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C曲线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规律。
5 s: m5 g+ _8 O* a& Q1。不同的过冷度下,转变速度大不相同,最终产物也大不相同。
1 y+ B+ q8 F: I9 D4 @2。过冷度越大,终产物的硬度越高。
, V: v) A6 K, m
; o3 ]6 m2 Z7 w2 y7 C一般来说,我们根据冷却转变最终得到的产物不同,粗略的将奥氏体等温转变分为三类。
! \2 A4 p: M; q2 X- j! d9 e
# Y' |6 L4 I9 Q0 @9 [
1。珠光体转变——高温转变
+ }5 N6 @8 Z1 M
这一类转变是指等温转变温度低于A1(727C,上图中因为是老教材图片,因此还是723度。请各位以727度记忆。)而高于C曲线转折处(俗称“鼻部”,约550C)的区间。在这一转变中,转变速度随过冷度的增加而加快。其中,以鼻部位置最快,其孕育期(转变开始前的时间,也就是上图中开始转变曲线(左侧曲线)左侧空白部分表示的时间)也最短,约1秒。而对于小过冷度位置,比如700C,孕育期则可长达1000秒。
这里必须强调一点,孕育期是我们从事热处理降温时必须注意的一个关键参数,他决定了你所能选择的不同冷却方式和过冷度控制。这个后面会详细解释。
( E9 d) ^ E% I& g5 u; R$ r关于珠光体,这里不再多说,请大家参考之前的章节中关于珠光体的介绍。
& L* K/ g1 {' f( d. x2 s2 J[attach]368429[/attach]* l7 H+ H2 e; j
2。贝氏体转变——中温转变。
* H4 o; j% U& p7 B% C7 Z$ E这一类转变是指等温转变温度从鼻部向下至MS线的部分。这一转变中,转变速度随过冷度的增加而减慢。在不同的温度下,得到的贝氏体形态亦不相同,以400C为界,分为上贝氏体和下贝氏体。
2 h0 X. |3 Y E) s! n/ D: f关于贝氏体,请参考之前的章节中关于贝氏体的介绍,这里不再重复叙述。
1 {2 v- X5 p( R1 {+ i' z8 O
[attach]368430[/attach]' c" g' x' B. Z" h
3。马氏体转变——低温转变。
: R% J' ]4 Z) `& W: {- G当奥氏体过冷度极大,急速冷却至240C以下时,会发生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马氏体的转变是非扩散性的,因此转变速度极快,这也是我们后面热处理中对于冷却手段选择的一个重要依据。
, e2 U7 k+ I( [3 A* N4 _& g$ ~
关于马氏体,这里也不过多介绍,请参考之前章节中关于马氏体的介绍。
+ s- ]: i s( C0 U! J ]这里只说一个方面。马氏体硬度很高,其硬度随含碳量的增高而升高。含碳0.2%的钢,其马氏体硬度约为HRC37;0.5%时,硬度为HRC60;T8钢的硬度达到HRC62~65。而当含碳量超过0.8%的过共析钢十,由于参与奥氏体的增多,硬度有所下降,但马氏体本身的硬度依旧继续升高。具体参考下图。
2 f* G/ }+ ~7 }[attach]368431[/attach]
' [! k# n* w1 R( a&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