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必威体育网址

标题: 关于“母机“,最终靠手工保证吗? [打印本页]

作者: 舟航    时间: 2012-4-6 21:14
标题: 关于“母机“,最终靠手工保证吗?
今天瞎聊天,说设备保证的精度高,还是手工的精度高?争来争去成了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了!
百度一把,发现还挺多家伙讨论这个的,不过还是没明白,哈哈,水平忒低了!
提几个疑问,大家答下疑吧,谢谢
1)有工业母机的说法吗?有确切的出处吗?有明确的概念吗?
2)加工装配母机靠什么技术来保证?必须要前一级的母鸡吗?
3)俺的理解是,加工母机东东的设备精度必须比他高一级。而是主要看量具,或者看批量,也就是同一精度等级的设备完全可以生产出高一精度等级的零件,只是废品率比较高,因为公差分布呈正态分布,总是有一部分零件是满足要求的。
4)看有人说高精度的东西都是手工保证,有家伙距离瑞士手工表,还是就是大国企的老钳工(个人认为有点神话了),哈哈
5)如果手工精度最高,那玩MEMS(微机电)是不是最终还得靠人,怎么感觉有点不靠谱啊!
6)公差这玩意,俺一直没学好,但直到有个尺寸和行为,如果大型的设备,靠手工去保证,是不是不靠谱啊?
7)俺觉得,靠手工应该只是说在装配调试设备的时候,跟师傅水平有很大关系,仅此。
8)现在设备加工能到哪个精度级别?再上去的瓶颈是什么?


作者: 精密数控位移台    时间: 2012-4-6 21:45
个人觉得工业母机是相对应专机来讲的。常规的车 铣 刨  磨  应该都属于工业母机的范畴。楼主的问题应该是在问制造这些工业设备的母机。应该是一个过渡的过程吧,就像是猴变成人一样。
作者: LIAOYAO    时间: 2012-4-6 22:04
个人看法,纯属侃山,。。。
1、一般被称为“工作母机”的机床,用于制造机器的机器,如:车床、刨床、铣床、钻床、磨床、镗床......
到底什么是工业母机?
在工业化前期是木有工业母机这个概念的。因为那时大家的设备都可自己造,原因是那时的工业发展程度低,科技含量不高,工程师基本都是通才,都可自己设计制造。实际上工业母机是不存在的,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它只是一个形象的概念。

2、加工装配母机靠什么技术来保证? 量测技术,精密钳工得靠比测的手法来保证精度。

3、认同“而是主要看量具”

4、高精度的东西都是手工保证,{:soso_e128:}这个手工是经过长久的锻炼后的手工,而其终究还是得靠量具来保证。
。。。
。。。
8、现在可以达到nm,再上去的瓶颈是分子或原子。

作者: 舟航    时间: 2012-4-6 22:35
精密数控位移台 发表于 2012-4-6 21:45
个人觉得工业母机是相对应专机来讲的。常规的车 铣 刨  磨  应该都属于工业母机的范畴。楼主的问题应该是在 ...

俺想问的就是母鸡的母鸡是不是就是手工了,俺不认同的这个观点,个人觉得肯定有工艺能保证加工母机的母机,而不是说终极办法是手工,钳工,太神奇了,对加工一直没什么理解,只是自己瞎想的。

作者: 舟航    时间: 2012-4-6 22:44
直觉告诉俺,有些大型国企的传统的说法其实一直误导,或者说固化了我们的思维。尤其关于钳工的说法,有点神话了,去看了几次机床展,总觉得设备比人牛多了。当然,厉害的钳工也是很厉害的,俺不否认这点。
作者: 白狐々    时间: 2012-4-6 22:55
手工应该可以吧?{:soso_e100:}
作者: 舟航    时间: 2012-4-7 10:56
哎呀,这个问题是不是问的挺弱智的啊,各路大侠都不出来发表意见啊,哈哈
作者: 20120804    时间: 2012-4-7 11:35
楼主,是龙泉宝剑厉害,还是铸剑之师厉害?
作者: 2266998    时间: 2012-4-7 12:09
最初的加工母机是靠人工保证的,这个没有错,只是规格比较小,逐步发展大的,

所说的‘人工’,是加工手段与测量手段的的一个综合体,不是单独一个,阿拉与鬼子讨论过这个,鬼子,比如米国,有独立的‘工业历史’,这个我们没有,在这个历史中,可以了解那个大设备是由哪个家伙,在什么年代完成的设计,有些有插图,有详细的工艺作业单,

举例说,大的立车,谁设计的,每个部件哪里加工的,谁调整的?谁配的泵?轴承怎么调整出来的?浮起量是多少?刚度是多少?

以后的件,在这个东西上加工,再人工调整,可能精度水平超过这个了,成为新的加工母机,就这样一代一代发展了,但最高精度的东西,离不开人工,直到今天,

我国尚未进入工业化社会,还在农业化社会的末期,当然也没有这种教育,大家不必较真儿,网上‘粪青’的争论也只做笑谈了,
作者: 扫街    时间: 2012-4-7 12:10
{:soso__12784985118286602181_1:}人就是幕后大BOSS,终极母鸡
作者: 2266998    时间: 2012-4-7 12:50
这么说吧,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当初没有车床的时候,最初的那个旋转体是怎么出来的?肯定是人工找正以后,手工加工的,

有了最初的床子以后,精度肯定不会高,是机加工以后再人工修正的,

说到测量,最早的有光栅法,干涉法,电磁法,都可以精密测量一个物体的性能,就这么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

不能像当今年轻家伙想的,100年前就有加工中心,没有的事情,

二战,航空界比的就是精度,梅塞德斯最后败给R-R,罗-罗的加工精度举世无双,最后连P51都得配罗-罗的主机,你翻一下英国的工业历史,有说这些的,包括讲设备与测量手段,篇幅比较杂乱,不多说了,宗旨就是人是最高精度等级
作者: LIAOYAO    时间: 2012-4-7 13:02
  1. 这个综合体是怎么个综合法?
复制代码

您可以看看这帖  http://bbs.cmiw.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51790   
虽然不是很恰当的例子,也可以作为补充说明用。

作者: 舟航    时间: 2012-4-7 13:31
2266998 发表于 2012-4-7 12:50
这么说吧,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当初没有车床的时候,最初的那个旋转体是怎么出来的?肯定是人工找正以后 ...

还是没太明白{:soso_e143:}
怎么宗旨就是人是最高精度等级了?
总体感觉是高精度设备的发展离不开人,这是肯定的,但当设备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候,结合测量技术和人工调配,促进新一代母机,也就是更高精度的设备的产生!而不能说最高精度的设备最后都靠人保证,就是这么说,也只体现在设备零部件装配调试上吧,至于加工还得借助设备和高水平的检测的手段。
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应该是设备和人相辅相成的,不能说完全靠人来保证。
就人的作用范畴到底多大?还是很迷糊!
当初在国企的时候,就被很多搞加工和工艺的师傅说的晕晕乎乎的,问了好多人,都不能完全解释清楚。

作者: 螺旋线    时间: 2012-4-7 13:46
“完全靠人”这说法没有错啊,“机”是打好底子,在此基础上要靠人来进一步提高精度。精度就是这样由低到高,规格由小到大逐步“进化”来的。
在一定精度的前提下,如果母机能保证精度,就可以不靠人。这时人只装,不配。母机保证不了,就得靠人配了。量产,当然希望靠母机就能保证了。
比如,瑞士某著名机床的上导轨就是直接机加出来的,不需要人工刮研,而且可以互换,因为他的导轨磨能够保证。但,他的导轨磨在制造的时候是反复装配才达到如此高的精度的。同样是这个机床厂,同样的导轨磨,在瑞士工厂就能量产产品零件,在上海工厂就不行。这也说明,精度这东西,牵扯的方方面面太多了。

作者: 螺旋线    时间: 2012-4-7 14:51
方方面面这个词是不得以的。那同样以这个牛B厂举个具体例子。
他们原厂的主轴,现在是滚动轴承的,批量来的零件是一样的控制标准。但装出来的部件是有差异的,这个差异是取决于装配的那个人,其中一个,装的东西是免检的,业绩摆在那里。作业指导书是一样的,区别就在于每个人的“手感”是不一样的,这东西,在能承受的检测成本下是无法规范化的。力矩扳手是有精度范围的,在这个精度范围内,只能靠“手感”来控制。这时,人的作用就是决定性的。决定的不是行不行的问题,而是别的细节,比如更高的精度,更高的稳定性,更长的寿命。
另外来说,关键母机,多数是非标的,不是量产的,从成本来说也更愿意靠人来最终保证以避免不必要的投入。

作者: 舟航    时间: 2012-4-7 22:57
感谢22大侠,感谢螺旋大侠,感谢其他大侠!

就目前情况来讲,人工是最高精度的保证了了!但不知道将来有没有可能出现一种新的工艺,来代替人工保证精度的可能。

就精度,应该分2种情况:1)单个零部件的精度,指加工,其精度要靠人工刮研来保证;2)整个设备的加工精度,也要靠人来调试修配来保证,譬如螺钉紧点,松点,导轨直点,歪点,也得靠人的水平来保证。

另,大型设备,如今装配调试时一般采用什么样的检测手段?

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在比较高水平的检测手段下,配合人工刮研等工艺,来提高精度等级。

还有一个疑问就是,如今玩MEMS的,动则就说微纳级,手工是不是就不太现实了!还是有其他手法?




作者: 36067106    时间: 2012-4-8 13:39
至今都没搞懂》》》》》
作者: 午子仙毫    时间: 2012-4-8 19:58
又回到那个原始的答案,人是会利用工具的高级动物
作者: 午子仙毫    时间: 2012-4-8 20:00
就好比测量用的量具的分辨率,人会利用工具,把1MM分成1000份,在细分下去
作者: oliver97    时间: 2012-4-8 20:21
精度是要靠设备,人为,管控保证
作者: cxksjx    时间: 2012-4-9 11:45
{:soso_e182:} 楼主见解很深刻,但是个人感觉,母机的好坏应该从其内在来找原因。机械设备的一些核心零件,这才是关键原因。
作者: 流浪的大    时间: 2012-4-9 11:52
初的加工母机是靠人工保证的,这个没有错,只是规格比较小,逐步发展大的,
作者: GQIANG    时间: 2012-4-9 12:38
其實!可以告訴那些亂說話的人,同樣的機床也能製造出同樣的機床,機床只需保證他的最高精度就可以,更高精度的保證還是需要鉗工來保證!(不探討終極母雞的事情!無聊)
作者: lbl618    时间: 2012-4-11 19:32
应该是手工的吧,要不怎么搞出来的啊
作者: 互通有无    时间: 2012-4-11 20:42
我认为现代加工还是设备比手工精度高。
作者: yanxinzhu    时间: 2012-4-11 21:58
修好横刃的前提下,把前角开断屑槽
作者: tianqilq    时间: 2012-4-11 22:15
很有意思的话题 …………
作者: 河豚会吹泡泡    时间: 2012-4-11 22:25
      高精的设备是先按精度加出来,之后有个微调机构来消除加工误差来达更高级的精度。卡尺就是利用每隔少0.1mm来提高0.01测量精度,天平组装完成也要调平吧,测材料抗拉的仪器也有调节机构。目前来说估计都是手工调试比较多,当然纳米级别是光学元件技术进步才能发展下去。至于这些工具最开始是怎么来的,那只问下历史学家了。
作者: tangshuiping123    时间: 2012-4-11 23:09
进入死胡同了{:soso_e113:}
作者: 把刀用好    时间: 2012-4-11 23:45
最初是手工。但是这个手工都是经过千锤百炼出来的。为了适应大规模现代化生产,于是工作母机就随之产生。这是解放手工作业强度,降低门槛的一种方式。而且设备有一个特点是人手工无法比的,那就是稳定性。这更适应现代化批量生产。所以,应该是靠机器。当然,钻牛角尖的话,啥都能追溯到人身上,那就没意思了。
作者: 何林1008    时间: 2012-4-12 01:24
有意思                              
作者: yhc6850    时间: 2012-4-12 02:53
你们还是不懂机械的祖先是谁?机械的祖先是人,是钳工精通的人,机床都是人做出来的,为什么要有机床,就是人加工的慢了,为什么精度在不断的提升,是应为有设计软件加上精湛的钳工师傅,为什么机床最后的轨道精度保证要有钳工师傅去研刮,机床才经搞,为什么现在的机床不经搞,就是应为有你们这些人,不懂机械,机床的好坏是有一个好钳工做出来,一台好设备是有好机床+好钳工+好老板做出来,在厂里人保证设备能长久运行效率不减是有好机修钳工来维持,你们好好反思一下

作者: yhc6850    时间: 2012-4-12 02:56
机床的精度不断提高是因为前批机床做出来的零件再经过钳工精通的师傅精研后再精湛的手法来装配上的,再就是工控的功劳了

作者: 我懂你,谁懂我    时间: 2012-7-14 22:57
有道理啊!我相信!
作者: 管理团队    时间: 2024-11-2 15:51
公众号留言选取
(, 下载次数: 4) (, 下载次数: 4)





欢迎光临 机械必威体育网址 (//www.szfco.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