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必威体育网址

标题: 中国日本企业的差别 [打印本页]

作者: hunyann    时间: 2016-1-14 17:28
标题: 中国日本企业的差别
中国企业:死得太快了!
. G8 n( J  L4 t( k
6 s4 U  S1 ]. x; K首先,你必须知道一个基本事实: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中国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
# V" }. N& e$ E& u7-8年,与欧美企业平均寿命40年、日本企业平均寿命58年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V$ s* f, x' E" ^: j2 o7 q! Q
日本调查公司东京商工研究机构数据显示,全日本超过150年历史的企业竟达21666家之多,而在明
3 u! g- h/ @, R" k4 e2 h年将又有4850家将满150岁生日,后年大后年大大后年将又会有7568家满150岁生日……
, L) N* n7 h) f. V而在中国,最古老的企业是成立于1538年的六必居,之后是1663年的剪刀老字号张小泉,再加上陈( l; q/ n: `% o, G. b
李济、广州同仁堂药业以及王老吉三家企业,中国现存的超过150年历史的老店仅此5家。经过计划/ d  Z( i7 `0 y: M  R
经济时期的变异,其字号的传承性其实已大打折扣。% X5 V4 v/ s/ ]
" b' e: z, r+ n7 C$ r
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与欧美企业平均寿命40年、日5 R, Z/ Y2 F7 [" `' \& ~1 o
本企业平均寿命58年相比,相距甚远。3 x& s, T. g- x. T
- f; n& d9 a8 H7 N& v) _3 B
日本被誉为是“工匠国”,其企业群体的技术结构犹如“金字塔”,底盘是一大批各怀所长的几百/ I/ u$ A) o) q& [6 }# j' N
年的优秀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或许员工不足百名,但长期为大企业提供高技术、高质量的零部件、7 i6 v  ~9 F% X# V* q: O2 K# C) e
原材料。很多中小企业在世界市场上掌握着某种中间产品、中间技术的绝对份额,甚至不乏独此一
; h2 C" r0 q- y( S7 g; C/ J家。
8 r6 a2 n/ D$ Q. \* V( v6 R
7 e/ f& y! |( A% I/ ]
2 M* X4 w8 E+ a; Z% O! Q$ ?! Y' z日本人天生性格追求极致完美、严谨、执着、精益求精,当自认为技术还不够完美时不会拿出手。* d( d/ N6 @% }# u! s- Q  [7 r% q
在技术研发方面,日本有三个指标名列世界第一:一是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列世界第一;二是由
' U$ H2 B3 M8 T4 V- A' s: I企业主导的研发经费占总研发经费的比例世界第一;三是日本核心科技专利占世界第一80%以上。4 \7 Q8 T+ p- G7 h" O
这意味着日本整个国家对技术研发的重视,同时也告诉我们为什么日本科技能独步天下。经济不只2 }- ]& a! Q; T" t5 G" W
是单纯地建造工厂,然后高效运作。中日在经济基盘建设上仍有很大差距,日企不只在于表面丰田4 N0 k% _# ?) |& @2 O
、松下、索尼、佳能、日立……,而是更多在国际市场上众多领域的“隐形王者”。
- J, s" s5 ^# U% ?1 z/ H$ J% a' f& o% N9 i
5 S0 ?: D+ S0 ~2 [& t# j# R2 w
中国离强国还有很远很远很远的路要走,要想成为真正的经济强国,不能依靠炒房地产、炒金融、
+ b( f; I, t& k5 y吹IT泡沫,还需要向日本学习务实精神,通过脚踏实地、培养扎实的实业做支撑。
1 V% I1 f9 m% A- i7 H# ?& L: j5 R( ^( X, [3 R
日本长寿企业长盛不衰的原因有很多。日本长寿企业比欧美做得更好,日本企业投资都讲究战略,# R! \; ?7 [) C8 O2 ^7 ]
注重长远投资和利益回报,每每投资都考虑几十年以后的市场定位和变化。
* W0 g! U8 `9 x( `1 J
; Z) G! D; H6 }3 s日本企业是家社会,重视员工利益。西方则重视股东利益。从现代资本理论来看,日本企业的资本
4 U/ k# B: O4 s  @) D利率不一定有西方企业那么高,但是他们可以保持长期利益不断延续。
0 I9 G& J2 c! Y" K+ E7 Q) L% a- m: d$ o$ ^# j9 q: f
反思中国企业,是如何经营思考的?; t. `. E+ U2 ^9 J* \( n! d
7 B0 n7 r# W/ n8 A! C3 {1 Q
2. 为何中日差距越来越大?追求不同! ]" e4 _) c, q

& {9 _8 w* Y9 v6 z在我的印象中,中国的大部分企业家,尤其是江浙一带的企业家,似乎对赚钱有着某种天赋。所以& I. c( i  x$ q1 J8 A/ o9 g- C8 T
,很多人在主业上小有成就之后,便立马开始“多元化”战略,投资房地产、投资股票证券。好大/ k* j9 Y/ m1 R
喜功,急功近利是中国人的特性习惯,企业、百姓都是如此,所以一点也不奇怪。, ]+ u4 C. R4 V) E9 ?5 L

& b$ y, K. c  j+ P而日本的企业家给人的印象似乎对产品本身更感兴趣。我这次去日本,和日本一个青年企业家交流
* E9 Q2 j4 Y: G0 O0 Z, O* V, h& M2 P,他们公司是做汽车轴承的。说实话,汽车轴承在我眼里确实是一个小产品,没什么了不起。但他
& [- i* H' m1 y% L/ @# E3 X' J# G一说到他的产品的时候,就开始手舞足蹈,两眼发光,似乎特别地享受设计和生产的过程。$ i/ n7 b+ }- }6 D

, ?  X# b; e( u; J) f: O" B我一问,原来他父亲是公司董事长,他哥哥是总经理,他是主管技术的董事、副总。公司规模不大
) ^5 Z; T. V) @1 t/ U,一百来人,但是服务的客户却是丰田、本田、铃木这些大名鼎鼎的公司。他们家里好像也没有别) W* R% ?( {% }; s; h5 i! t
的生意。他说,光轴承需要研究的东西就太多了,几代人都研究不透,哪有精力再去做别的?
+ o  L' w& v0 u$ @; B. m从两者区别,我明白中国人只是赚钱,日本才是做事业。' G2 g& t, t. f& u
. r! [: I' r) O
两者结果可想而知……日本有几万家百年企业,而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百年企业一个也没有,这是就
$ M* [+ `! r1 L. G是原因。
4 _3 R% ^0 P4 z, F+ T, _4 U; S( }) O
其实我们仔细来看一看全球著名的品牌,无论是任天堂、微软、尼康、奔驰,丰田,麦当劳……,
8 ^( y7 b" h$ v5 O  U2 g他们似乎都永远只专注于某一个领域,始终在他们的行业里面越做越深,越做越有乐趣,越做越大8 c( Z0 B- k6 ~6 d9 O

% B" u5 j3 B7 W' [而我们的企业,包括海尔、联想在内的中国品牌,本行都没有完全成功,也开始搞投资,做房地产0 M( f# @( |/ |1 ]. D! _
,甚至做保健品,忙着赚钱而严重忽视本行,典型不务正业。这恐怕就是我们中国的品牌和日本品: R5 I' X0 {+ g: }, O+ [8 E
牌之间的差距所在。
+ y$ ~, W7 f3 ~* g2 n3 `4 V1 E6 ~, w2 V( e1 h
记得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报道过浙江某个地区,这个地区可以迅速拥有某个产品全球前几名的加工9 Y4 g- S# Y) L4 i7 H7 P0 U
生产能力,但同时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又放弃了原来的行业进入另外一个行业,然后又迅速成为另一
' a3 o7 |" [0 \0 c! ?/ Y个行业里的前三名。
% ]! K# [. e7 p* J( `
3 k* I+ u5 N) m但是无论做什么行业,厂房永远是那么破旧,设备永远是那么简陋。所以,他们经不起任何的风吹. c& F7 c  s9 H& @* ?! T
雨打,他们确实是赚了一些钱,但是这种财富的积累是不可持续的,他们也没有获得同行的尊敬。+ n4 v5 w1 g4 ]* y) ]  m
我在东京中小企业促进中心考察的时候,带领我们参观的领导有一段话让我特别记忆犹新:1 e3 v- E2 l. l; I- ]. {( f

7 B; f; m4 P# |' a  h! T“现在你们中国人太厉害了,你们的学习能力太强了,就像跑步一样,我们在前面跑,你们在后面
; l: o( f5 D3 \* A追,你们追的速度越来越快,我们越来越担心被你们追上。所以,我们就不得不创新。要创新,就
, g" x; G0 w' D1 _/ L3 U必须要加大投入,加大投入就必须要提高价格,这样我们才能够在残酷的竞争中保持自己微弱的优# O) P# o; N2 @8 u
势,我们才能生存。所以我们必须专注,我们必须创新,我们必须精益求精,这也是你们逼的呀。3 d! f+ Z$ |4 X* [# A5 w1 p1 ?
9 `9 w1 Q- F# c5 ~4 E( q
说实话,谈到这段话的时候,我的脸火辣辣的,他的话表面上说起来在表扬我们,说我们的适应能* i" t; ^/ G  y6 Y1 a7 h
力很强,而实际上是在批评我们不懂得专注和创新,只会山寨,抄袭。我们技术水平和能力根本不6 c8 O/ _2 S; N2 j8 @3 X$ H# }! L1 O
可能成为日本的威胁,只不过说说而已,我们应该有自知之明。中国有句古话说的好,失之毫厘,
- U0 H* P. l: l$ \7 O差之千里,更何况我们失之千里?" |, S7 F. x& C7 x0 s, y+ M

2 j2 x: A- @) N2 P( O2 T中国的生产科技,众多核心技术和设备都来自日本,并且无法替代。国民生活方方面面也都充斥着, U/ {3 e4 j  y" O. }5 R
日本技术与产品,即使国货产品里面的核心技术也依然是日本提供,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无法替代# A7 \/ T# |7 @2 c* W( X/ \( D
的。/ c5 n6 q9 X4 D2 Z  V9 `
中国积贫积弱几百年,我们连自身的基本状况都没有搞清楚,有一点点成绩就特别自大,这是非常: V4 D, N0 h9 {8 f' n
危险的。- O/ a7 m  z. G* y* V2 Z# K

8 x& q8 t( \7 a& E0 `所以,我要说的是,企业家爱的应该是产品和品牌,而不是钱。赚钱只是经营的结果,而不是经营
7 m8 Z5 w$ w+ |+ W2 ]4 E1 E; L的目标。
+ Q  Q- Y' \8 }9 c& O, q1 }  h+ `8 b& P4 ]# a. l/ u" \
3. 对技术的理解不同+ D: V7 L: I8 N$ X" j
0 M: v! R$ R6 |1 N6 |
在中国企业家眼里,技术基本上等于先进的设备,所以中国老板的设备一个比一个买得先进,但花9 W3 w0 ^& D+ u9 Q. N* @* W" K' T- X
钱培训技术员却舍不得,培训全员的老板则更是少之又少。
: c& A  \' J) N/ o+ U) A$ J- U2 \% X: O% M, g$ c" f. f8 ^+ \3 N
记得以前给一个家具公司做企业形象设计的时候,听说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某位家具公司的老板愿# F" L& p6 q" H; y/ y% A
意花750万买了一台日本的设备,但是需要花40万培训一批技师却舍不得,以至于被不懂操作的人
, ]: I. V" ?( \0 K1 |6 Q2 ~把机器搞坏,只有再花50万去修。其实,这样的例子在中国比比皆是。( L% |3 I$ k. Q, X
, C  C$ i, `$ a2 X" V1 j
远的不说,就说我们身边的例子吧。中国商人背的相机一个比一个高档,从佳能的50D到5D-MAX2,1 b( e* H6 w, e( K8 T( B: B# o
甚至到1DS-MAX3,一个比一个专业,一个比一个高档,但仔细一看,他们使用的全是傻瓜模式。0 U" D, K1 b% I) L/ G2 G# e
买相机容易,因为咱“不差钱”,但舍不得花时间去学习,去研究。我团有个小姐,见我给她拍的
0 A. P# `0 H" G照片好,问我是什么型号的。我说我的是佳能,只有一两万。; l2 h$ |' S7 R- H0 W
她说她们家的相机也是佳能,有15万多,但是拍的效果还没有我拍的好。所以,人们狭隘地认为只/ m: m- N) t2 k, e# ~2 k
要设备好,拍出来的东西就一流,这个观点显然有点滑稽而愚蠢。
6 Z3 f& t9 I1 L$ m日本人跟中国人不太一样,他们买设备可能精打细算,但是学习技术比较舍得花钱,而消化技术则
3 B/ a& x$ Y/ J3 y! Q更舍得花钱和精力。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我们的设备是100分,他们的设备可能是80分,我们用
; }! l9 i" p. y, A' x的能力可能只有30分,人家用到95分,这样100×30%,只有30分,而80×95%有76分。他们用80分
. C/ p5 X- h' u的设备却胜过我们100分的设备,这就是技术的差距,也是软实力的差距。所以,设备并不是最主
+ e  }/ |& r* o' w要的,技术才是最重要的。$ }5 k  z" y1 b5 Q3 M- R6 ?
技术的关键就是全面消化和全员掌握。事实上,如果一个企业长期从事某一种产品的设计和生产,) r0 G7 _1 x5 q! s5 D
他们所掌握的信息、资源和技术就一定越来越系统和深入,优势也就越来越明显,任何一个新的进, X1 C% L+ w- V
入者要想在短期内赶超是根本不可能的。
- b9 n7 o6 m4 m中国和日本企业的差距还可以用一句话总结:表面看得懂,根本学不会,更是坚持不了。
# @' p" y- S: a$ s& I% t举个简单小例子,日本人要求每天车间的地板要清洁十次,这样才能保持环境的清洁和产品的品质6 u( h1 }. Y  ?, g$ C
。日本人听了以后,保证每天十次,一次不少,坚持不懈。我们头三天十次没问题,一个星期过去
7 k+ i! n3 L; `: {: ~,十次就变八次,慢慢地八次变五次,五次变两次,最后三天一次、五天一次、一周一次也保证不
5 y) z8 c$ _* y! Q; v5 C7 D4 I了。
1 g% m; a$ Z7 k/ R我们连一个最基本的事情都是如此。很多的技术指标、细节,就是在这样的自我松懈中变形,进而+ D* P$ S8 X6 U1 r) s# h
影响产品的品质和企业信誉。长此以往,何来品牌?
. H) h' n2 m# Q; a4.对速度的理解不同$ p0 z) n& N1 Q% X# K3 e& w
中国人做事特别喜欢追求速度大跃进,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思想极为严重。中国人做事喜欢讲究
# ]9 s% F! I- |/ ~) D' q) Y立竿见影,讲究所谓效率和速度。而日本人似乎和我们不同。我们的导游英子介绍说,日本人看起
/ p; {+ y0 a) J1 f8 \4 z& q来比较程序化和呆板,背后是严谨、精细、执着、精益求精、专注、专业、认真。而中国人大都比# W" h' s4 S3 h+ ^1 A
较灵活,背后是小聪明、偷工减料、自以为是、粗制滥造。7 L# @6 H) T+ z" ^8 ]% u, r
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日本经济的发展还是远远走在我们前面,而且发展的结构、质量比我们要好
0 S( b9 B/ l$ {6 F0 k' a得多。日本经济对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跟我们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而是有着天壤之别。, m+ Y* {9 ]4 m- u! a3 S; k" J
我们的单位能耗是日本的150倍,也就是说消耗同一个东西,日本创造的价值是我们的150倍。这不
5 {& z$ J' O0 ^# @: A能不值得我们深思:何为快?何为慢?
( h2 z4 p( e1 h- ~1 t日本发展经济是让民众受益,让本已高品质的生活质量有更高追求目标。中国发展经济是用来攀比
. q! x  u  y6 n: J# [、炫耀的。更可怕的是,大部分民众盲目的“爱国热情”会让中国走更多弯路……
2 _; L& [1 {: W2 j" k) [  G- S. }像中国新兴城市的马路一样,刚刚修好又刨开铺煤气管道,过半年又来铺水管,没过几天又刨开铺; h3 b3 f* s3 |  G& h& t" W
液化气管……我们修高速公路的速度之快也是令世人惊讶!可惜每每你走到高速公路上会发现,这
4 e, p3 r) f7 Z7 i4 X里在修路,那里也在修路,高速公路修好没两三年就得翻修。
' w' F8 s- P. C5 ?' p  S, U* H. |' G而这些都计算在GDP里面,修一条路要一个亿,再修一次又得花八千万,再修一次还得花五千万,
  d0 D* _6 }8 i$ @% H# c我们的GDP就2.3个亿了。人家一次花一亿,或者一点二亿就搞定,表面上看起来人家花的钱多一点2 N( H* f6 J0 B- }* h" }" e- P7 ~
,人家的速度是慢了一点,但是一次到位,用不着折腾和浪费。
% Y9 o8 ~" B5 {0 C* D/ d在我看来,所谓“快”,首先要以保证品质为前提,只有这样的快,才有意义,否则来得快也去得) o2 k0 y- D4 B3 A
快,生得快也死得快,建得快也倒得快。我们任何的发展都应该遵循自然科学规律,不要想一蹴而/ ]1 ]9 _; P( d
就,违背自然规律的拔苗助长,注定要以失败而告终,做品牌也是如此。7 `/ D. G# ?& \2 ~1 G1 N) ^
日本的品牌,比如索尼、松下、丰田、佳能等等,最少都花了几十上百年的时间来打造自己的品牌# `5 X0 J) C) B; W. {5 b
,而中国除了老字号之外(其实品质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真正市场化的品牌屈指数来也不过二三7 I9 A" T) e# B: V! C
十年。5 @% c. i( H( D- @
所以,我们不要急躁,不要急功近利,静下心来,耐得住寂寞,专心专注地发展,再过五十年中国
+ Q' o- m% J! G8 X5 s. y& a+ @肯定会出一批大品牌。但如果中国一如既往地如此急功近利、浮燥,自以为是,好大喜功,中国永
0 c! w3 v& ^4 ?" @远都不会出现世界级品牌。5 F/ W1 B8 [9 ^/ P3 B
品牌是什么?品牌对消费者而言就是一种体验,或者是一种可以信赖的承诺,而对企业而言就是获
% P) W* }# O" e$ z( I% F5 V, I利的工具。所以,做品牌从根本上讲是一种投资。当然,有些投资可以立竿见影,而有些投资可能
$ i$ N. M! V( y短期内看不到明显的回报,而是需要等很长时间以后才能够看到成效。; U5 |# z4 a  r7 `2 p
有长远目光的人懂得在品牌建设上加大投入,因为他有耐心。而有些人看到自己在品牌上的投入短
" F; v4 H; ~2 p. D- g- ~+ B期内没有回报,便心灰意冷,觉得还不如炒股、买楼来得实惠。久而久之,他会发现自己犯了一个
6 ^  P  N0 D& n) R! {非常严重的错误,而到那时候,这个错误已经无法挽回。' T2 |! ^/ K, v' w
我曾经有一个客户,是河北奔亚服饰,他的老板很沮丧地告诉我,“我们厂以前和天津的大维制衣
  e8 T  `% u; L: G规模差不多,我们的生意比他们的好,订单做不过来,所以,我们觉得根本不需要做品牌。”而在5 V  Q  {8 U) r
这时,大维制衣看到了做品牌的价值和意义,加大了在品牌方面的投入,通过各种途径塑造自己的8 B2 R8 O. d! u! S* d  K
品牌。+ f4 a; w2 ?- l$ i6 H
现在的情景是,同样一件衬衫,打上“大维”的能卖好几百上千元一件,而打上他们的品牌只能卖# `: g# o. R$ [- y
几十上百,品质、材料、做工都一模一样。奔亚的老板现在知道错了,想奋起直追,但是代价多大% x! @. F  r: t
,可想而知。1 \! f0 H: N6 s: g) a8 ?" r1 L  U
5. 对规则的理解不同8 |: N/ N" [0 J7 v
所谓“规则”就是规定和法则。在这方面中国人总是比日本人“聪明太多”,总可以找到规则的漏( T7 x6 `2 t0 b
洞,总要耍点小聪明。而日本人不一样,他们看起来很傻,只懂得死心塌地的严格遵照执行。4 p) T9 `; M. N! R
所以,日本人做事非常守时,从不迟到。这一点和中国人经常迟到,坐飞机从来都是误点,而且有
1 p0 Q. p- u5 q4 z0 X/ U! h+ T层出不穷的理由不同。此外,日本人之间都是文质彬彬,特别尊重,即使是特别熟悉的朋友,分手7 U9 R9 p: x8 U) [7 u: a: I
时也是点头哈腰。刚开始我还真有点不习惯,看起来总觉得有点假,都那么熟了还那么客气干嘛?
$ c4 r! n4 i, u  `' O% C& N9 j后来才发现他们这种客气是发自内心的真诚。
, u5 i6 u: \0 q; W也许中国人太虚伪了,让我对他们的做法形成一种不信任的感觉,但我现在非常羞愧,我不能因为
$ O# r  b+ \% C  `2 f3 ?' Y7 m这个世界有不真诚的人而认为所有的人都不真诚,更何况是中国人自己不真诚,我不能这么轻易就
5 E# v# S' I3 m( r认为别人不真诚,这是我的无知和不礼貌。
  l4 X7 D4 D+ F. M这一点也与“规则”有关。因为日本是一个非常注重礼仪、文明的高素质国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
. Q; U6 g0 d1 L# o- T2 x非常有规则和秩序的社会。在日本等车,看不到中国特色式的争先恐后,而实际上按规矩排队不但/ I; k) k& w; @0 @6 ?# j' R7 H
不会耽误时间,反而会节省大家的时间。如果都去挤,总体而言反而会浪费时间。这个道理可能大* Q; W' o8 u7 C$ z% y+ D
家都懂,但中国人就是做不到。
: V+ d- R/ s7 U3 q所以中国人只有小聪明,从地方官员到企业老板、高管,再到普通百姓,时刻都在表演我们的小聪- h3 p5 T1 J" W0 @! k8 H9 ]
明。我们不断在为自己的小聪明付出沉重代价,但我们却依然死性不改。
2 `5 l: _/ Z8 y: @) t: m一个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与人们对规则的理解有着直接的关系。规则越多的地方,秩序越好,
6 \3 j$ l+ h: Y" `, |! S7 k自由其实也就越多。没有规则,就会一盘散沙,一片混乱,效率也就无从谈起。中国有句古话叫“
: o1 ^* ^, |+ c1 l2 I聪明反被聪明误”,说的恐怕就是这个道理!可悲,可叹!(来源:日本窗/日本微商会)
: N9 y. Y9 u+ H9 `( a) f
9 ~' B! l/ Z" N: b4 _! m9 A7 e# E& J1 B, v0 g/ w1 z4 t- ~

作者: duanyz    时间: 2016-1-14 19:01
感觉归根到底是人性,道德,文化的问题。
作者: hunyann    时间: 2016-1-14 19:53
中国人是,假!大!空!!!!
作者: liuyong453    时间: 2016-1-15 08:57
哎,中国人。但我是中国人。活得很累的中国人。
作者: hc2003    时间: 2016-1-15 10:51
中国历来不重视人力资源,甚至最多把人看做一个做苦力的而已;2 B3 V1 [/ g8 C4 m5 D
在某些人眼里,矿上,石油等物质产品才是资源,技术上搞不了 找红毛啊,呵呵(引用8爷的话);反正他垄断,不让你干,哈哈;特权才是王道,就是剥夺欺压没特权的,然后联合红毛赚银子啊,呵呵
作者: 一毛    时间: 2016-1-15 12:49
又要说以前说过的一个切身经历了。
; Q) P- T" g- D5 b$ s5 S1 R5 F  {话说当年买除雾器,对比几家,大多数寿命是10年以上的,只有一家写了5年,于是好奇问问,对方答曰:有区别么,50年也能写啊,但是过5年公司都不知道在哪了,有意义么,呵呵。3 ^9 F& X: O* H, |( F
所以这么来,后续质量问题算毛啊,把眼前的钱先撸进来再说,鬼才管售后呢,所以鬼子这方面就是强些,至少不坑自己鬼,要坑也是坑中国人。+ ~" u# j0 A* R
另一个事,浦钢拆迁,工人抱怨有台减速机太难拆,要连着地基一起挖走了。然后老外也抱怨,“泥猛者胎尖鼠机,史按100年念来射鸡的”,谁知道特么30年不到就搬了,早知道费那么大力,按标准做了土建设计。。。。。。
; B/ c/ m& k" Z. s8 A1 x各种文件精神,满纸荒唐言啊,实际境况,一把辛酸泪,唉
作者: xiedreamcomp    时间: 2016-1-15 14:46
怎么说呢?文化不同,环境也不同吧
作者: 李国国    时间: 2016-1-15 15:53
差在哪儿?空谈得多,实干得少~
作者: 常青树521    时间: 2016-1-16 09:37
不重视技术的后果,绝大多数人认为技术只是过家家,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设计起来没有难度,只需要经验就足矣。还有就是只顾眼前利益,没有谁愿意花金钱的精力去研究新产品,不重视产品质量。再者,整个中国的抄袭太严重,不重视知识产权。一个可笑的例子,我们的一个螺杆,叫供应商做表面镀铬处理,当时把牛比都吹到天上了,说保证十年不脱铬,但是客户用了不到一天,就脱铬了。
作者: hd_1000    时间: 2016-1-16 09:58
我觉得,再过30年,全世界都得学中国人的。
作者: huzejun163    时间: 2016-1-18 16:21
一毛 发表于 2016-1-15 12:49 ' F$ r/ @/ A' J7 T9 b
又要说以前说过的一个切身经历了。' Z1 s1 F/ z5 X5 D9 y& r8 C
话说当年买除雾器,对比几家,大多数寿命是10年以上的,只有一家写了5年 ...

; C% y( X9 g% H+ G0 w* I2 U感触颇深: w5 Q, y% S7 G# j' f  T- E

作者: 天天天蓝_    时间: 2016-1-18 22:07
日本一个有危机感的民族,为什么我们没有
作者: 大脸吴    时间: 2016-1-19 16:28
深刻。哎
作者: sull    时间: 2016-1-20 11:23
精致、严谨、务实、远见
作者: 回到圈点    时间: 2016-1-25 07:58
看完,顶一个
作者: hunyann    时间: 2016-1-27 10:37
谢谢大家捧场!!!!!!!
作者: hunyann    时间: 2016-1-27 10:37
谢谢大家捧场!!!!!!!
作者: stand    时间: 2016-4-27 23:29
一次把事情做好,纵然花的时间多,也比偷工减料做好再返工补做要好的多
作者: 利趣抹茶    时间: 2016-5-9 13:50
受益匪浅,受益匪浅,社会太浮躁,人心太功利!
作者: To涛    时间: 2016-5-15 15:48
太过于注重眼前利益,不考虑长久
作者: Herman    时间: 2016-6-13 11:07
我始终觉得,天朝的舆论导向有问题,不管是什么媒体,拿起一看,明星占极大的幅面,今天这个明星和某某在一起了,明天那个明星和某某深夜出入之类。而国家们那些真正的工匠,科学家在干什么,有什么发明,无人知晓。黄某明的出场费远远高于屠教授的科研经费,是不是有点......??? 6 q8 C- d8 q, j2 w! G9 N
    在德国,工资最高的是产业工人,公务员最低,反观我天朝,又是怎么样的......
作者: Cavalier_Ricky    时间: 2016-6-17 02:54
产品差不多就行,反正我有关系,反正我有面子,会有人掏钱买而且事后不会找我茬。! z8 P% x$ @4 A1 o( Z1 d9 j" G

) s: J* ?8 T2 e9 \8 Z$ a  J这会是谁说的?
作者: kabjs    时间: 2016-7-19 11:09
社会风气被官僚阶层玩坏了,中国是精英政治,风气是从精英渗透到社会的,现在精英们思想坏了,而且把社会风气的根也腐蚀完了,想要扭转是需要很长的时间,甚至需要连根拔起重新树立
作者: CNC数控    时间: 2016-8-16 17:31
环境不同吧~有的时候别人的东西不一定适合我们
作者: 所罗门_x    时间: 2016-9-20 11:38
有道是教育从娃娃抓起!看看国内的孩子学习就是为了考分!从小就在接受等级教育,老板啊,公干子弟啊都能往好学校学习,有好的名额早已内定了!看看国外,有这么繁琐吗?有这么多特权吗?不要怪国人素质不高,只认钱!那都是被教育出来的!!!
作者: 大力金钢    时间: 2016-9-23 20:11
中国特色。深化改革
作者: luohuaifeng    时间: 2016-9-28 10:38
只想静静的做技术,在中国太累了. _5 r- O, b0 L

作者: 天天_works    时间: 2016-10-7 21:15
只想静静的做技术,在中国太累了.      向是对我说的
作者: cpdqr    时间: 2016-10-24 11:37
考虑到我国国情,这样的结果很正常。这个数据说明不了太多问题,如若把时间缩短,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且越做越好的企业应该还是不少。当然,中国的企业发展有太多的制约因素,不能一概而论。
& R  `- V% u! J. m6 ~6 Y
作者: syit800    时间: 2018-8-21 12:16
必须点赞~~~~~~~* ]" b  T9 G. |! B! P& y

作者: k_zz1000    时间: 2019-1-17 14:47
要看到我们的差距,正视我们的差距。
: d1 P/ T  ~% u) w- Z起码在文明程度上,中国的素质型人才还只是很少很少的一部分,而往往这一部分,在生活中都是被排挤的
作者: 轧铁片的    时间: 2020-7-20 10:30
学习了啊,差距太大了。
作者: 轧铁片的    时间: 2020-7-20 10:31
学习了
作者: 特大馒头    时间: 2021-11-29 14:44
顶一个
作者: flyhorse369    时间: 2022-1-7 15:14
文章写的好,揭示了我们目前的差距和一些原因。& O- P+ x6 A3 L; b/ J" X1 L0 h  t1 q
从联想企业家柳传志看的出,人还是要先投机倒把的市场领先才行,技术嘛可以靠后放。毕竟搞研发一步一个坎。5 W1 Y: l; m0 @# r) F
那些成长起来的大企业才有做研发的资源和能力。( V& M0 E" |; {/ f1 R
中国未来靠教育,但是不是学校里的大锅饭和放养。
作者: 机械学徒@123    时间: 2022-3-5 14:05
一个是政府没有好好引导,二是官本位思想太严重了,官员们急于求成,下面也迎合拿钱对政策
作者: owenq    时间: 2022-3-17 10:03
有道理!!! S4 \8 n; i& U1 e2 B+ L

作者: 微风过境    时间: 2022-3-31 09:58
确实的
作者: 鄀都    时间: 2022-8-30 13:34
片面的理解 你只搜集到了想让你收集的资料 为什么不说日本的财阀呢 日本新生企业5年后的存活率是不到25%,专注的企业只是企业,多元的企业那叫财阀 不是这些企业不想成为 而是被5大财阀联手打压(三菱 三井 住友)
作者: 810031936    时间: 2022-9-7 08:06
本帖最后由 810031936 于 2022-9-7 08:08 编辑 8 K3 ?( }* G6 {2 \! x1 w7 e9 D

) u' A) k+ }& g. [+ o哈哈
作者: 810031936    时间: 2022-9-7 10:54
都好
作者: l553294915    时间: 2022-9-7 13:43
我们国家的所谓的经济就是炒房地产起来的,所以现在房地产泡沫一但破掉,我们的所谓的经济就会瞬间灰飞烟灭,这就是为什么房价降不下来而且国家还要出手救市的原因。
作者: l553294915    时间: 2022-9-7 14:12
更可笑的是一直只知道中华文化、文明上下5000年,连最基本的都做不到,众始有5000年的历史文明又有什么用?中华文明博大精深,而我们去盲目的向外而丢失我们自己博大精深文明,真是可悲可叹8 R. N. i; U! b! l& w9 f- Q9 c

作者: l553294915    时间: 2022-9-7 14:51
hd_1000 发表于 2016-1-16 09:58
. {) [/ h" k0 }& n我觉得,再过30年,全世界都得学中国人的。
8 d: ]! a% o: U" C2 I  N# ^" n
30年?别说30年了,50年都不行
" x# d5 @: G# @, B/ K4 V
作者: 可行    时间: 2022-12-4 11:34
中国要不是有中科院等几个国家机构在认真做实事,搞研究。怕早就被外国资本打到了。每到关键设备,核心技术都是进口。要是自己不掌握核心科技,就只能任人宰割!
作者: 小奴阿宝    时间: 2022-12-18 14:14
我虽不是精日分子,但对日本企业有着莫名的好感,现在我们经常在国内的新闻听到一个词叫“自主”,我觉得还是得加上引号的,现在的网友动不动就喊国货之光,其实反思一下我们自身,真正完全自主的产品或者品牌又有多少呢,很多企业都在有点资本后开启产业链模式,喊着不忘初心,又做着忘记初心的事情,真正的爱国情怀不是假大空,不是一句口号,我们应该去沉淀去学习,至少在这个社会上行走,有一项强而又强的技术技能吧!
作者: msr353209    时间: 2023-4-28 13:27
有道理( k; {6 ]7 Z3 c7 F: l; W, y2 v

作者: 道法自然TGG    时间: 2023-5-5 11:20
我觉得归根到底还是要追溯到文化层面
作者: qq759852074    时间: 2023-5-6 13:35
我他喵的很想吐槽一句,中国的工业发展史才几年啊,哪来那么多百年企业。2 i6 f" q* z- R; x! z$ a- a* S
所谓的六必居、张小泉这些除了牌匾有啥传承
作者: qzzh2022    时间: 2023-5-12 09:53
所谓富不过三代!那么多王朝,最长时间的王朝也会被替代!只能说我们国家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发生更替太正常了,日本那个弹丸之地,造反也不可能,改制也危险,当然活得更久了.
作者: bravo090    时间: 2023-5-29 15:32
写的很好,支持一下




欢迎光临 机械必威体育网址 (//www.szfco.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