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必威体育网址

标题: 技术人员创业的种种误区 [打印本页]

作者: 傻孩子上大学    时间: 2014-8-7 17:14
标题: 技术人员创业的种种误区
    这些年关于创业的故事我们听到了不少,也看到了不少,尤其是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各种创业成功的神话和各种成功的典型,但是我们也看到和听到更多的创业失败的案例,跟那些成功的典型相比,那些失败的案例要多得多。有个统计数字(来源不确切了,某领导讲话提到),北京中关村创业公司中95%最终在7-10年内失败。于是就出现了,每年大量的创业公司的诞生,而差不多同等数量的创业公司倒闭。+ @" t5 y$ I. I, p' a3 R) ]4 J
$ c; d5 S) _/ A2 o! h/ \$ H
成功者的案例往往都有详细的总结,但是失败者的经验似乎还缺少系统的分析。
4 H# x; W- W% m* ^; ?5 |$ l6 c+ Z/ Q9 d; E
随着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岗位的欠缺,导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创业,这是好事。但是如何才能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其实是个很重要的社会问题,如果成功率提高一些,那就可以显著增加社会效益,让潜在创业者多些热情。但是现实是,过高的失败率,会让那些潜在创业者失去创业的动力。我觉得成功者的故事都不一样,但是失败者都有其共同点。下面是基于我的观察得到的一些看法,我认为,技术人员在创业的过程中,往往会不自觉的踏入一些误区,有些误区的副作用还不足于让企业死掉,但是有些误区却是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
* ?$ c* h! E$ v* d: a
9 N0 S" `3 S8 I! ], f/ }创业的过程大体上是如下一个流程,1、技术积累,2、组建团队,3、引入资金,成立公司,4、产品开发;5、产品销售;6、规模扩大;7、成功上市或者其他资本退出的机制。就在上述的若干过程中,似乎都有其误区。: ^5 B1 `/ L, l, y" `; g2 D% r6 R
! Z  |# y! A- [
误区一、技术是第一位的,资本等其他要素不重要;4 m( S/ [  L; U0 M

1 @  b% O! @  Q0 C% e 技术人员创业之前,一般都掌握有一定的技术积累,这些技术可能是自己专业研究成果的不断积累,也可能来自于专业学习或者打工积累的经验技术等等。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创业人员的技术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而且在市场上也往往有类似的技术公司开始有起色。这给人一个假象,那就是技术很关键,而技术持有人拥有绝对的谈判权。这是最常见的误区。
6 U- F: D! Q4 N  }1 m" |
4 r" T& h; `( d0 R% Z 事实上,除了极少数情况,技术到成熟的产品,再到成功的商业的距离是相差十万八千里。技术必须加上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相对成熟的管理,数目恰当的资本和相对成熟的团队,然后才可能(还不是必然)获得一定的成功。
$ W" B, C2 {& J- C/ s$ _
4 N' J1 X* d/ N% D5 {$ b$ v/ \我们见过很多案例,技术持有人和资本持有人进行谈判,一开始就在持股的比例上纠结,相当比例的创业过程就止步于持股比例的不妥协。很多技术持有人期待和资本市场的股权期待有很大的差距,这就导致双方合作就很困难,大多数情况下,期望过高的技术持有人拿不到优质资本的资助,即便获得了一定的资本支持,也因为双方一开始的期待差异给后续的发展埋下祸根。. a! K7 B- m- W/ T) D

& m) x9 l2 m1 x& v! D% U4 ` 此外,由于无休止的谈判和不断积累的欲望,技术持有者不断调整自己的持有比例期待,最终导致技术的退化。大多数情况,一项技术的生命周期非常短暂,今年比较有创业价值的技术,可能明年就失去的价值。市场是瞬息万变的。
, {5 `. j1 X; B2 D: `* I) o
% l+ a: A/ ~. f1 Z; `) R误区二、产品需要完美,不完美不推向市场;5 K' H# U" |: e8 `) M. `

* b- c: _8 ^% _0 r, ]; b 技术人员往往有完美倾向,在产品研发过程中,不断的调整产品的功能、性能甚至形态,最终发现,资金已经耗尽,而期望中的产品还在研发过程中。尤其是对于个性化很强的一类产品,客户的要求是不断提高的,一开始的要求似乎并不高,但是随着讨论的深入和理解的加强,需要越来越多。看似有很多的技术需求,但是由于技术成熟度不同,团队能力的欠缺,大多数情况下,团队为了追求完美导致最终没有一个合适的产品可以销售。
- j2 {" z7 m! W9 {9 k$ z' r" b; p0 x5 \3 j
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不能指望拿出一剑封喉并且一劳永逸的技术产品,让我们横行天下,我们只能小步快跑,先推出具有核心功能,但是可能并不完善的产品,尽管如此,部分客户也愿意为此买单,在资金不断回收的同时,快速进行产品的完善,甚至产品线的完善。这种策略对于没有大把大把的风投让自己可以挥霍的创业企业来说是金科玉律。/ w- {: e' P" ^% d" L  j

6 G8 J9 l8 W: Y8 J2 i误区三、团队凑热闹,来者都是客;
2 w2 H7 m8 v* B3 O0 }! C6 H% j" i
3 O6 Q! Y- |% [: h8 s: G, {$ D6 x 组建团队是所有创业者必须完成的第一关,一个好的团队可以让创业变得更加容易,也可能更加长久。但是,由于个人人脉的关系,以及个人用人的爱好,大多数情况下,技术人员一开始组建的团队和最终能够完成公司任务的团队并不是同一个团队,甚至可能除了核心的个别人员之外,初创人员大多数都不适合在公司继续工作。不能因为创业有风险,就对凡是愿意参加的人都来着不拒,都给以相当比例的股份,很多情况下很快这个团队就会遇到内部管理上的困难。有的因为是朋友和哥们,凭着一股热情就拉在一起创业,实际上可以在一个平台下共同工作,不一定能够一起创业。可以是很好的哥们,但是不一定是好的创业伙伴。
/ Y0 ?* N/ G7 M: y' |9 |! C( d+ h, h' f: t3 c( f6 g. r( K
理想情况下,一个好的创业团队应该具有如下特点:1、小而精,给后来者以足够的空间;2、心理地位合理,有灵魂人物,互相服气;3、搭配合理,各种人才具备;4、素质匹配,有共同的工业语言。时间关系就不再细说,这是一个专门的话题。  
0 o1 z/ {& g9 I& x- v/ \' r& D3 ~- B) Y3 |
误区四、管理上因陋就简,能凑合就凑合;  H0 j  O/ z/ o: y

& C) u/ J% l: H 创业伊始,人员少,资金紧张,在管理上往往是怎么省钱就怎么来,这似乎是必然的选择。但是这种凑合式的管理需要有个度,在多数情况下,后期管理混乱的根源往往就来自于一开始的凑合。很多公司之所以走不下去,并不完全是方向错误,技术没有竞争力,而是管理上跟不上,产品研发过程时间表控制不住,质量控制不住,成本控制不住。
4 m* y4 a1 R% x' @2 E2 L" q: P7 D3 Q% R1 t7 @# i5 D
事实上,从一开始就进行力所能及的规范是非常重要的。这给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管理基础,并且看似有点浪费的规范往往能够省下更多的资金。由于产品周期的延长导致的成本增加比凑合所带来的好处要大得多。由于产品质量所带来的市场声誉的恶化比节约一些资金要严重的多。很多公司就在这种凑合模式的管理中不断的透支自己的潜力,最终止步于资金链的断裂。' u$ ?: k0 V* m; ?% G1 G, n" s9 c# ^$ ~

0 m- M! \  H% f) Z误区五、什么资金都重要,蚊子也是肉;
' U  f% T2 m- M, G/ z: {/ I+ o5 n/ b8 @4 }4 R, E
  在创业初期,资金往往都很紧张,很多企业会希望能够短期内拿到其他资金进行弥补,比如政府的资助,比如某个工程。很多情况下,这些资助和工程项目与公司的产品研发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但是可能由于某些渠道,这些资金可以获得。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依然愿意拿这些资助以缓解资金的紧张。可是情况继续发展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的公司发现政府资金因为有特殊渠道,就逐渐退化成靠政府资助活着的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型企业,永远吃奶。这种公司在北京非常多,他们有很好的概念,有很好的社会人脉,不断的利用国家的产业政策,不断的获取政府的资助,也就是不断的吃奶。最终逐渐忘却自己的创业初衷。有些工程项目看似美好,实际上,工程项目和产品路子完全不同,很多情况下,为了工程,丢了产品。
5 j; ?0 w& O7 v  s: Z1 V4 T$ I1 r; Z" b: q5 J' W, E6 [/ s. r) e2 Y4 s
误区六、用低价杀入市场,看看再说;8 R/ S* {  o5 S, y

; _, [) n5 w4 ~! h 创业初期,非常期望自己的产品能够挣钱,但是很多情况下我们会发现,我们并不是第一个来到这个市场上的公司,已经有了一些先行者,于是就有了竞争。在很多情况下,尤其是面对国际公司的竞争时,我们习惯于采取降价的策略,以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情况往往变得更坏,由于价格较低,资金回来的慢,队伍的构建速度慢了,产品的低价格形象建立了。在大多数情况下,低价竞争在高技术领域都是一个非常愚蠢的决定,这不仅仅会毁了自己的公司,有时候甚至会毁掉整个行业。这样的例子太多,就不一一列举。* i8 H. X* u4 K( L" d" N9 V

* o% \* i  j8 R! D, @误区七、市场混乱,可以浑水摸鱼;
3 j% |% L2 L# i
5 e- n' w( Z8 Q7 A1 G5 d6 p& W 在很多新技术领域一开始的时候,很多创业公司都能比较轻松的获得市场的认可,客户也比较傻,很容易忽悠。于是有很多创业企业以为这就可以了,我们都浑水摸鱼,能挣钱为什么不挣?对了,不管在任何时候,靠浑水摸鱼永远都不是好策略。突然有一天醒来发现,客户变聪明了,变得挑剔了,有些公司做的产品更加正规化了,自己的声誉垮了。很多浑水摸鱼的创业企业在刚刚混个温饱就被市场淘汰。严肃认真,一心做好产品是正确的创业态度,不管市场如何混乱,走得正才能走得远,不能因为别人趁乱挣钱,我们也去做。因为最后的胜利者就是那些从一开始就态度端正的公司。
5 G- O* i% {! R" H. i5 J" _. A' i+ _! K+ d
误区八、有关系,尽量依靠关系,钱来得快;
( [3 u- m) ~& }1 _1 r- C1 N- j1 @7 S1 H  Y8 z5 o( [2 q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有太多的技术领域被政府和国企垄断,在这些领域创业遇到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销售渠道。在一些创业公司中,有一些可能具有一定的社会资源,从而能够很轻松的拿到政府的单子,从而也能够在某一段时间内变得有些富裕,似乎是挖到了第一桶金。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挣来的金子一方面并不多,另一方面,这些公司就变成了某一个政府或者企业的附庸,不大重视产品的升级,不大重视公司的管理,当一个领导走人之后,他们的人脉将不复存在。当一个领域开始规范的时候,他们发现他们没有像样的队伍,没有更好的产品。靠关系吃饭的技术公司其实就是另一种权钱交易,所谓的技术产品在很多情况下只是个噱头。最终这样的公司没有一个能够长大,有的甚至进了监狱。3 w: B7 y; I' o& X9 }% D
7 u. v" Y9 Z9 S+ @2 N6 m0 R/ N- i
误区九、很多方向都不错,拉开架势都做;
- g2 n3 o- ~6 o
3 ]/ \6 X/ ^+ @6 ~ 创业很多情况下都会有回报,当有了一定的回报时候,人的头脑往往很兴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头脑发热。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产品似乎都很有前景,都值得开发。于是扩大队伍,扩大产品线,扩大销售,最终只会出现一种情况,辛辛苦苦挣来的利润被没有利润的产品消耗殆尽,以至于很多企业走上了繁荣-扩张-萧条-裁员等恶性循环。这样的公司在我们身边都很多。集中精力做好产品,重视产品研发的成功率,而不是看做了多少产品,是非常关键的。
- L  u0 Q, w9 ^7 j& T
& K- s$ P8 g* {; W误区十、有钱了,我们可以歇歇了。0 J2 h! n0 P! C
7 A: a# \% Y) b0 C( w  Q) X3 I
如果没有陷入上述种种误区,这样的公司如果加上点运气,是可以挣点钱的。当企业到了一个平台之后,挣钱带来的副作用将是非常大的。一些创业团队成员的创业目标似乎已经达到了,他们觉得,够了,我们可以歇歇了。可是创业如逆水行舟,从来就没有可以完全轻松的时候,一不小心,一觉醒来,一片红火的日子成了昨日黄花。公司团队的可持续发展的心理素质往往准备的不够,从一开始的齐心协力走向了分崩离析,最终辛辛苦苦走过来的路成了一种记忆。中国企业最终没有长大,跟管理核心团队的分裂是有很大关系的。$ y. o* |% K! V5 d: N3 u9 v& Z

" M. @0 Q3 r2 l/ y3 }) d0 ^创业在任何时候都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尤其是技术人员创业,由于缺少成功的经验,总会不自觉地陷入一些看似很容易选择的陷阱。这些陷阱有的可以弥补,可以走出来,而有的陷阱就是黑洞,一旦走进去可能永远出不来。归根到底,想要创业成功,想要避免陷入上面的陷阱,有几个原则似乎是有用的:要认真做事,不能忽悠;要有点理想,不能过于现实;要有社会责任感,不能不顾一切;要有团队共同进步的理念,不能只顾自己。如果不断的保持自己的清醒和理性,上述陷阱是可以避免的。如果想要创业,就需要不断的思考学习实践,不断往复,如果运气好一点,那么就可以期待创业的最终成功。
作者: shootbomb1    时间: 2014-8-7 17:30
因人而异吧
8 ^. L+ A! G  U6 C$ }: K' p% a; A/ u* `+ K) k, x# X5 p
很多小老板,今天做玩具,明天做衣服,后天做加工,再过一天做房地产了,最后卷款跑了0 L( A: g' g+ a2 s: d8 F/ E
我是本份的普通百姓,按我的观点,这就是失败,"浮躁","不深入""朝三暮四"....
2 q5 h+ X0 T( [# W- s# `5 n* i0 {5 Y( y9 y
但是在他们看来,他们本来的目的就是顺着市场大潮刮一笔,潮来人至,潮去人走,至于技术,品牌,信誉,包括责任什么的,他们统统不在乎,对他们来说,钱到手就行了+ A9 r8 U9 a' W
2 K. e- U6 S2 L+ x* c& s
他们也很清楚,对他们来说,他们不可能像德国日本美国那样,穷一代人精力去创建一个品牌,然后依靠技术和品牌去赚取丰厚的利润,他们的人生哲学是:及时行乐1 F' H: ~) v' f6 E$ g

. m, X1 y# D9 c; W: M你说这是骗钱吧,也不是,除了卷款跑出去,其他流程都合法,最多也就在道德批判下,人家可能还就笑笑,压根不在乎
2 {7 U2 ^! E7 D( O' R, B$ D" h5 V) C( s, O
说更远点,那些出去的裸官,是输家还是赢家?
作者: dhf654    时间: 2014-8-7 17:33
很好的文章,学习一下
作者: 宇宙立方    时间: 2014-8-7 19:31
楼主的这一套,肯定不适合998,他失败一次,他就滚犊子了,哪还有机会在咱们面前吹牛;他技术不精堪,直接就出局;干什么都不会,谁给机会呢。
; ^- U# q4 h) R9 z3 V/ ^
作者: xlf63    时间: 2014-8-8 08:08
留爪。
作者: 志士心    时间: 2014-8-9 13:05
感谢分享
作者: 风追云    时间: 2014-8-10 09:45
总结得很全面。谢谢分享。是原创吗?
作者: 傻孩子上大学    时间: 2014-8-12 11:44
风追云 发表于 2014-8-10 09:45
$ i& y: ]/ P( Q" {; }8 I# K2 {总结得很全面。谢谢分享。是原创吗?
, M. E; s( ]3 `% Q2 l# y
不是原创,是转载的。有好的可以大家一起来分享。; m+ @5 b+ v. d

作者: 傻孩子上大学    时间: 2014-8-12 11:46
shootbomb1 发表于 2014-8-7 17:30
+ j5 U0 g1 g, C% h# e因人而异吧' g. r" x) O. N
, U/ I- C2 ^( d& ?3 ]' H$ k- z7 C
很多小老板,今天做玩具,明天做衣服,后天做加工,再过一天做房地产了,最后卷款跑了
5 L8 U1 H" z! }, k
感觉是站在未来看现在,看的总是很明白。
: W/ z+ l. P( D+ v) z
作者: HEIXINGYA521    时间: 2014-8-12 14:47
站在未来看现在,不错, K3 u  ?. G$ D& r7 u+ w' U
有几点写的很不错,创业是种投资、也是对人生的挑战。
8 V, @4 }! \' R/ V创业初期一切不好的苗头都不能忽视,抓住主线,狂奔吧。。。




欢迎光临 机械必威体育网址 (//www.szfco.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