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必威体育网址

标题: 用分流集流阀两个油缸空载不同步,怎么回事? [打印本页]

作者: Why_not_!    时间: 2014-6-3 19:26
标题: 用分流集流阀两个油缸空载不同步,怎么回事?
两缸误差有150mm!  而且收回和伸出都那么大误差!是何原因?+ V/ O; }! b# G; T/ I- _8 o6 F
请教,谢谢!
作者: 紫剑狂风    时间: 2014-6-3 20:03
油缸总行程多少,分流阀10%误差正常!
作者: Why_not_!    时间: 2014-6-3 20:16
紫剑狂风 发表于 2014-6-3 20:03
0 z- a0 L$ K+ z! w; V/ C4 L油缸总行程多少,分流阀10%误差正常!
3 D6 e* s, Q# u: K  m/ f
空载还差那么大么!总行程1000
( i$ }% U6 T1 ^4 m5 g
作者: 极限思维    时间: 2014-6-3 21:17
用阀来控制两缸同步不好弄的,有条件还是机械同步吧,如果一定要用液压,同步马达效果好点。
5 ^0 U* t% N  R
作者: 一人一世界    时间: 2014-6-3 21:24
排除系统问题的话,分流阀加工精度不够,分流阀我们也做,想要做好要下功夫。
作者: ztc1026    时间: 2014-6-4 00:53
和油缸负载有关,即使空载油缸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系统压力,但是远远小于分流集流阀的调定值,两台油缸的负载不同,肯定会出现不同步。在系统中加背压阀试试吧
作者: 英德康    时间: 2014-6-6 20:40
本帖最后由 英德康 于 2014-6-6 20:56 编辑 - w- I- L" J: T( S7 ^

3 ?% c8 X% a3 q$ ?超过10%,误差较大,制造精度是个大问题。通常两个油缸的负载差别较大,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请问:两个油缸负载差多少?, o* J3 d5 U, w& q" c- p
请看我整理的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 N! b( k$ H1 e. c' }8 ^
* T5 |! ~2 Y, Q2 U压力补偿分流集流阀' F! E  u# c' g: ?$ a
  S6 [. L. f9 s; Y4 i7 ^6 k4 z9 V1 s  S0 ~
压力补偿分流集流阀阀将一路供油分为两路等量供油,不受输入输出压力的影响。见图3. - z' K( ]- [6 y% j8 l
当平台负载变化时,滑阀(4)在分流阀(3)中自动滑移,以补偿P1与P2压力的压差。压力通过滑阀内部的钻孔作用于相反一侧滑阀的端面,若P1压力较高,则相反一端的开口减少,其Q2开口流量相应减少,反之皆然。进口压力=高压出口的压力+开口的压降。集流阀的同步精度约为5-10%。* d% f7 L# m" N# _
[attach]321756[/attach]
作者: wsheng4029    时间: 2014-6-8 13:34
当负载较小时表现可能会更明显,我也碰到过,要做到负载基本一致是很困难的。
作者: zjx0573    时间: 2014-7-15 22:11
选择合适的同步方法是关键 是根据同步精度和价格选择的 精度高的 价格也高,同步阀价格最便宜,单稳定性差,
作者: 灵魂草    时间: 2014-7-15 23:51
我赞成是负载不同的问题。
作者: Silicen    时间: 2014-7-16 10:17
要不用压力补偿器要不用多出口泵,再高端点的就用传感器加PLC
作者: zgy6665    时间: 2014-7-22 11:06
台湾怡泰油压机有人会修吗
作者: as94605    时间: 2014-8-8 21:39
zgy6665 发表于 2014-7-22 11:06 5 e/ V: x  o4 a4 @; f' J  Y
台湾怡泰油压机有人会修吗

# [$ C, l1 O$ [; [2 O0 \3 Z! ]你这是问的啥问题啊,牛头不对马嘴  I0 `, o, O8 n* S) ], ]8 Q

作者: 1085985    时间: 2014-8-8 21:53
会不会是液压缸内部的问题
作者: adouira    时间: 2017-6-27 13:40
还个品牌的分流阀试一试吧,这东西本身就靠精度控制的,说不好。不知道分流阀多少钱一个, 同步马达现在也不贵两联的也就3000 4000钱一台,效果能控制在3%左右
作者: 只有快乐    时间: 2017-6-27 22:23
油缸的同步跟你油缸的本体和负载有关,不是光阀的问题
作者: wangzhankui    时间: 2017-7-8 07:02
没有节流阀吗




欢迎光临 机械必威体育网址 (//www.szfco.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