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必威体育网址

标题: 在日本做机械设计的感受(八)—— 细节如何决定成败 [打印本页]

作者: 子子61961    时间: 2013-12-17 22:33
标题: 在日本做机械设计的感受(八)—— 细节如何决定成败
本帖最后由 子子61961 于 2013-12-17 23:44 编辑 ! Z4 Y- J# S/ o/ c, k* g- F; _

" }3 Z4 P; h) R) k$ S; J4 M
细节如何决定成败
2013.11.15
2 R5 }2 f0 C+ L) g: s
3 Y" d3 h, f2 E8 n
细节决定成败,是耳熟能详的一句名言。2005年的时候,曾在《经济日报》上读到一篇连载,题目就是《细节决定成败》,作者是汪中求先生。文章中举了很多实际的事例,用来说明“细节地方如果不注意,就会失败;一些细节地方做好了,就会成功”的道理。里面有些故事,使我开拓了眼界,看到了新的思想,有了很多收获。当时我很喜欢那篇文章,追了一阵子,后来还在网上看到了电子版。再后来,我在网上看到了有人批判这篇文章,将其说得一无是处。说《细节决定成败》这篇文章太没有细节,只是反复陈述着题目的道理,说其中有些故事,比如老鼠给猫系铃铛的故事,并不是细节问题而是可行性的问题。看到各种评论,感慨良多。对于一篇文章,着眼点在它的好的地方,可以有一些收获,而抱着批判的观点,则可以找出其中的瑕疵,将其全盘否定。人类的思想,怎样才能每次更进一步呢。
3 V) C9 l' q! {! B
最近在必威APP精装版下载看帖子,看到有的朋友在回复时会引用“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看过几次后,就会想,这句话有它的道理,但是又觉得哪里不够劲儿。后来想了一下,似乎可以进行下面这样的分析。细节决定成败,是从宏观上总结来说,在细节上多注意一些,才能有较好的结果。但是单独看这句话,与“努力才能成功”这样的话相似,单纯这句话来说是没问题的,但是每个人都在想着要去努力,所获得的进步却各不相同。这是因为努力只是一个笼统的动词,单纯看这两个字并不能够使我们想到去采取怎样具体的动作,细化来看,努力的“具体做法”才是更为重要的。同样,对于细节决定成败,接下来需要考虑的是:在细节上“如果去做”,才能决定把道路引向较好的结果。这个“如何去做”,或许是更需要考虑的事情。
# f7 Y6 J, a$ q: c$ [' j
事实上,在做一件复杂事情的时候,里面常包含有很多个“微小判断点”。在每个“微小判断点”上的判断,会决定最后事情会走向何种结果。比如说一台设备,对于每个零件的尺寸设计,每一处的间隙设定,每一处的材质选择,每一个动作的时机设定,都会决定最后达到怎样的效果。再如,一次与客户的交往,每一次与客户的会谈,每一次对客户的推荐,每一次对客户的反馈,在某一时间是否去做一些联系客户的事情,联系客户时采用怎样的方式,做怎样的准备,都会决定最后的结果。再如,对于自己的一份工作,手边同时来的几件事情,对优先顺序的判断,在某个时间点上是否动手去做,如果交给别人来做去怎样交代怎样检查,都会决定最后的结局。对于在每一个“微小判断点”上“如何去做”,是值得叙述的问题。最近有了一点感受,在这里想简单列举一下。

  A- u1 R1 u. d9 ^. F+ k- C- I1.
比如在工作中,会有和别人的交流,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总会有自己从别人那里获得知识获得帮助的时候,事情之后,可以选择的做法是:
“表达谢意”或者“不去特意致谢”
两种做法,在当时来看,不会有特殊的区别,但是这将决定下一次,对方是否会继续给你相应的帮助,提供更多的知识。从而决定今后的路的不同。

& r" }3 V, x% e2.
比如在工作中,会有和别人工作的交点,偶尔会注意到别人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小错误,这时可以选择的做法是:
“追究起来没完,日后继续嘲笑”或者“点到为止,处理完即可”
两种做法都是存在的,选择的做法的不同,就会决定将来的工作状况会怎样。

& ~+ y; U# O; W3.
比如在工作中,既然是团队作业,就会有向别人交代事情的时候,或者是将事情安排给别人去做,或者是别人安排事情给自己做之后想对方汇报,这时可以选择:
“用一般的方式只把必要的事情介绍过去”或者“用更容易理解更周全的方式将信息传递过去”
不同的做法,会决定对方被交代事情后顺利完成任务的概率。在工作中多次遇到“被耽误事”的情况之后,就会发现,与其单纯地抱怨对方等待对方提高水平,不如把事情交代得更详细一些,后者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完成事情。

8 C# ]; r: |$ Q: Z& V8 s1 D4.
比如别人交代得事情自己经过努力查证计算处理完了得到结果,这时可以选择:
“赶快交差去做下一件”或者“花几分钟记录一下这件事情中的知识点”
几次之后,就会决定自己的知识积累会变得怎样。
5 z( p0 K0 ~) x. b! v" `
5.
比如办公桌
“清理得整洁一些”或者“各处堆着纸和杂物”
有时会决定一些东西,在日本管理方式的5S中,强调了“清扫清洁”,而且据说是可以影响工作效率。在杂乱一点的环境里,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会觉得“稍微差一点也无所谓”,在一个整洁的环境里做事时会觉得“要把事情做得工工整整一些”。前者也被称之为“破窗效应”。

+ m! I1 l: Q2 [( v6.
比如一件事情分为几步,其中某一步需要去查找以往的资料去确认一下,这时可以选择:
“反正有把握,先做一部分然后再去确认”或者“先花点时间去确认一下,然后再继续做”
对于“貌似没问题”“应该是那样的”事情,比如说配套的电机底座应该是那个螺距,法兰盘应该是那个厚度,某个配管应该是32A,气缸面积减少一些之后气缸的顶力应该能够用,先按照自己认为的事情去做一部分去画了图然后再去确认一下,发现确实没记错,是件好事,但有的时候就会有记错的事情,这时候顺序的问题,就会影响工作的效率。

2 C; \& t# ~/ V. o7.
比如在工作的闲暇时间或者在家里休息的时候,可以选择:
“坐着不动”或者“动起来去做某件事情”
前者是很简单的甚至可以说是没有风险的或者说是不需要任何判断就可以去做的,一些事情当时不去做稍微拖一拖也是可以的,但是往往时间就在静坐中流逝了,“在适当的时候”能否起身去做相应的事情,会决定能否多做一些事情。
0 N* H$ w& T- F8 [
8.
比如设计一个新的物件时,可以选择:
“一般的做法”或者“新的更好的做法”
作为设计者,有更好的做法,能够更充实一些,当然,好的设计不容易遇到也是无可厚非的。

5 t8 \& L/ `' d: F" A1 K9.
比如在电脑前上网的时候,在某个时间点,可以选择:
“再上网一会儿”或者“赶紧停手,去做事收拾房间
有多少御宅族的周末,就是在打开电脑或打开电视之后自然而然地将时间浪费到了晚上。在某个时间点是否可以决定一下,停止网上的冲浪去做其他该做的事情,能还是不能,会决定周末时间的利用效率。
所谓“珍惜时间”,细化来看,至少有两点是需要注意的,一个是,“提高效率”,在做事时提高效率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另一个是,“把握时机”,在适当的时机去动身做事。前者更容易被想到,后者也同样应该受到重视。
1 p% v! k" l  C- l
10.
曾经读过一篇帖子。先是有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写了一篇抱怨帖《再也不招应届毕业生》,说他公司里招来的应届毕业生,让他去买点打印纸,打车来回,还下午擅自休息。然后就有一个大学生写了一个帖子《不招大学生是你的短视和无知》,说得内容是,招不到合适的大学生说明HR的能力不够和方法不合适。看到前者这种抱怨大学生的文章,作为读者可以有两种思考方向,一种是像那个大学生一样,去评价,去指责HR的不足。另一种是,去吸收,从那篇抱怨的文章里提炼出来一些东西来吸收。

# N' ?: E& G/ _8 z2 G+ [( u7 z$ Z0 E比如,看到那些说大学生不好的文章,在气愤之余,告诫自己,以后自己遇到同样的事情时不要犯同样的错误。再具体一点说,在那个《再也不招应届毕业生》的文章里说到,一个大学生不会买纸,浪费公司电话,离职不打招呼,工作时间喝酒,觉得自己可以去谈合同,下到基层就指手画脚。那么看完那篇文章,不要只想着去鄙视作者,而应该告诉自己,将来自己遇到同样的事情时要注意,不要犯类似的错误。作者说大学生不好,那就让他说吧,毕竟人家是受到了损失,那是事实,别人再怎么说作者坏,说大学生好,也不能改变他所受的遭遇。人家提供那么生动的反面教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应该感谢才对,要是没人写那样的文章,我们就只能等走入社会自己犯错误后才知道什么是错的,如果提前知道了会不会好一些呢,大概是这个意思。, U. p( Q  f6 o" V" B
: w% |: h; b2 H) R
这就是面对一篇文章,一个故事,面对别人的一次完成,或者是一次失误,采取“评价”和“吸收”的不同的思考方式,会使我们的收获不同。这篇文章能够读到这里,子子对您表示感谢。同样,读者不必去关注作者是怎样的一个家伙,人家汪中求先生多少还是个CEO,而这篇文章的作者,只是一个朝九晚五的工薪族而已。如果您想知道作者是否成功,那么未必会有满意的回答,但是如果您能够从文中吸取一二,并且使自身受益,那么作者如何也就无所谓了。$ G5 j2 b  V8 k/ h" I) I. u" A

. {! Q3 X% V" @" g2 o: W( C  n在一个周末的清晨,想到了以上一些内容,在这里也记录一下。共勉。, o& v" B+ }6 _+ c6 Q3 D
5 `% m8 D  k' ~( S: r# Z
以上。1 P& M( @: Q# ~! X. Q
+ v1 C! b6 \# Y
by 子子

作者: wzdybyqhtt    时间: 2013-12-17 22:37
中国要等几十年后再说
作者: houbaomin0620    时间: 2013-12-17 22:45
自己在还有很多不足,规范自己的工作行为习惯
作者: tr596    时间: 2013-12-17 22:57
说的到位…赞!
作者: 浪迹天涯的潘潘    时间: 2013-12-17 22:57
挺不错的一片文章!
作者: mfka    时间: 2013-12-17 22:59
读了,有收获!
作者: zerowing    时间: 2013-12-18 06:29
细节,决定成败。单就此来说的话,的确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其实来说,什么是细节,细节就是成塔的那些沙子,聚集在一起的时候你才能看出结果来。比如说设计一个配合,手册上会很笼统的告诉你要考虑热膨胀的影响,告诉你加工公差同热胀率和实际公差的关系。这就是个细节,所有这些加在一起在手册上占不了两页纸。但是就是这个细节,造成的损失往往是这个设备本身价值的成千上万倍。
6 y1 e+ U( }- b但是,单独把他摆在那的时候,那就是一颗沙子,没人注意,没人在意。只有当他影响到后面的其他问题的时候,人家才注意到他的重要性。哈哈。
5 k, J2 e3 W. J但是,细节的这个累积性又容易误导一些人。凡事都追求细节,非要在每一个细节点上去扣,那么最后也还是有问题的。比如说某老板巡查厂房的时候看到一堵墙有些歪了,于是安排一个新来的大学生去撑一下那个墙。于是这哥们仔细论证,严密计算,用了一天时间做了一套方案。老板看到方案的时候,已经气了个半死了,哈哈,明明拿个木头撑一下的事儿,你搞这么复杂干啥?哈,我们说要注意细节,但不是凡事你都要从底上扣,那就别过日子了,你骑个自行车还要论证下自己为什么不倒吗?/ Y9 h1 w# ?6 k9 }3 _( v
所以,这里就是一个矛盾,到底要细节还是不要细节。我想起了中国古代的那句话,庙算多者胜。多精辟啊,多者胜,而不是全者胜!因为你永远都是算不全的,你所能做的,就是让更多的细节掌握在自己控制范围内。这就够了。比如那个撑墙的问题。对老板来说,我很清楚这墙一定是要重打的,临时找个木头撑一下别砸到人,等施工队来就行。这样一来,自己能控制的范围就足够了,那么还需要去关注其他的东西吗?你辛苦计算设计,最后所能掌握和控制的只是你设计校核的部分,那在此之外的呢?哈哈。同样的,比如最近我老板问我的一个问题,“你把这个管子内径掏大了10mm,强度还够吗?”我但是笑了笑,反问了一句,“在这个管子下面连接的零件,外径同此,内径更大,我需要优先担心这个被我掏大了10mm的管子吗?”哈哈,我很清楚的知道,下面的零件是一定会优先损坏的,那么下面的强度都足够的话,我有什么理由去担心这个不先坏的管子呢?
/ t4 j) Y/ u& e* E于是,这就是我的细节控制观,关注那些在你掌控之外的东西,而不是做些无用功。
作者: xlf63    时间: 2013-12-18 07:50
别人的经历,永远可以给人以经验。
作者: 老鹰    时间: 2013-12-18 07:56
子子在日本,zerowing在加国,思维语言均细致周密,精英啊。
作者: 菜鸟hong32696    时间: 2013-12-18 08:11
感同身受。
作者: 王奋斗    时间: 2013-12-18 08:33
学习了,说的很好,什么事情都有两面性, 要学会用积极的方面考虑问题,把不利的结果转化为有利于提高的经历。
作者: wangchou1711    时间: 2013-12-18 08:47
谢谢
作者: 萧山    时间: 2013-12-18 08:50
感谢子子大侠分享机械美文,把细节决定成败中的细节再细化,很是感同身受。特别是第6点(6. 比如一件事情分为几步,其中某一步需要去查找以往的资料去确认一下,这时可以选择:
- L, U) v! J! B! m“反正有把握,先做一部分然后再去确认”或者“先花点时间去确认一下,然后再继续做”* b7 O, @9 u- I! \- z5 U
对于“貌似没问题”“应该是那样的”事情,比如说配套的电机底座应该是那个螺距,法兰盘应该是那个厚度,某个配管应该是32A,气缸面积减少一些之后气缸的顶力应该能够用,先按照自己认为的事情去做一部分去画了图然后再去确认一下,发现确实没记错,是件好事,但有的时候就会有记错的事情,这时候顺序的问题,就会影响工作的效率。),最近公司就有个很好的案例,有个新订单所需机型刚好有库存,设计者想当然地借用而未去核对外观尺寸,结果发货到现场发现基础不一样,设备安装起来和其它设备有高度差,被对方老板发现了要求索赔,结果赠送相关配件了事,价值2W多,当然也责任到设计者的。很简单的一个事情,就是子子大侠所说的貌似没问题想当然结果出了大问题。
作者: zuozuo2013    时间: 2013-12-18 08:55
学习注意和考虑细节,掌控细节!
作者: hmhnh    时间: 2013-12-18 08:59
从上面的回复来看,从大侠的文章里每个人都得到了不同的启示——选择是走下一步的开始——我得到的启示。
作者: 杰克阿里    时间: 2013-12-18 09:18
真是好文章啊!细节来源于实践,更在乎于个人的心态!谢谢你的分享!
作者: 零件工程师    时间: 2013-12-18 12:24
萧山 发表于 2013-12-18 08:50
8 m6 C; ^7 `- ]# j; `& r% ], o感谢子子大侠分享机械美文,把细节决定成败中的细节再细化,很是感同身受。特别是第6点(6. 比如一件事情分 ...
  U  I' W7 W9 E: W* B
请问责任到设计者之后是怎么处理的?
  [. a# k2 y4 d& r+ [, _$ ~
作者: 零件工程师    时间: 2013-12-18 12:28
非常感谢前辈的文章,这一周就因为细节问题一直犯错,BOM中的数量、材质经常出问题。一直想努力做到不出错,可还是出问题。现在的状态只能说是:迷迷糊糊。还好项目的老姐帮我一一把问题指出了。 今后一定要更加细心,而且要细到正确的地方。
4 R# z* n. d; A% q* a6 g
作者: 无敌发发    时间: 2013-12-18 12:33
读了这文章,有所感触,有所改变。有所领悟。; z3 i! h  F3 e- Y) F) @! m

作者: 萧山    时间: 2013-12-18 13:34
零件工程师 发表于 2013-12-18 12:24 * h9 l# G! @7 A9 C
请问责任到设计者之后是怎么处理的?

* F1 i5 h% J# l7 m1 `# M% b一则调整其中基础保证几个设备高度一致;二则赠送相关设备配件;三则处罚相关责任人员,当然第三点就开始互相扯皮了。。。) L9 j& E' C, p0 i8 R: B

作者: lingkunlao    时间: 2013-12-18 14:18
细节问题,贵在坚持) K- X: E5 w3 {! ^

作者: sivlerduck    时间: 2013-12-18 15:15
我把作者写的内容正向翻译了一下,不知道理解的是否准确。) R( }+ l7 X+ a
提醒自己尽量按照下面的要求做! M, S6 d+ K+ t& u& }0 B

8 ], H$ b' g: E3 H6 ]
1.    和别人的交流时,从别人那里获得知识获得帮助的时候,要明确的“表达谢意”,特备是别人给你出主意解决了问题,一定要给人反馈。这样后续才能继续得到别人的帮助;
2. 在工作中偶尔会注意到别人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小错误,这时可以选择的做法是:“点到为止,处理完即可” 而不应该“追究起来没完,日后继续嘲笑”
3. 在团队作业中,与其单纯地抱怨对方等待对方提高水平,不如把事情交代得更详细一些,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事情,要用“更容易理解更周全的方式将信息传递过去“的做法,把事情安排给别人去做,或者是别人安排事情给自己做之后向对方汇报;
4. 别人交代得事情自己经过努力查证计算处理完了得到结果,“花几分钟记录一下这件事情中的知识点”,这样知识就会越积累越多;
5. 工作环境尽量整洁,杂乱的环境,会产生杂乱一点的环境里,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会觉得“稍微差一点也无所谓”。
6. 做事情,不要想当然,要亲自核实数据。
7. 在工作的闲暇时间或者在家里休息的时候,要“动起来去做某件事情”,而不要选择“坐着不动”,时间会在时间就在静坐中流逝。
8. 设计一个新的物件时,如果有“新的更好的做法”,作为设计者,可以尝试一下,不要总采用“一般的做法”,这样才会有有可能有更大的收获。
9 提高时间的利用率,不要总在网上闲逛中浪费大量的时间。
10 对任何文章、看任何事情尽量做到从中吸取一、二。
# c" K7 a7 @6 N. F

作者: sammer    时间: 2013-12-18 15:37
这篇文章和日本设计有什么关系??
9 U, P9 E, U# @! @2 N" b0 v标题这样写不好吧。
& x: }" Z5 s! c0 q& [
作者: ww_zl    时间: 2013-12-18 15:51
细节在各个行业都很重要。
作者: rufeng9611    时间: 2013-12-18 17:41
感受颇深,不错啊
作者: fmdd    时间: 2013-12-18 19:27
索尼这个日本公司对细节非常苛求,防尘防水还防摔,它所做的手机不可谓不注重细节。/ o5 V( g, E; Z  ]: f2 N: F9 l
IBM以前做笔记本的时候,对细节也是相当考究,比如机身要布置翻滚架,而且材料还是钛合金的,笔记本的面板还要用碳纤维,质量相当好。0 l* p$ V5 x. Q
- N8 Q0 a9 ]2 x. [; |$ g: v* ?
上述这两个公司这方面的业务的结局大家也都明白。! M4 L( x+ K6 t3 H
索尼手机曾退出过中国市场,后来又拉着爱立信一起来中国做手机了,现在连年亏损,爱立信闹着要退出。
0 {9 T5 ]$ N7 b0 h( X9 gIBM的PC业务全面亏损,实在撑不住了就卖给联想了。6 X) T( m# q+ D3 \& V/ d& q( p

3 g+ t3 f6 b1 L9 M+ t3 X# ?! x细节决定成败么?我想表述成“细节影响成败”可能更符合逻辑些。
作者: 上进的娃    时间: 2013-12-18 19:30
很不错的文章,应该从自身做起!
作者: 潇洒冰淇淋    时间: 2013-12-18 19:49
一句很简单的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上加难,有很多情况都是不知道什么事细节,对于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不知道注意些什么,以为自己已经考虑得够细了,但是出结果的时候,还会有很多问题出现的,一次次的事实证明才能让一个人思维越来越缜密,都是从现实中总结出来的。
作者: 龙九禅师    时间: 2013-12-18 20:25
还有龙九在天朝魔都
作者: bianbingxiang    时间: 2013-12-18 21:21
明白两点:1.6s的真正原因(6s被单位那群2货搞得变味了)
& i& Y" |1 C% X9 s) Z: b          2.珍惜时间:抓住时机也属于珍惜时间的一种,以前太注重提高效率了
作者: wjgtw    时间: 2013-12-18 22:06
每次谈到日本的机器人,我们总是沉默!
作者: ~~Believe~~    时间: 2013-12-19 10:53
日本人做东西就是细心这个没有话说!
作者: 心结    时间: 2013-12-19 11:02
话说我公司不加班,结果在日企的老婆上司听说了,说了一句:“你老公的公司太差劲了!” 哈哈
作者: 辰煜    时间: 2013-12-19 11:46
不错,值得深思!
0 z" `4 Q1 W" M% U
作者: t48013390    时间: 2013-12-19 21:23
凡事的得失,往往是多方面的,你的想法让我明白了,要学会反思,只有通过反思,才能把知识转化成能力,谢谢你的分享
作者: 工厂自动化零件    时间: 2013-12-19 22:24
说得有道理
作者: 小一克sheng    时间: 2013-12-20 00:08
     这本书曾经也看过,现在细心的想一想到底什么是细节?自我概括为”能影响性能部位的发现和不发现“
作者: ujjcel1982    时间: 2013-12-20 02:48
很不错的文章~谢谢分享
作者: keyman    时间: 2013-12-20 08:59
还是比较认可马云说的话,"赢在细节,输在格局“。细节如果没有好的格局,那么细节对于成功就毫无助力。
作者: 东东2012173    时间: 2013-12-20 12:52
写的不错
作者: 爆炸迪奥    时间: 2013-12-20 13:43
已阅
作者: kenily    时间: 2013-12-20 15:23
非常感谢子子的文字,很难得。我一字一字看了两遍,有日本做事的风格:有时候细节到你弯个腰所需要的时间。8 i; f, _2 \7 f7 d# e: B+ l
希望多些这样的帖子,压压必威体育网址的浮躁。
作者: her541919770    时间: 2013-12-21 09:54

2 v& f+ b: X* I挺不错的一片文章!感同身受。
作者: ANYS    时间: 2013-12-21 15:27
好观点
作者: 雏鹰123    时间: 2013-12-21 22:41
认真拜读各位大神的文章,受教了
作者: 年羔clt    时间: 2013-12-21 23:54
一个人的成就就是靠细节堆积起来的
作者: 江苏阿虎wyh    时间: 2013-12-22 20:39
多者胜,而不是全者胜,总结的太对了,比别人考虑的多一些,这样,就有更多的竞争力!
作者: 韩章    时间: 2013-12-23 16:43
谢谢大侠分享,每次看您和六角车、Cavalier_Ricky 、xlf63、逍遥处士等等大侠的帖子总会有很多收获,谢谢!
作者: zhangczw    时间: 2013-12-23 17:25
细节如何决定成败
作者: 涵2012    时间: 2013-12-23 19:25
作者善于思考  
作者: hou110312    时间: 2013-12-23 21:38
用心对待你我她,追求高效率完成它。
作者: 云往这边飘    时间: 2013-12-23 22:09
思想深刻!!
作者: qq416641515    时间: 2013-12-24 09:24
说的很好,期待更多和我们年轻人分享下经历
作者: 为之奕    时间: 2016-5-28 09:11
这就是面对一篇文章,一个故事,面对别人的一次完成,或者是一次失误,采取“评价”和“吸收”的不同的思考方式,会使我们的收获不同。
作者: 不染°    时间: 2019-1-9 11:57
这个得多拜读几次,要时刻提醒自己。" }7 i3 K& L* g: c0 ?: n
“吸收论”,不去找你说的哪些地方是错的,只是从中发现自己能吸收的东西。
作者: qq527873266    时间: 2019-5-22 10:56
很感谢。
作者: 月桂    时间: 2019-6-27 10:34
别人的经历,永远可以给人以经验。
作者: 18706204575    时间: 2019-9-2 16:02
某友前年毕业在日本工作,,已经拿到40万RMB的年薪了,不可想象楼主这样的精英在日本的年薪
作者: oritina    时间: 2020-8-31 17:28
谢谢分享
5 c3 b0 w( w3 Q/ b, G& G. T
作者: cnct    时间: 2021-7-13 17:32
我想请问一下老师,现在日本这边疫情控制了吗?出口比如链条之类的是否方便了?我想买点精密的链条是否可以直接从日本买还是一定要走代理?9 o2 v* e7 |/ j0 T  i  l

作者: z424385518    时间: 2021-8-16 17:35
点个赞




欢迎光临 机械必威体育网址 (//www.szfco.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