪——挣钱不要命,高污染高消耗;比如制假售假。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许是最好的时代,也许是最坏的时代。谁知道呢?多少预言家在预言,多少预言被打脸?前些日子有海外大虾发表《咎由自取》一文,强烈鄙视了国内创业开餐厅。开餐厅怎么了?自食其力,难道就一定比别人低一等?那些人去开餐厅,为人们提供更安全可口的美食有何不可?难道一个学厨师的就一定要创业搞机床?创业是一种谋生手段,不伤天害理,不谋财害命,不违法(恶法除外),有什么不可以的?中国近14亿人都搞制造业,中低端产能够全球用好几年,都干制造业被骂“产能过剩”是必然的。

       一群本来就不热爱制造业的人混迹在制造业内才是制造业发展的障碍,需要努力的应该是高新技术相关业内人士。

       对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喝多种解释,比如现在经济被房地产绑架,需要另谋出路;比如经济不好,需要投资,甚至救济,但以前大水漫灌式的投资已经不行了,扶贫也讲“精准”扶贫了。因为瞎投资,前都跑到房地产了,推高了企业的用人成本,那是在帮倒忙;瞎扶贫,钱都在各个环节被克扣捞光了,而且把人扶出依赖症,评价本地市委书记好不好,就看他有没有给本地捞到“贫困县的帽子”……但让人创业不同,钱拿到手是有数的,你需要除了给团队发点工资外,需要花出去。比如国内“机器人热”,无数公司上马“机器人”。中国的翻译又立功啦,Robot翻译成机器人,总让人联想翩翩,显得高大上。一时间涌出无数做机器人的公司。现在看,各种抄袭,各种仿制,各种廉价,各种炒概念和噱头。但从国家宏观上看,几十万家企业,上百万人在折腾,资金开始流动起来,材料、加工、手板、模具、表面处理、电子电路、物流,甚至写字楼、餐饮都能带动,让人“有事可干”,有钱可赚。

        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泡沫,当然有。雷布斯说,在风口浪尖,就是一头猪也会飞。但猪没有长翅膀,不练滑翔本领,终究是会掉下来的。小米手机去年还在和联想争谁是中国出货最大的品牌,今年这俩就都不说了……大公司尚且如此,那些首次注册的初创公司当然更是如履薄冰,依靠泡沫起来的,没有拿手的核心竞争力,自然很容易被淘汰。

       但这丝毫不掩盖这些年中国各类私企中的佼佼者走上历史舞台,只是几年来必威体育网址的风气被小集团把持,他们把中国“陌生人可以称帝,隔壁老王不能发财”的思想糟粕发挥到极致,大家通常无视他们取得的成就。某公司垄断了消费级无人机全球70%的市场;某公司年销100多万部双轮自平衡车,且主要市场在海外;某航空强国的航空展,一大把来自中国的供应商……





作者: 老鹰    时间: 2016-12-16 12:56
不同类型的企业确实有些基本的差异,同一类企业也有很多差异。有的民营企业我感觉就很好,氛围很舒服的。不同性格的人各有喜好。性格随和,什么都看得惯,要求不高,喜欢稳定,国企可能是个不错的选择。喜欢干事,找个好的民企,好的老板,我觉得是很好的选择。外企适合那种各方面比较好,又比较均衡,野心也不是很大,稳当又比较体面的那种。但40岁以后,可能会发现外企混下来实在没什么收获了。各种企业都呆一下,然后自己创业,见多识广,这样比较开心。
作者: 面壁深功    时间: 2016-12-16 13:03
外企靠源远的综合实力作保障,相当一段时间仍然是企业的标榜、
国企靠装备和市场垄断至于队伍整体技术方面比私企还要落伍10年吧、
私企靠的是脑袋和勤奋,但规范方面无从谈起,
作者: 老鹰    时间: 2016-12-16 13:06
面壁深功 发表于 2016-12-16 13:03
外企靠源远的综合实力作保障,相当一段时间仍然是企业的标榜、
国企靠装备和市场垄断至于队伍整体技术方面 ...

真正的研发,外企不会放在中国,主要是生产,销售和服务。看自己的定位,适合什么岗位了。

作者: 未来第一站    时间: 2016-12-16 13:08
本帖最后由 未来第一站 于 2016-12-17 17:28 编辑

谢谢大侠分享!!!
大侠这句话说的好,创业是一种谋生手段,不伤天害理,不谋财害命,有什么不可以的?
创自己的业让别人去笑话吧!




作者: Insigne    时间: 2016-12-16 13:11
谢谢分析!企业有优劣,人才亦有高下。先找到适合自己的,再谋发展。
作者: 杰克阿里    时间: 2016-12-16 13:16
比较透彻,我就去过两家公司,一家上海外企,一家武汉民企,差距肯定是摔的屁股疼。跟楼主说的差不多的感觉,外企就是体面高大上的感觉,民企就是一个努力奋斗的屌丝,国企就是一个面带邪恶笑容的老干部。
作者: 梦寒    时间: 2016-12-16 13:51
国企待过四年。抱着航空报国进去。四年一线工艺员,加班昏天暗地的。回头想想,剩下比较规范的解决问题思路、私企里游刃有余的圆滑、比较扎实的基础知识(虽然现在用不上了)。。。。
作者: 老鹰    时间: 2016-12-16 13:55
梦寒 发表于 2016-12-16 13:51
国企待过四年。抱着航空报国进去。四年一线工艺员,加班昏天暗地的。回头想想,剩下比较规范的解决问题思路 ...

规范的解决问题的思路,这一条就值得了。

作者: liuchang-zhiyun    时间: 2016-12-16 15:32
外企个人收入高,私企个人发展空间大,国企个人情商得到锻炼。
作者: 美洲虎    时间: 2016-12-16 15:51
写得好!尤其赞同第二段!哈哈。另外请问一下,大型的私企,比如吉利、BYD这种,到底像哪一种企业呢?
作者: civiling    时间: 2016-12-16 17:02
wydabl 发表于 2016-12-16 15:16
哈哈,手机出货量蓝绿大厂世界前五,前十更是被中国厂商占尽多数,但高通轻轻捏一下全死,有还手之力?
请 ...

经济嘛,就是彼此双赢的,高通为什么要捏死自己的客户,作死吗?



作者: 一展刀锋    时间: 2016-12-16 19:42
LZ文笔写的好,让我想起当年明月的感觉
以后有机会,机械工业的那些事儿

必威APP精装版下载进的晚,看八爷的贴也少,不过似乎他老人家也没说做买办是最好的吧,另外那个人,你说的是色猫?必威APP精装版下载就是这样,各种人在发表言论,他说他的,其实我们大多数人还是看看技术,并不受他影响,谈不上他带坏风气

国企没进过,有幸进过一个还不错的民企,3个老板都是外企出来的,管理思维很好,当然平时义务几班,周末有时也得跑去处理急事是没有办法,毕竟小企业底子薄,老板抠点也正常,后来钱慢慢赚多了,也有过发6个月年终奖的大手笔和年会上追加10万的年终抽奖这样的豪言壮语,但终归在中国,民企没政策,没资源,很难给个人一个相对安逸舒服的环境
作者: albert.tang    时间: 2016-12-16 19:47
老鹰 发表于 2016-12-16 13:06
真正的研发,外企不会放在中国,主要是生产,销售和服务。看自己的定位,适合什么岗位了。

的确如此,外企是不会把核心技术放在国内的,我们只是一个生产制造基地。

作者: 小河HH    时间: 2016-12-16 20:47
在外企加班也没用加班费吗?真的假的?
作者: 小河HH    时间: 2016-12-16 20:52
面壁深功 发表于 2016-12-16 13:03
外企靠源远的综合实力作保障,相当一段时间仍然是企业的标榜、
国企靠装备和市场垄断至于队伍整体技术方面 ...

这是因为外企的起点高,利润空间大。

作者: 小河HH    时间: 2016-12-16 20:54
Insigne 发表于 2016-12-16 13:11
谢谢分析!企业有优劣,人才亦有高下。先找到适合自己的,再谋发展。

找到适合自己的企业才是关键。

作者: 铁匠李    时间: 2016-12-16 21:00
wydabl 发表于 2016-12-16 15:16
哈哈,手机出货量蓝绿大厂世界前五,前十更是被中国厂商占尽多数,但高通轻轻捏一下全死,有还手之力?
请 ...

但问题的核心是,高通为什么要把它的这几颗摇钱树掐死

作者: 韩寒11    时间: 2016-12-16 22:01
在外企,员工只是一部机器的一个零件,还有备用的,你走了,立马有人顶上,你也只会零件的工作,至于机器的运转,你一概不知。在私企里,你就是一部机器,而且最好是多功能的,对自己是个锻炼也是个挑战,也可以作为创业的经验和资本。国企玩的是政治,人脉,和背景。
作者: 屏风ing    时间: 2016-12-16 22:02
办公室就我一个人在加班看帖,全部看完了,说的很深,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国企做了将近四年,靠的是政府补贴不然早倒闭了,现在还是奄奄一息,对外可是市里的纳税大户,后面进的都是私企,其实感觉广东的私企还不错,年轻人,不加班,不学习,又怎能快速成长,怎能对的起所谓的 “一万小时理论”。 一句话,学本事还是要进私企,最好是广东的私企(给广东的私企做个广告),外企木有进过,也有所了解,确实不把研发放在大陆
作者: cxw770lnly    时间: 2016-12-17 07:16
体会较深,值得借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作者: 一展刀锋    时间: 2016-12-17 07:35
屏风ing 发表于 2016-12-16 22:02
办公室就我一个人在加班看帖,全部看完了,说的很深,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国企做了将近四年,靠的是政府补 ...

按八爷的意思,这些私企里面,学的本事都是些大路货,你可以把你自己经历拿出来给大家看看是不是
我的经验是,接触东西多,项目经验成长快,但是过于注重效率、执行力而缺乏思考和创新

作者: 张麻子    时间: 2016-12-17 08:51
说回文章吧,楼主的文章我看完了,分析的相当深刻。“ ‘陌生人可以称帝,隔壁老王不能发财’的思想糟粕发挥到极致”这句相当认同。
作者: kumufchun    时间: 2016-12-17 09:32
大侠辛苦了
作者: 所罗门_x    时间: 2016-12-17 09:44
有人劝我“为什么给你做啊”,你应该给她@lxy送礼,把价要到10万,就可以拿到自己的4万了。我就服这句!真真切切的一句话!
作者: pokerkings    时间: 2016-12-17 09:51
必威APP精装版下载,本就是应该百家齐放。之前某大侠水平确实高,在机械行业懂的也不少。然而他只要说出了一个东西,似乎他的拥趸们便容许不了其他声音。
作者: 淡然    时间: 2016-12-17 10:31
在国企呆过,后来一直在私企。感觉国企比较有主人翁的感觉,有归属感,严格按照劳动法执行,但普通员工工资比较低,当官的收入很高;
私企,工资要高一些,但劳动强度大,没有归属感。

作者: dapad    时间: 2016-12-17 13:44
巴爷就是个大闲人,大忽悠,键盘侠。
作者: 祺哈哈哈    时间: 2016-12-17 14:18
流水账写的挺好,干货一点没有。。动不动就喷一下国家,很爽是不是。

差评

作者: 天天天蓝_    时间: 2016-12-17 15:33
外企涨幅慢?我所在的国企十年没有涨过了
作者: 云摧123    时间: 2016-12-17 15:34
哈哈,“吧爷”和你们不是一个层次的人哈。。
作者: civiling    时间: 2016-12-17 23:39
云摧123 发表于 2016-12-17 15:34
哈哈,“吧爷”和你们不是一个层次的人哈。。

他说,你们如果有人懂“碳泡沫”,就可以过来谈谈,要是没人懂,项目就没法干。
当时面临的项目课题,温度是1100°C,“碳泡沫”是航天、导弹返回大气层时用的,适用范围在3000°C以上
既然一个项目存在2000°C的适用差异,鬼知道其他文章是不是拿几个关键词吓唬人呢?
作者: civiling    时间: 2016-12-17 23:43
123456789w 发表于 2016-12-17 13:18
弄不明白,真的弄不明白。你呢,自己客观列举了国内各类企业的优缺点。哦,你就是客观评判,某大虾就是嘲笑 ...

一个在武汉买套房子都一堆事事儿的混混,会比在北京买几套房子的收入高?
作者: civiling    时间: 2016-12-17 23:45
祺哈哈哈 发表于 2016-12-17 14:18
流水账写的挺好,干货一点没有。。动不动就喷一下国家,很爽是不是。

差评

没有喷国家吧



作者: civiling    时间: 2016-12-17 23:46
天天天蓝_ 发表于 2016-12-17 15:33
外企涨幅慢?我所在的国企十年没有涨过了

国企没有待过,有那种疯涨的,也有不涨甚至倒退的……


作者: civiling    时间: 2016-12-17 23:49
淡然 发表于 2016-12-17 10:31
在国企呆过,后来一直在私企。感觉国企比较有主人翁的感觉,有归属感,严格按照劳动法执行,但普通员工工资 ...

然也
作者: civiling    时间: 2016-12-17 23:53
美洲虎 发表于 2016-12-16 15:51
写得好!尤其赞同第二段!哈哈。另外请问一下,大型的私企,比如吉利、BYD这种,到底像哪一种企业呢?

没概念,那些单位一旦做大到一定程度,就会有大企业病,国企、外企,概莫能外

作者: civiling    时间: 2016-12-17 23:59
一展刀锋 发表于 2016-12-16 19:42
LZ文笔写的好,让我想起当年明月的感觉
以后有机会,机械工业的那些事儿

读过当年明月,感觉那家伙想象力要丰富得多,望尘莫及。
我从没有否定某侠的劝学,但某侠毕竟已经悟道到了逆向民族主义的程度,不免有些遗憾。
至于色猫,毕竟属于某侠“悉心指导”的产物,以结果导向看问题,某侠的劝学其实失败了


作者: civiling    时间: 2016-12-18 00:01
一展刀锋 发表于 2016-12-16 19:42
LZ文笔写的好,让我想起当年明月的感觉
以后有机会,机械工业的那些事儿

我现在也在民企,深感所谓“庶出”的困难局面,但去广东,无数成功私企,都是从做出口起家壮大,大虾所在民企不知有没有外向型思维,如何拓展海外市场,那里更讲究逻辑、规则、质量,而不仅仅是关系和价格。
何不一试

作者: civiling    时间: 2016-12-18 00:03
小河HH 发表于 2016-12-16 20:47
在外企加班也没用加班费吗?真的假的?

看合同怎么签的,我当时所在公司,工程师是“弹性工作制”,即没有迟到早退之说,也没有加班之说,结果导向,每个月或者每年,完成项目任务就是合格
技工则是有加班的说法的,但他们工资很低,加班要老板批准,给加班工资
作者: civiling    时间: 2016-12-18 00:08
wydabl 发表于 2016-12-16 22:58
首先“多读书,进外企”有错?元帅的意思是否是多读书,然后去当公务员?
另外大虾哪里天天嚷着让人“当买 ...

我亲眼见过身边如何牛逼的师兄,做了外企的销售以后,就只会忽悠和扯淡了
待遇当然高,没的说,你和他谈技术,深问几句,立马露馅
人都去无法从事深度研发的外企,而只是做买办倒手卖点东西发财,这样国家是没有前途的

作者: civiling    时间: 2016-12-18 00:09
wydabl 发表于 2016-12-16 22:58
首先“多读书,进外企”有错?元帅的意思是否是多读书,然后去当公务员?
另外大虾哪里天天嚷着让人“当买 ...


美国的航空展,你可以去看看,这些年多少中国企业去参展,这还得排除很多被签证官认为敏感而拒签的
作者: civiling    时间: 2016-12-18 12:37
wydabl 发表于 2016-12-18 12:00
请问你知道C919的供应商都是谁吗?调平,伺服,刹车,控制器,最基本的一个东西-铆钉 是谁供的吗?

既 ...

之前看过航空业界的一些文章,人家也不看好C919,因为受外资控制过多
将来还是靠胖妞
作者: civiling    时间: 2016-12-18 12:49
本帖最后由 civiling 于 2016-12-18 13:13 编辑
123456789w 发表于 2016-12-18 10:09
谁理你丫的。昨天在必威APP精装版下载跟人探讨你是“何等”人物,各位大侠给我解惑了下。哦~原来就这德性。前ge雇员啊 ...

那咱来说说“碳泡沫”啊,1100°C碳泡沫的导热系数多少?会烧蚀或者相变吗?
既然没有,在那样的温度区间,隔热效果还不如三氧化二硅气凝胶,为啥要用价格奇高又完全无效的物质啊?
热工确实不是我的专业,但我已经独立完成过三个热工相关的项目,两个散热的,一个保温的,两个散热项目分别是针对美国设备和日本设备做的,都取得了成功
你以为穿个马甲我就不认识你吗?“二了久久吧”


作者: 常大爷    时间: 2016-12-18 16:11
为啥都对富士康有成见呢?我在富士康工作过一年,感觉还是很不错的啊,工作是枯燥,但在内地,工作枯燥的公司多了去了,这是生产性质决定的,没办法。至于说富士康十三连跳,富士康全国90万员工,跳几个也没啥啊,最主要的还是要看是什么原因跳的,也不尽然都是公司的责任,一个20万人的小县城一年非正常死亡的还几十几百呢,十三连跳的深圳龙华厂区都有30多万人。相对来说,富士康已经很正规了,基本该有的都有,至于说制度严,那太正常了,管理一个90万人的公司,没有严格的制度还得了,我经历过的几个公司,基本上还没有比得上富士康的呢。所以,请谨慎求证,再说话。我发现很多人都拿富士康十三连跳说事,如果富士康这么不堪的话,内地80%的公司的员工还活不活了。
作者: civiling    时间: 2016-12-18 17:33
常大爷 发表于 2016-12-18 16:11
为啥都对富士康有成见呢?我在富士康工作过一年,感觉还是很不错的啊,工作是枯燥,但在内地,工作枯燥的公 ...

对富士康没有成见,能干那么大必然有其道理,不过那段时间十几连跳必然是哪里出了问题。
作者: WWLL13    时间: 2016-12-19 09:11
看了最后也没啥,为啥对一些人念念不忘?影响力真是大。
作者: civiling    时间: 2016-12-19 16:48
wydabl 发表于 2016-12-16 22:58
首先“多读书,进外企”有错?元帅的意思是否是多读书,然后去当公务员?
另外大虾哪里天天嚷着让人“当买 ...

一遍忽悠人都去干买办,把人都忽悠浮躁起来;然后没有人踏实干活了,一遍鄙视,“没人了,哈哈”
是不是这个逻辑?
作者: liumangtu80    时间: 2016-12-19 21:49
殊途不同归
作者: civiling    时间: 2016-12-19 22:11
wydabl 发表于 2016-12-19 21:22
元帅有心,本人就没看到这点,对不起你赢了

所有工业强国都是外向型的,做出好产品,去国际市场弄潮,英国如此,德国如此,美国如此,日本如此,这也就是为什么岛国(美国受两样阻隔,相当于一个大岛国)反而是强国的原因。
因为他们都鼓励出口去国际市场进行激烈竞争,而某大虾一直就在鼓励,进外企,做买办,最后人都为了年轻时那点收入浮躁了,能知道的只有外企需要他们作为销售,甚至作为行贿者需要的,其他都不懂。
但短期来看,收入高啊,形成既得利益团体了,感觉良好罢了。长期来看,不还是啥都不懂给人家当马仔?
真正希望大家发财,希望国家强大,应该是鼓励出口,鼓励弄明白人家的游戏规则,融入游戏规则,进而有机会制定规则,发更大的财
……
作者: anyingzhizi    时间: 2016-12-20 13:11
998水平有的,主要是某几个喜欢捧脚的把必威APP精装版下载搞得乌烟瘴气的
作者: anyingzhizi    时间: 2016-12-20 13:16
wydabl 发表于 2016-12-18 12:00
请问你知道C919的供应商都是谁吗?调平,伺服,刹车,控制器,最基本的一个东西-铆钉 是谁供的吗?

既 ...

为了减少财务负担和开发风险,波音在787上采取模块化设计和全方位外包,主要模块由100个左右一级供应商全面负责设计、生产,以及相应的成本,波音进行最后的整装和系统集成。这从财务角度讲是成功的:787的研发开支以百亿美金计,一级供应商有效地分担了波音的财务压力,但在供应链的管控上却未必----波音787先后有8次延误,大多是由于下级供应商的问题

作者: anyingzhizi    时间: 2016-12-20 16:14
wydabl 发表于 2016-12-20 15:35
这本来就很正常,所有行业都是这样的,但问题是人家是美国本土或者美国盟友的供应商,你呢?怎么这个时候 ...

无非就是自己造的价格高可靠性不达标,仅此而已,不代表TG造不出来,所以UP文章说的对,倡导人做买办的其心可诛

作者: orc_roll    时间: 2016-12-20 22:45
大侠,好久没看到你冒泡了……大侠,其实你没有去过国企,在那块讲述很多是欠妥的。其实,国内在机械这个领域做深的家伙基本来自大的设计院。这里面有混事的,也有牛逼的、顶事的。这类人是国内外企的人无法了解到,毕竟很多人你们也接触不到。牛逼的,做到大设计院总工级别的,了解材料(从基本力学性能、材料特性、各种热处理、说到热处理后组织、性能改变)、结构(这块学问很深,包括刚度、强度、固有频率、热变形等等)、机构(除了强度、寿命这些设计手册能查到的,有些原理性的机构手册和资料上未明确提及原理,这就需要用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这些基础工具进行理论推导,还有些考虑与电控的协调配合,当然很多机构本身就是电磁机构,这就涉及到多学科融合深层次的原理性问题了)。大侠,真的要做技术,得去大型的设计院开开眼,打个比方,机械设计手册上提到的北京有色金属总院,那里面技术实力雄厚,里面分门别类很全,国内玩高端设备的人找不到合适的材料,会找他们的。国内有人要做高端设备涉及到特种材料焊接找航天一院211厂,这些是一般人接触不到的。大侠说的外企,技术核心不在国内,私企底蕴不足,资金实际也不足(至少机械这个领域),也没有好的大项目给你(至少在机械领域高端的东西不会让私企做)。打个比方,设计院砸向一个连着三五年研发改进六七次还没成功的东西,只为技术的进步,一砸下去就是几千万,你说在这里学到技术还是在山寨别人机型,研发更多是在搭积木、改改外形结构、尺寸,东西做出来问他这个技术数据没有、那个技术数据没有、问多了就挂电话的地方学到技术?大设计院出来的东西,问它强度多少,人家告诉你,刚度多少,人家告诉你,寿命多少,人家告诉你,振动实验数据人家提供给你,极端环境数据提供给你,响应时间多少,人家告诉你,甚至做的设备里面每件小零件的力学性能实验数据都能给你,这叫你用的放心……大侠,我说的只是纯粹设计研发的,工艺方面未有提及,已然如此,兴许这些大研究院能让你技术在现在的层次上拔高几层……
作者: OPP1199    时间: 2016-12-21 07:27
好贴
作者: civiling    时间: 2016-12-21 09:11
orc_roll 发表于 2016-12-20 22:45
大侠,好久没看到你冒泡了……大侠,其实你没有去过国企,在那块讲述很多是欠妥的。其实,国内在机械这个领 ...

多谢,确实我没有去过,写了过多篇幅负面的。
但我也知道结果导向,看结果,其实很多需要长时间,大投入的项目,国内只有国企央企在搞,所以看到有些成果,我是认可和佩服的,请看国企篇后面的小段。
今年也帮几个研究所做了一些事情,闲的人穿着制服无所事事,忙的人每晚没完熬夜到凌晨,他们是企业的栋梁和支柱
作者: 看对做对cg    时间: 2016-12-21 09:55
谢谢楼主分享,各有所长,适合自己就最好
作者: 翱翔天际    时间: 2016-12-21 13:16
三座大山
作者: civiling    时间: 2016-12-21 13:59
wydabl 发表于 2016-12-21 13:35
不代表造不出来,那倒是造个航空发动机出来?仙人一定有,藏在深山里,就是不出来,到死都不出来

一个 ...

被洗脑洗得不轻
昨天首飞的AC352的航发就是国产涡轴航发
太行已经装备400套了,你视而不见
世上没有仙人,我所见过西安某研究所的所长,北航某系的院长,他们能拿出手的是什么水平,知道我们的差距在哪里,那些地方我们现在做得比霉菌强
你只知道听一个从未谋面的在那忽悠
作者: 好奇D旁观者    时间: 2016-12-21 14:59
握手!!
我也是在今年六七月份离开了工作了六七年的外企,同样跳槽到目前的民企,虽然刚开始有些不适应,慢慢也就适应了民企的文化和节奏。
对于外企篇第五段的观点,不能同意更多,除却私人因素外,基本就是我下决心离开外企的根本原因。

外企规范的运营流程以及解决技术问题的态度对我而言不知道能否收益终身,但至少将影响我很长时间。外企的流程规范和职责明确对企业自身来说绝对是好事,是欧美企业先进管理理念的体现和成就,可是对员工而言,螺丝钉的命运必然的致命的,拖的越久就好比温水煮青蛙,等你四五十岁忽然觉醒却为时已晚,时间没法倒退。

话不能说死,毕竟这世界变化很快,说不定哪天我又回到外企那个环境里去。可是当前我只想在民企里抓住机会多磨炼磨炼,虽然很辛苦,环境也是这么多年经历的最差的,加班也家常便饭,可是,再不对自己残忍,当你人到中年时就业环境将对你很残忍。

居安要思危!




作者: civiling    时间: 2016-12-21 15:45
wydabl 发表于 2016-12-21 14:34
中法合资?或者是从开始就是抄法国直升机的全套?既然元帅你认识这么多所长,何不讲讲发动机那些零部件是 ...

是不是说别人发明了4个轱辘的汽车,我就不能造4个轱辘的,造了就是抄袭?
别人造出来飞机中间一根管,两边各一个大片儿,你就一定要造出中间一个大片儿,两边都是管儿?
结果导向,能造出来是第一步,能自己进一步改进,那是现在和未来的事情。
十年前你能想象如今日本手机品牌已经几乎绝迹于中国市场吗?
作者: civiling    时间: 2016-12-21 17:43
wydabl 发表于 2016-12-21 16:01
这种老生常谈的问题,以及说了半天不知所云的话还是不要多讲了当年看不到日本厂商绝迹于中国,同时也看到 ...

屏幕已经被中韩两国搞定了,你去北京看看京东方;镜头,浙江也有企业搞出来了
作者: anyingzhizi    时间: 2016-12-22 09:09
wydabl 发表于 2016-12-21 13:35
不代表造不出来,那倒是造个航空发动机出来?仙人一定有,藏在深山里,就是不出来,到死都不出来

一个 ...

呵呵,这年头还在用航空发动机来说事呢,就可以知道阁下根本就不关心国内制造业,你就只是出来装逼打击UP,刚开始的论点是TG能不能自己造,这里你又跟我扯差不差,相对于英美来说,咱的航空发动机不如他们,对于俄罗斯来说,差不多,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没有任何比较的意义!

作者: anyingzhizi    时间: 2016-12-22 09:15
wydabl 发表于 2016-12-22 09:05
一汽1953,本田1948年。莫非一汽不是普遍现象,而是特例,那元帅何不列举别的逆袭的领域来看看?
你既然在 ...

哥真心笑了,那高铁华为大疆腾讯阿里巴巴之类的被你吃了?

作者: civiling    时间: 2016-12-22 09:37
本帖最后由 civiling 于 2016-12-23 11:31 编辑
wydabl 发表于 2016-12-22 09:05
一汽1953,本田1948年。莫非一汽不是普遍现象,而是特例,那元帅何不列举别的逆袭的领域来看看?
你既然在 ...

外企的研发,通常需要一个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和战略规划专家组成的团队。
规划未来5~10年的某款产品,应该做到什么样子,确保5~10年后发布出来是世界最领先的。
然后写报告给公司高层,希望启动某项技术的研究,然后花两年左右时间进行技术可行性论证,有的公司叫做ATD(advance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这时候走T milestone,就是预研的项目节点,一个个节点走下来,可能有细节上的增减,基本可以摸索清楚这个技术是不是可行。
T milestone走完流程,找高层海内外广泛开会讨论,审议通过,开始走正式的项目NPI(new product introduction)流程
也是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按流程走下来,从M0开始干到M3开始卖,中间有设计阶段,图纸发放加工阶段,测试验证阶段,评估阶段。
整个流程折腾下来,大概4、5年。记得比较清楚的两个例子,一个是09年就已经开始的一个项目,到12年评估,认为当时两种方案一种过于超前,暂时不发布,另一款直到14年底才在各种忙碌中彻底解决各项技术细节问题,投入市场开售。另一款设备则是从2008年开始研究,2015年初才开始上市。
国外大企业做大项目基本上都得经历这样的漫长流程,为什么最近几年手机反而中国商家比较抢眼,因为中国私企商家那种短平快思维,适合手机行业这种日新月异的短周期研发。而对于轴承、发动机之类,需要长期高额投入,砸很多钱不能立马听到响的领域,国内的民企多数都不愿意干,只能由国企去干,国企如果没有心气够高的领导在那,很容易成为“养老院”,研发长期止步不前。
就这样




欢迎光临 机械必威体育网址 (//www.szfco.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