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必威体育网址

标题: 我们为什么缺失论证能力 [打印本页]

作者: 文道100    时间: 2013-7-4 17:09
标题: 我们为什么缺失论证能力
最近几年,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带了一些工程硕士研究生,这些研究生都在公司上班,有些还是国际知名公司,工作大都比较出色,按说从自己的工作中拿出一部分作为工程硕士论文,是没有什么难度的,但是从培养的过程看似乎不是如此。
; l. p/ o# W1 N% e" w   此外,从一些高技术公司的员工素质来看,也有类似的现象。不少企业高管尽管个人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都还不错,但是就是拿不出像样的有理有据的分析性文档。这些工程硕士写出来的都是工程施工路线,或者技术路线,但是就是不像一个硕士论文。明明知道怎么做,就是不会论证。这个现象似乎不是一个个体问题,是整个中国教育体系的问题,应该进行深
' l! N) z: t( ^- O$ j2 N7 R入的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能力的缺失。 # N5 N7 {0 {' a

% r- D: s) D4 p' ?: K/ q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彭思龙
作者: mfka    时间: 2013-7-4 17:20
论证要动手的。
作者: icegoods    时间: 2013-7-4 17:25
都拿出有理有据的分析性文档了,公司一脚踢开换个人上去做了,饭碗还要不?
作者: leftwall    时间: 2013-7-4 17:48
发表文章愁人啊……
作者: jiuduan    时间: 2013-7-4 20:51
说到这点,我想哭!0 ]& l. a$ ^" W
# f# J1 W2 P  M2 r& ?
此为“中国现象”,98%的所谓工程师,其实只是画图员,甚至连画图员都不是。
, C) |$ B' _( v  t
! {7 u1 Y5 U* w7 ^2 M# U' T什么是设计?设计其实就一个内容:理论计算!/ j( y  i% Q* u, a3 J; a4 m

4 p2 r& m5 ^! V+ c- @6 }任何工程设计(美工设计除外),其实就是理论计算,将理论计算过程及结果,用机械图纸方式表达,是“机械设计”;用编程语言表达,就是软件;用电路图方式表达,就是“电气设计”;.......$ G3 z5 [% g7 ~7 \6 v: R6 @
) i* r8 G# B3 i5 E4 r7 I- A5 f
这里是机械必威APP精装版下载,就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不是我说大话,必威体育网址98%以上的人,答不上来,很简单:+ t0 j6 N7 \2 x* c: v) `/ d
- g# v9 Z3 A/ u* F  \3 H( }
        轴孔配合,孔直径50mm,是个穿孔,孔深10mm,轴、孔材料均为最常用的45#钢,过盈配合,请确定轴、孔的具体尺寸,即:分别标出轴、孔的公差!
0 q9 J) \+ e" C7 d# |7 U/ \# {: X
不信,看看结果就知道,答不上的,或者乱答的,绝对不会少于98%!
7 C0 g4 K, ]2 Y% p. B: n3 g" X- F) R$ s8 x5 @: I* L4 |4 H$ H

1 m0 O, Q: ~# @+ o* R5 \$ h9 `% t! ]3 N) l

作者: numberone    时间: 2013-7-4 22:13
其实越是大公司,越不需要你去做什么分析论证。我们目前的产业状态只是处于国际产业分工的制造环节,这决定了大多数的工作不需要那些能力,但这些相对薪水还不错的工作误导了这个社会,以为只要是什么名校出来的就直接有高薪拿,还不用干多高深的活!现实就是做鬼子产品买卖的赚大钱,做研发辛辛苦苦赚钱的比例那是少太多了!
作者: 年华似锦    时间: 2013-7-4 22:19
这样的现象在中国也不足为奇怪啊
作者: 891154223    时间: 2013-7-4 22:30
jiuduan 发表于 2013-7-4 20:51
, Z- X6 ~% C: @" p说到这点,我想哭!
# _" n/ R  X. v+ m; U
" ?% _5 {+ O( Q# @4 V* F此为“中国现象”,98%的所谓工程师,其实只是画图员,甚至连画图员都不是。

3 k* W* \# F9 N; j. A3 p7 _* i+ T大哥,我答不出来,我一般配合是查的手册,按公差等级什么的。这个看材料,和孔深,我搞不懂。可以教我吗?给个联系方式?$ D* ~1 o; `" h0 X/ f) x) F' t0 N  E

作者: icegoods    时间: 2013-7-5 08:44
必威APP精装版下载风气不好,某人提出一个所谓的“我们为什么缺失论证能力 ”都是一个风向在做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是不是从另外个角度被人家这个命题套进去了,成为没有论证能力表现的一个侧面证据?别人说风,我们就是雨,这个习惯不好。别老拿中国现象去框住大部分人,给别人贴标签,显得自己高明。
作者: 宇宙一星    时间: 2013-7-5 12:27
论证一项目,必须是该行业领域精英,要逻辑推理性强,知识广博,否则还不如不去论证,更需要时间和精力,另外谁出银子?
作者: 文道100    时间: 2013-7-5 16:09
帖文为该文章引言,全文见附件,大家可以下载附件看看全文。应该是有价值的文章,大家踊跃发言。
作者: wl7263920    时间: 2013-7-5 18:51
icegoods 发表于 2013-7-5 08:44 ; W, j$ p8 y: a
必威APP精装版下载风气不好,某人提出一个所谓的“我们为什么缺失论证能力 ”都是一个风向在做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是不是从 ...

) d0 X/ p6 S. x* o/ i' H求资料或者算法9 k1 g6 M7 {% H7 Q- `) {; N( F1 Y" M

作者: 子子61961    时间: 2013-7-5 22:17
按照这种方式讨论问题,最后一堆人被贬低,貌似没啥收获。
作者: fmdd    时间: 2013-7-5 22:45
jiuduan 发表于 2013-7-4 20:51 ) T* z3 N5 c* G) ~
说到这点,我想哭!
9 J4 G" I* _9 g& c/ P* d9 x1 ~+ v" |% x0 r  `5 D
此为“中国现象”,98%的所谓工程师,其实只是画图员,甚至连画图员都不是。

% Z: F1 A. P2 w5 ^# z% u1 s1 k工况载荷呢?过盈传递多大扭矩?或者多大轴向力?还是过盈到材料彻底失效?
; O* }  C& Z1 s/ h) Q
作者: 十年一梦    时间: 2013-7-6 09:57
这篇文章的初衷很好,可惜他正犯了缺失论证的错误,文中所列的例证,几乎都是道听途说,没有一个能站住脚。
作者: zuozuo2013    时间: 2013-7-6 14:54
一般是查手册,这个具体的计算方式和方法,真的不知道,希望解惑,学习,谢谢了。
作者: angel1399793    时间: 2013-7-6 15:45
jiuduan 发表于 2013-7-4 20:51
! U; y4 C' F' {( I) [说到这点,我想哭!
- k8 K9 x" S3 ?% ]7 J' Y
1 b: B; w3 D5 r: W7 d$ v& W* V( D) C此为“中国现象”,98%的所谓工程师,其实只是画图员,甚至连画图员都不是。

, M8 w; q5 H& a+ O: I呵呵,我菜鸟。想请教大师一个问题。希望大师不吝赐教。
- g, i3 D9 Q" q* P7 z鄙人做铜棒剥皮机设备的。) H# }  d) Q& v9 |, N" M2 G
废铜在经电炉熔融后,通过模具成为铜棒。但是铜棒上有一层氧化物,且厚度不均匀。我们行业俗称“黑皮”.我们的设备就是要剥掉这层黑皮,设备原理简单的说先剥掉铜棒前端一小段距离的黑皮,再插入圆孔型刀具中,刀具的另一端有一个大夹头,夹头通过链条与电机连接,设备运作的时候大夹头会拉住铜棒穿过刀具的一头,然后向后运动,这时铜棒的黑皮就会被刀具剥掉。请问,一个客户要求剥掉长4m直径80mm的铜棒,单边厚度0.5mm的黑皮,需要多大的拉力?请给出理论模型,并计算。
/ }1 K5 k0 J' S$ x5 ~% G谢谢大师唉。。。。# m3 D9 A; M( d2 T" n$ B* b2 s

作者: qdtruck    时间: 2013-7-6 16:34
脑子里面没有东西,没有经验,不会触类旁通,所以写不出东西。
作者: zyk566515    时间: 2013-7-7 11:52
任何需要论证的命题都需要有基础条件才有意义。。。
作者: 无敌小蒋    时间: 2013-7-7 13:02
成本问题,我也想算出来呀!老板不给我时间
作者: 风吹来的沙    时间: 2013-7-7 19:29
jiuduan 发表于 2013-7-4 20:51
2 y7 M8 V( _8 I9 a说到这点,我想哭!
. I7 |9 i) g9 f8 Q( x/ m
8 u; x1 f+ j2 x9 R  `此为“中国现象”,98%的所谓工程师,其实只是画图员,甚至连画图员都不是。

( j' [% H+ Q3 M0 `: a5 B% C貌似楼主稍微知道点机械知识就敢出来叫板,恐怕也难逃98%之列!
5 \  U! D# ]* _" v: B/ N
作者: coolgexie    时间: 2013-7-7 21:45
没有多少建设性!!
作者: 569516294    时间: 2013-7-7 23:19
jiuduan 发表于 2013-7-4 20:51
; c) }( e$ W+ O& W: q8 u说到这点,我想哭!
1 }  V3 d& c+ ^4 o
  ~  y( i5 Y/ p. v4 F2 G; @此为“中国现象”,98%的所谓工程师,其实只是画图员,甚至连画图员都不是。
3 v( b  b3 `! \. c% j, d8 P
如果,一个简单的过盈配合还需要过多的“分析”、“设计”的话,全世界的机械行业的水平可能要回到19世纪了!你知道,为啥,每年有新的标准推出来吗?也有旧的标准更新的吗?
作者: 569516294    时间: 2013-7-7 23:24
这个问题可从你们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找答案,你们作为国家级的研究所,有几个自动化产品能和国外的比啊?有几个能占领国内市场啊?大多也就申请国家项目做做,做完了就清零,在继续接,如此周而复始!
作者: yingfawong    时间: 2013-7-8 11:10
工程硕士
作者: 经伟    时间: 2013-7-8 18:39
额 ,无聊的提( e% c- j: s1 \, Q5 W$ O: q

作者: pengjc2001    时间: 2013-7-8 21:23
威望不够 很想看看这片文章
作者: qqharlem    时间: 2013-7-8 21:39
大侠就是文章的作者啊?
作者: dongyuefeng    时间: 2013-7-9 16:29
6 X2 V+ J4 {0 A4 K
怎么都这样呀
作者: bstronger    时间: 2013-7-9 20:07
好贵呀。。。不敢下载
作者: 想跑的快    时间: 2013-7-9 23:28
分析完也就没饭碗了!
作者: 墓志铭130720    时间: 2013-7-9 23:34
现在没几个真正自己写的了
作者: houyongfeng    时间: 2013-7-10 12:12
其实楼主对机械设计有个误区:机械设计分为,理论计算,结构设计,装配设计,只是理论计算的分量占的多而已!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的!你只会计算,不会做结构设计的大有人在!
作者: houyongfeng    时间: 2013-7-10 12:15
中国现在的机械整体风气不好,都只是模仿,没有创新!这不怪我们这些搞机械的,只能怪国家的政策对国民基本制造业不重视而已!
作者: heart为何而生    时间: 2013-7-10 14:18
jiuduan 发表于 2013-7-4 20:51 . c2 z& h& Y8 v- u/ `
说到这点,我想哭!
0 [% O; b2 n" D, N
: ]6 Z) r0 t0 m5 H; a4 P此为“中国现象”,98%的所谓工程师,其实只是画图员,甚至连画图员都不是。
: F; M( ~$ g# l( [/ w  `
你真是sb,,又在这里叫。你哭有啥用,你应该要你们老总给自己员工这个环境,要求质量为重 ,要求速度为次要 。你要是可以把这个办下来,或者给一些员工足够的时间开发。我就不信会没有人做,那个员工不想自己做的东西更好啊!故我们机械工程师不是懒是被逼的。
作者: waiwai0809    时间: 2013-7-10 15:27
论证 ?
作者: cad7701    时间: 2013-7-10 17:04
有时候你知道1+1=2就可以了,不一定你必须要论证1+1=2是怎么求证的(画蛇添足),感觉在工作时候要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不能以点概面。
作者: 清凉江    时间: 2013-7-10 21:58
jiuduan 发表于 2013-7-4 20:51 * e5 X% O, p- N
说到这点,我想哭!
6 Z, n) d- m1 B
! Z$ U# F6 u/ c5 H3 ]  a8 d# j8 d此为“中国现象”,98%的所谓工程师,其实只是画图员,甚至连画图员都不是。
8 ?7 {6 y2 t' C' L. o
题目出的有意思,咋看像给楼主搬砖地
作者: chenqiwq    时间: 2013-7-11 16:45
7点威望。。我哭了!!
作者: fmdd    时间: 2013-7-11 20:58
pengjc2001 发表于 2013-7-8 21:23 + p' @1 `, R- z1 D9 F  K
威望不够 很想看看这片文章

% n" F6 q  }9 Y+ i$ L这篇文章内容如下:. T/ B* i. V  c9 i: ^

5 X. R# N! B6 [  A) K- w0 C  _( n$ U
我们为什么缺失论证能力; L/ A; M7 V( X6 I' c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7 @: R8 [( d' Q5 F% {* C: S彭思龙; h9 |" ?3 d2 ~* ]3 l3 ^
最近几年,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带了一些工程硕士研究生,这些研究生都在公司上班,有些还是国际知名公司,工作大都比较出色,按说从自己的工作中拿出一部分作为工程硕士论文,是没有什么难度的,但是从培养的过程看似乎不是如此。 此外,从一些高技术公司的员工素质来看,也有类似的现象。不少企业高管尽管个人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都还不错,但是就是拿不出像样的有理有据的分析性文档。这些工程硕士写出来的都是工程施工路线,或者技术路线,但是就是不像一个硕士论文。明明知道怎么做,就是不会论证。这个现象似乎不是一个个体问题,是整个中国教育体系的问题,应该进行深入的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能力的缺失。
  s: ?  r/ [* A一是死记硬背的考试制度导致论证能力的缺失。
: Z& q7 |& S( [6 e' x* i我们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只注重知识的传承,而不注重知识的演绎推理。这些都导致论证能力的缺失。我们在上学的时候,除了数学课有点点逻辑外,其他课程基本上都是照本宣科,书上怎么写,老师就怎么说,完全不能走样。这样给学生一个误导,那就是知识就是僵化的,是不能质疑的,因此也就不会去论证,最终记住了一些死的知识,没有学会分析知识中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的一面。实际上,即便是孔子的学生,孟子和荀子也都是大家,但是对于孔子思想的理解都有不同的解读,有些地方甚至矛盾,其主要原因在于古代的书都只有论点,没有关于论点的证明,这就导致后来人有不同的解读。从知识本身来说,任何一句话都不能只有一个解释,只要套上不同的前提和场景,其内涵可能发生逆转。所以我们尽管记住了一些表面的知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些知识本身。: j% k3 L/ T9 U% l
二是对权威的过度崇拜导致论证能力的缺失。
0 r; |& _6 i2 k3 U' {我们上学,所有的考试都只能有一个标准答案,书本就是上帝。现在看来,这些都是可笑的。在书本上关于论语的解释有些就不够准确,也不够高明,有些甚至粗俗。对于鲁迅等人的文学作品的过度崇拜和解读,都让人觉得啼笑皆非。再比如《易经)的《十翼》自史记记载,就归功于孔子一人.并有“韦编三绝”之说,直到宋代欧阳修才提出质疑,当然后来出现了疑古的风潮,这就走得太远了。可是中国古人习惯于述而不作,权威的思想没有得到有效的传承。如果说我们是对权威思想的崇拜,那是高看了我们,我们仅仅是对权威的虚像做崇拜。王阳明作为心学的开创者,其弟子们并不那么高明,对阳明子言论亦步亦趋地解读让人发笑。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们缺少对权威结论的质疑能力,导致我们思想中就没有了有论证的动力
7 [& J* g7 d( t0 V; n* L三是内容单一化导致论证能力的缺失。6 N2 d% j# n3 Y. H1 E
我们的教育生怕教坏了孩子,所以教给学生的内容都是精挑细选保证是同一个调子,都是正确的,都是好的。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没有错误的作为对比,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没有坏的作为陪衬,好的就失去了光泽。比如,某些作品我们觉得好,可是不知道好在哪里,尽管老师拼命地说,好学生也跟着说好,实际上没有比较就无法说清楚。我们看一些诗人的作品,也能熟记但是就是不能说出其好处来。看了钱钟书《宋诗选注》 有所启发。钱当时被分配的一项任务,就是搞个宋诗的诗选。这是个难题,因为宋朝文学高峰在词,诗在唐朝。不过钱钟书独辟蹊径,他就想搞清楚,在唐朝的高峰阴影下,宋朝人是怎么作诗的。这本书引经据典,古今中外高雅低,都在里面。我们看了就知道那些好诗为什么好,哪里好,高明之处是什么。我们的哲学教学也是如此,只讲马列就讲不好马列,不懂康德、费希特和黑格尔怎么谈马列呢?就连列宁都对德国古典哲学有深厚的功底,更何况我们后学。因此,单一化的教学内容只能导致我们对于知识的认识是片面的,甚至是误解的。没有论证就不能有再正的理解。
1 A0 W7 ]' f; O6 ^& z* i) b6 U* h四是断章取义使我们缺失论证能力。, a/ p$ ?+ P4 Z
我们的教学过于依赖于教科书,但是教科书实际上是个断章取义的大杂烩,作为普及型的教育,是粗略可以的,但是作为国家高级人才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没有阅读原始文献% c" ]& z8 V2 V  H: K
的习惯,当然在很多年,我们没有阅读原始文献的条件。教科书都是从无数本原始文献中挑出来的一小部分,我们只能看到之鳞片爪,看不到龙,也看不到象。学习下来就是个盲人摸象的过程,除了糊涂就不会有什么结果。实际上,很多原始文献都有其自身的系统性,也有很多的论证,看了才能明白。比如,在欧洲的教育体系中,非常强调原始文献的阅读。读数学的人,都要看牛顿、高斯和欧拉的原始文献。这些原始文献本身就是思想的集大成,绝对不是几个简单的定理或者结论就能够代表的。大家的作品充满了智慧,这些智慧是在论述和论证中发光的,我们只是拿出了几条定理,就看不到智慧,我们学到的都只是末节而非真正的精华。 五是历史的习惯导致我们缺乏论证能力。
  p# F3 I( k! ^& p: v( _+ d6 i我们总听过,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是中国文化习惯,这种习惯强调心领神会,强调个人的悟性,不强调论证。比如,中国的禅宗就强调顿悟,不强调渐修。六祖可以以文盲的身份获得衣钵,而其大师兄神秀显然是饱学之士,可是因为境界不够,因此就没有获得衣钵。现在看来,神秀作为教育者更为理想。其实在印度佛学有经律论三种,到了我们国家,就没有了论,只有经和律。在藏传佛教依然还有辩经的传统,但是在中国内地,辩经变成了诵经,变成了打坐和禅修。这其实并不符合大乘佛教的本意,落入了小乘。我们的绘画也强调会意,不强调写实,我们的文学作品也是喜欢隐晦。比如,我们读柳宗元的作品,误以为就是一些游记,实际上,有些作品就是为了给达官贵人看,为了给自己弄个进身而作,其内涵绝非那么高尚。我们意会得到的,可能是错误的结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数是死记硬背型的学生,知识是死的,不能灵活运用,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我们缺少论证能力,可是论证能力正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当然,我们有很多原因,考试制度的缺陷、对权威崇拜的习惯、内容的单调化、内容的断章取义,以及历史遗留下来的意会习惯,都让我们没有及早养成论证的习惯。可是我们不能永远这样去教育我们的后代,我们需要一定的论证能力,不能再是似是而非的意会。即便在生活中,我们一样需要论证能力。我们经常产生误解,就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意会到了不同的东西,以为对方也跟自己一样领悟到了相同的东西。不同的意见放在一起,总有不和谐的地方,误解自然就会产生。为了生活的和谐,为了科研能力的提高,我们都要改变我们的教育内容和方式,不然,我们的缺陷可能还将持续。
$ T2 g9 l! \9 `" g( g2 E# y" E9 D8 I9 a! `) j1 o

作者: 小杨XG    时间: 2013-7-11 21:45
现在都喜欢实际的啊
作者: 机械梦想者2    时间: 2013-7-12 09:52
把握度,不然办事效率很低的
作者: 无独有偶    时间: 2013-7-12 12:54
能指望一帮整天在地里刨土的人能弄出孟德尔的豌豆理论来---------
作者: pengjc2001    时间: 2013-7-12 19:41
fmdd 发表于 2013-7-11 20:58 ; c* Y8 X7 h. R9 m( p. m. [
这篇文章内容如下:

- ]* h, \& T: }% ]谢谢
作者: 徐广大    时间: 2013-7-30 23:05
混口饭吃,何必那么认真呢?一台机器有太多地方可以计算,随便一个螺栓都可以算个吧小时,结果即使是对的,真正装上去不一定就行哦。并且等算完了,黄花菜都凉了。因为你还没设计完成,别人的货都出了!正数银子呢。我认为,只有很关键的地方才需要计算。而且计算结果是一回事,安全系数得要靠根据工况取经验值。而且,你去市场买的45#钢说不定是别的什么钢也不一定。
# s+ b( w3 M% `- L3 A2 e1 ]6 U/ w哪怕是做神舟飞船。我估计是要每个细节都做做个多次计算。结果一定可靠?真正可靠那得做实验。98%混饭吃的工程师,没有那条件,也没有那样的技术基础,咋办?好办啊,比如过盈配合啥的,拍个脑袋,查个手册(相对来讲,会查手册的都属于高级工程师了吧)等到安装的时候,如果刚刚好,恩,运气很好,如果太紧,砂纸搓一搓,如果太松,把轴电镀一下,再磨一次。试试看,也花不了多大代价。这样,下次再做类似工况的过盈配合,我估计拍脑袋成功的概率会超过50%,久而久之,随着年岁的增长,他就成长为神奇的大师。年薪多少多少万都有可能呢。" Q+ M* S+ e6 x2 n
白猫黑猫,能逮到耗子的都是好猫。能解决具体问题的都是好工程师。
作者: 材料学子    时间: 2013-8-1 21:20
有必要什么都论证吗?1+1为什么=2?这个有必要论证?论证出来对普通人有什么意思,我们只能说你是数学界的奇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定理就是定理,真理必是真理,前人已经论证了,我们何必再此纠结。苹果为什么往下掉?万有引力都知道的,既然有些东西都成定论了,就没必要去多花时间了。毕竟人是要吃饭的,动物如此,人也如此。
作者: niapdan    时间: 2013-8-7 08:12
即便是大公司,所谓设计都是参考现有案例做局部变更或者参数修改而已,极少有需要论证验算的完全创新性设计,即便是简单的公差分析,也不是每个project都需要。
作者: 旁边    时间: 2013-8-7 17:27
回复加威望+1
作者: 三共精机japan    时间: 2014-10-14 13:37
jiuduan 发表于 2013-7-4 20:51
% M0 B! J- Y, Z( Y说到这点,我想哭!
: l+ A6 n  w1 u1 b& d: Z$ m+ o1 b- V
0 U/ C* k0 B7 G( ^7 C此为“中国现象”,98%的所谓工程师,其实只是画图员,甚至连画图员都不是。
$ |5 Y5 F# E& C( A+ s$ _
其实楼主想说的事大家都没读懂。7 Y* R7 V% e! Y" i/ w8 ~3 x$ B
$ O; p# Z  f: y0 h. `% N
楼主想说的是,希望国内机械行业多进行分析思考各种不确定的参数,给出一个自己的方案来进行理论计算,这样才能真正作出符合加工现场的工具。! j/ w* }* k$ q" R
其实很多客户在下单子的时候,客户本身不像大家这么专业,给出的课题往往就像这个题目一样,充满了不确定性。+ {4 u0 ^) t/ Q; c( n9 ^' O
这是很正常的。3 F0 R9 b: J0 V1 F6 e
我们要做的,不是像上学时候一样,拿着数据演算就可以了,我们要做的,是给出方案,然后再去找数据,最后解决问题。
% v0 P. r# z( `6 f直接不进行分析就瞎给结论,那肯定差10万8千里了。
2 p4 H/ r" _7 C! E! l7 d: p& S5 A. K9 U) f; X. F
楼主痛心这种广泛存在的现象,内心比较激动,所以用了群嘲口吻,这种方法,优点是迅速集合大家来看,缺点是看官大部分都会很愤怒,反而效果不好。3 f; u7 w7 J' d
建议大家静下心来思考下我说的,也建议楼主把心里想说的再归纳下简单说一说
" C3 O# S% r4 w% X$ X
作者: nigritude55    时间: 2014-10-22 09:45
jiuduan 发表于 2013-7-4 20:51
/ A( ^/ p1 A$ m说到这点,我想哭!4 }8 S- T- n* Q* k

' F9 E% l  }4 A8 V  V4 |5 }6 d此为“中国现象”,98%的所谓工程师,其实只是画图员,甚至连画图员都不是。

2 j# B- [7 ~$ z4 e0 P4 M" W# W+ b不要这么悲观,机械有时候参考前人经验也很好的,计算与实践同等重要,会计算的不懂其他的个人觉得也是不太靠谱的。! z0 w; [% |6 {! C. [( l2 r

作者: 王小猴    时间: 2014-10-22 17:20
论证是需要时间积累的,在这个速成的时代,很少有人去考虑10年以后的才能完成的事情,大多数都是短期完成为主。
作者: 王小猴    时间: 2014-10-22 17:21
许多东西是在老一辈的基础上积累下来的,不需要你去论证了,久而久之,大家都忘记怎么论证了
作者: 荷舞清风    时间: 2014-10-22 18:43
值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认真读一读!
# [5 w% R3 C! y' I
作者: 白凤    时间: 2016-6-15 10:23
学习
作者: 894628281    时间: 2017-3-2 08:07
jiuduan  的98%有点极端了~
作者: 10220916    时间: 2017-3-4 08:39
大神那个50mm10mm的轴怎样装配粗糙度多少?各个多少温度有影响吗?新人想学推荐个书?
作者: 陈恒凯    时间: 2018-5-2 14:02
试试
作者: 赵挺    时间: 2018-5-2 22:25
多谢分享!!!!!
: w2 M& p/ s* d1 R1 L: ?1 c
作者: 困困尼    时间: 2018-7-11 12:52
下载来看看
作者: 立着的_AwO39    时间: 2018-7-23 15:42
NB
作者: 长春菜鸟    时间: 2018-8-2 22:00
下载了
作者: 贺瑞_jrB5L    时间: 2018-8-11 10:27
jiuduan 发表于 2013-7-4 20:51
, }5 n5 x  N5 e1 I' R* k1 {说到这点,我想哭!6 v9 t4 W. Z4 g  r

0 W" D% r7 S) _' |' l; U' W此为“中国现象”,98%的所谓工程师,其实只是画图员,甚至连画图员都不是。

3 Q* @# F. y% z, A我计算过轴孔配合过盈,题目中应该要说明过盈准备抵抗多大的拉压力,才可以计算公差和粗糙度,另外我记得和工况关系很大。具体算法在机械设计手册中有,基本思路好像就是简化为关于弹性模量和柏松比的变形应力计算。
作者: 轻薄假象    时间: 2018-10-17 08:24
说得好,学习了
作者: yunnan24    时间: 2019-2-14 10:52
干感觉怎么想丈二的和尚摸不到头,这是怎么l ?
作者: Hassanzzz    时间: 2019-2-22 12:38
哎,确实如此。我就是工作了几年,没有一点论文成果,日常都忙着具体工作事情,还要加班加班加班,似乎根本停不下来去思考。
作者: Tianshi123333    时间: 2022-9-17 13:50
任重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者: 810031936    时间: 2022-9-22 09:08
慢慢来
作者: 水清影    时间: 2023-3-16 16:53
这个 问题好像一直存在 我也学习学习! Y3 h$ T+ D% y; l/ e6 ~

作者: nicol007423    时间: 2023-4-29 15:30
10年前的帖子,照样值得行业人员的深思。。从业15年了,感觉缺失了那种理论探究的想法,做很多设计都是经验,经验。大不了错了再修。。国内大环境是一个因素,个人意识的觉醒也很重要。。真心希望从业10年以上的同仁们,都能够静下心来想想。




欢迎光临 机械必威体育网址 (//www.szfco.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