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必威体育网址

标题:小企业的光辉 [打印本页]

作者:向往202 时间:2014-11-20 00:31
标题:小企业的光辉
本帖最后由 向往202 于 2014-11-20 00:34 编辑
$ F, c( y3 h/ F8 W+ I / c, u. t4 M7 }' f# @( D
小企业的光辉
" z/ o7 ?$ h# I- g f' \
* |9 d3 e' _ V3 k- \* B 刘湘明/ 2012年06月04日
8 H) ?: y# w- X 浓缩观点
" v. B3 @" p1 W: ^& O 一家公司,包括老板在内员工13人,订货基本通过传真和电话,没有质检部门……但在创业37年中,经历石油危机、汇率震荡、泡沫破灭等逆境打击,每年依然能保持超过35%的毛利率,并且上市,他的创始人还获得国家企业家奖。这样的企业你见过吗?
* {+ B+ K6 q1 M6 `7 O) b3 o/ w" G6 r0 G$ [; u, A
[attach]336494[/attach][attach]336493[/attach]

$ x. k" R0 n# C1 H ~( ?
, ?; C4 V3 E5 K8 R: D
( |8 V, z- {3 O' f2 F t, }我说的是一家日本企业,名字叫“A-one精密”,创建于1970年,主要生产超硬弹簧夹头,市场占有率高达60%,拥有1.3万家国外用户,2003年在大阪证券交易所上市。它的创始人梅原胜彦在2007年获得日本企业家奖,之前获奖的都是软银的孙正义,优衣库的柳井正这样的大人物。9 U) A! Y# q2 m7 E; m! n8 \' U' G

) [0 M% D- F) O. @( o众所周知,小企业要是能够做到行业的领先者,必定是在一个细分领域有出色表现,成为所谓的“隐形冠军”,这已经不必多言。但因为小到极致,A-one在管理上也充满了反传统的理念。
% g! k9 J0 v3 W' Y0 |& t7 H# e* `2 d, X0 V2 l+ a' e
首先看看A-one惊人效率。因为人少,所以A-one一年开会的时间加在一起不超过30分钟,很多的交流都在现场站着就说了。A-one的产品质量好,但是它最强的优势却是在交货的快速。大企业一周或两周的生产时间,在A-one只需要1~3天。梅原说:“事实上,当天下午3点前所接收的订货,70%都可以在当天内完成并配送。实际上,要做到100%交货也是没问题的,但这么一来,第二天上午就没事干了。”
, K* f: o9 L& H3 E& u8 X, ]( l8 e2 \& U1 o8 }7 e9 k+ ~
A-one从接受订单,到工厂开始作业,中间间隔不到5分钟,而且中间过程不是依赖于IT系统和网络,仅仅依靠手写的传真。因为人员少,品类少,所以生产过程不必经过大企业必须的生产排期、物料管理、交货期管理等诸多流程(这些都被梅原称为“制造业多余的管理”,几个人打个电话,或者拿着传真跑一圈,几分钟内就开始生产。为了缩短交货周期,A-one甚至省略了质检的步骤。按照梅原的理论——只要认真经过每道工序,产出的就只会是高质量的产品。
+ T% W+ b( Z% z) H- w# F- o2 c2 S: n. y: l# W. r# T
更不可思议的是,作为一家微型制造商,A-one竟然在有限的资源制约下,同时拥有自己的销售网络。这一战略不仅使得从订单到制造到发货这一系列流程都是自己在做,没有中间环节,提高了发货速度;更重要的是,摆脱了被销售端控制价格的困境。梅原在说明公司高收益构成的时候,总会说明20%利润来自制造,15%来自销售部,所以才会有超过35%的毛利率。) M/ p2 o7 C5 m& h

8 E+ J/ f# a9 V0 G& Q% L( P2 v幸福感是另一个必须要提到的事情。在日本传统的观念里,公司是一个寻求幸福感的地方。但是随着美国以追求规模和短期盈利为目标的商业文化的日渐流行,这种观念已经慢慢式微。而在A-one,员工不仅是终身雇佣、不需要打卡,可以分享公司盈利,梅原更是提出了一些离经叛道的说法。例如,在A-one他倾向于招收外行员工,因为“便于培养”,目前A-one每天操着英语对海外销售的主管,最开始都是附近的家庭主妇。A-one没有组织和头衔,因为“大家都明白彼此的能力水平,所以没有必要硬是赋予什么头衔之类不自由的东西”,因为这个原因,当公司准备上市的时候,梅原和证券公司产生了很大的分歧。证券公司看来,没有组织就不能明确责任,而梅原来看,所谓明确责任本身才是奇怪的,责任没有必要要让人来负,工作上的责任由公司来负就行了,否则以后就没有人去挑战困难的事情,公司就会失去活力。他把员工的工作和私人生活分的非常清楚,甚至用严正的口吻告诉员工“如果在公司以外的地方看到我,可以不打招呼”,同时严禁员工给他家里打电话。( y4 [3 Q2 j; Q9 w4 f( L

% I: ~5 R8 [# e" H/ E, k3 Q在当今规模至上的商业环境中,这些理念和尝试很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到底什么是公司的本质?到底什么是有效的管理?规模真的是我们唯一的发展目标吗?
. V% i6 f! d8 W' N& N9 Z

" g4 I, T i3 g) L0 t D$ z# v' f0 T6 E6 c

作者:探索号QM 时间:2014-11-20 03:26
本帖最后由 探索号QM 于 2014-11-20 03:36 编辑 ! o/ a% s$ ]! `: @% R
, L/ h( r/ H# Q7 i
"A-one的产品质量好,但是它最强的优势却是在交货的快速。" f2 j' w8 Y) s: G, Z
在要求的时限范围内提供满足客户要求的产品,是质量管理的目标。为什么要把交货及时快速与质量概念分离割裂开来?
作者:xlf63 时间:2014-11-20 07:42
企业大小,产品结构,人员素质……。不一样,管理模式应当不一样。 7 f1 W7 B b9 H; X, `4 f1 S
没有最好的模式,只有适合的模式。
作者:624272884 时间:2014-11-20 08:09
现在还是13个人,这文章断章取义,不要计划简直是瞎扯淡
作者:老鹰 时间:2014-11-20 08:15
幸福感是另一个必须要提到的事情。在日本传统的观念里,公司是一个寻求幸福感的地方。 7 F9 p3 d0 x# \* \% M
----------------------
& y5 L, W- F: v' d2 G! N看看我们中国啊!
作者:zgsdcrc 时间:2014-11-20 08:26
人家没有质检部门一样能做合格,而有些质检人员一大堆却做不好产品。
作者:soulove 时间:2014-11-20 08:47
关于开会这一点,我真的深有感触,每周中层及以上领导开半天例会,能解决的问题自然能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依然放在那,感觉开会就是浪费时间,部门间相互扯皮,遇到问题就踢皮球,没有一点相互协作的氛围
作者:wuxicili 时间:2014-11-20 08:51
质量是做出来的不是检出来的。
作者:玉娇龙 时间:2014-11-20 08:59
13个人的公司,如果每个人都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其实际产生的效果,不是13!也是13*13了!羡慕!
作者:寂静天花板 时间:2014-11-20 09:32
学习个P,日本人的人性中国人学的了吗,各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特色,能照抄照搬吗
作者:easonyin 时间:2014-11-20 11:10
我觉得在国内最主要学习日本人专注的精神,别人一个岗位的员工一般最少工作10年以上的时间,我们产品线上半年就要换新人,人员素质的差距很大!
作者:emop 时间:2014-11-20 12:53
创办企业的目的,这得让老板搞明白,才可以最终落实。
作者:恰似浮云 时间:2014-11-20 13:41
没什么可复制性
作者:天天工作室 时间:2014-11-20 14:47
我们公司现在就三人,都是股东。以前上班时一个项目十几个人,关设计1个人, 现在三人做,也是一个月。
. V& B! Z p" G( ?/ w关键在人。
作者:小一克sheng 时间:2014-11-20 16:17
事实证明小公司一样能做出精品来。
作者:精密凸轮分割器 时间:2014-11-20 16:50
以前在工厂里的时候停的做多的就是,每一道工序的不良品都不能流入下一工序。可惜真正做到的少啊 ,大多是埋头干,质检还在后面查呢.........
作者:yestwp 时间:2014-11-20 19:55
不是我打击它,这公司要在中国早死几百年了 ! x9 q* h7 x/ J/ n7 j

1 T5 q' T4 Q: A) B3 S# b, Y也就是在日本才活得下去 % M3 `) h5 N& w1 J

* @8 y" @( y$ ~, \# i
作者:negtive 时间:2014-11-20 23:11
梅原老头那本书里,最让我感兴趣的就是两件事,一个是机器始终保留30%的余量,可以接急单快单。二是工厂如果能够尽快出产品,就不需要计划单。这两样相辅相成。其实就是构成aone东西能卖上价钱的基础了。
作者:向往202 时间:2014-11-20 23:15
探索号QM 发表于 2014-11-20 03:26
r4 O) B8 {1 ^* F' e& }" t+ Y; F"A-one的产品质量好,但是它最强的优势却是在交货的快速。"
. b, T' T8 P# k( T; t在要求的时限范围内提供满足客户要求的产品,是 ...
+ V8 ]: x+ h; E% K' |
对啊,兄弟,和你见解一致,现在的企业喜欢把工作分类得很细,各类工作有专门的部门管理,却也造成了另外一个问题。
% Q) E" E: t$ R1 E, Z
作者:向往202 时间:2014-11-20 23:28
天天工作室 发表于 2014-11-20 14:47 3 U# M* u" _" I( {4 _1 g
我们公司现在就三人,都是股东。以前上班时一个项目十几个人,关设计1个人, 现在三人做,也是一个月。 # R4 [4 o+ ?# ]
关 ...

) p0 {& z. [! }有机会要向朋友请教一下了! 5 W, a9 u* E5 `% \- Y) V9 f

作者:囧囧囧侠 时间:2014-11-20 23:52
呵呵
作者:andyany 时间:2014-11-21 15:01
Learn from anything rather than think it how.
作者:Sky_ 时间:2014-11-21 15:52
老鹰 发表于 2014-11-20 08:15
+ q9 _+ u+ H! ~幸福感是另一个必须要提到的事情。在日本传统的观念里,公司是一个寻求幸福感的地方。
7 ^ ?5 Z7 }! }3 b" y3 M+ s* a------------------ ...

& o3 G0 V9 c9 M. g我一高中同学 手机连锁店的店长 他们老板花钱请人给他们上课, 3 j: _: H w" ?. n
讲的不是如何管理如何销售,而是理财。
0 }& C/ w! Q/ A这样的老板太难得了~~
9 a; a3 h& D' x1 I
作者:随风漂泊 时间:2014-11-21 17:25
专注,专业,精细化,小企业努力的方向,这才是真正的隐形冠军,国人要向倭人学习。
作者:祥云飞鱼 时间:2014-11-21 22:00
台湾这种企业也非常多 !
作者:向往202 时间:2014-11-22 22:23
祥云飞鱼 发表于 2014-11-21 22:00 % T# O# K9 j, L `9 k
台湾这种企业也非常多 !

8 k7 A/ s6 d" ^0 ]) k台湾有很深的日本的管理影子!
作者:xtw77wh 时间:2014-11-23 13:07
“责任没有必要要让人来负,工作上的责任由公司来负就行了,否则以后就没有人去挑战困难的事情,公司就会失去活力” 这都是一个长效机制。
作者:五民 时间:2014-11-23 13:24
估计没通过ISO19000
作者:好方案 时间:2014-11-24 14:13
顶!
作者:东莞银正传动 时间:2014-11-24 16:03
学习了! $ a e: H- C, U

作者:赫拉克勒斯 时间:2014-11-24 16:25
这个案例真的值得令人深思。但是在国内绝对没有这样做的勇气
作者:jilisujiao 时间:2014-11-25 07:50
我和他管理就差不多0 公司就很有潜力 但没有长远打算 。。。。。。。
作者:36261472 时间:2014-11-25 10:25
这样的公司不可以做大,只能做专
作者:海洋之心之心 时间:2014-11-25 16:46
浓缩即是精华啊!
作者:东莞银正传动 时间:2014-12-3 18:55
学习了!
; M- x5 e6 W9 @7 H" k5 C2 P
作者:m-人来人往 时间:2014-12-3 20:04
学习了! 4 v& F6 @2 Z: z





欢迎光临 机械必威体育网址 (//www.szfco.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