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中国经济形势会以何收场? [打印本页] 作者: 2001013201 时间: 2012-4-1 17:06 标题: 中国经济形势会以何收场? 2012---中国制造业阵痛之年 8 x/ N: |6 T" V8 L% C7 e _ 最近偶尔在看《郎眼财经》这一节目、闲暇的时候听听经济类新闻和政府工作报告,再加上自己没事时候的瞎想,乃有此文。关注实事的、关注政经的朋友们,欢迎你们一起来探讨。 / X3 q' Z/ E O0 X 本年的第一季度,我厂的业绩颇差,同时员工的待遇也是每况愈下。最初文武的感觉无怪乎就是抱怨厂子太血汗;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中国中小民营制造业的困境,正随着2012的进程、正随着国际总体经济形式的不景气、正随着政府改革的渐行渐缓甚至某些政策的不作为,而逐步恶化。那么,真正摆在中国制造业面前的难题和阻力到底有哪些?文武个人比较喜欢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多的发散思维,找到影响问题的多个原因。下面就是我对2012摆在中国制造业面前的困局的浅析:8 @! B- ~/ w: m* N
& ~* S+ g6 M( Z" ]- H
/ U$ E6 C2 c P7 w+ p+ ] 欧债危机、美国经济复苏乏力,萧条的国际经济大背景造成出口进一步萎缩。这是一个只要生活在当代的中国、就会略知一二的现实,也是一个最为主要的外因。以出口金额计算,之前二十年左右的年均20%以上的出口增长对今年而言显然是一个神话;同时,对未来的中国来讲,可能会是一个永远的神话。2011年的第四季度,出口增长率已经由当年第一季度的20%以上降为10%。第四季度正是欧美消费的旺季,同时10%是按出口金额来计算而非出口物资的数量来计算(如果按出口物资的数量来计算,很可能是负增长),可见出口的形式是多么严峻。转眼到2012年,目前统计局似乎还没有公布任何关于2012年的出口统计数据,但是联想到欧美经济并没有明显复苏迹象,联想到国内并没有新的、可以促进出口的政策出台,本年的出口持续萎靡,几成定局。对于我们锂电而言,出口萎缩就意味着以锂离子电池为能量来源的终端设备的减产,影响不言而喻。: S2 n& V/ T' F. N: r$ D, `5 B$ A3 g; y
; ^. ^3 B! v& m& m% M4 ]; k r. [8 i( x, U2 K+ y. K. W 不断产生的新的贸易摩擦,让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步履维艰。 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初,西方国家乐见中国接受其经济制度、喜闻我们为其提供廉价劳动力的话,那么到了现在这个“改革深水区”之时,欧美对于中国的快速发展则是持有谨慎乐观的态度。一是中国制造的的确确是造成欧美就业率下滑的一个因素(制造业向新兴经济体转移是一个必然,文武在此不讨论谁对谁错,但这是事实),二是中国存在着让欧美不安的知识产权保护、贸易保护(这是从欧美人的视角来看的,也是事实,对错暂不讨论)等行为。贸易摩擦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欧美复杂窘长的法律体系。如果一个产业被欧美特别是美国认为存在问题,那么打官司即使我们赢了,也需要付出少则半年、长达数年的应诉时间,而在这么长的应诉时间内,产品是不可以继续销售的!这样即使官司赢了,付了大量律师费不说,几年间没有产品销售,市场都去了哪里便可想而知(这里要感谢郎教授的上述观点)。虽然贸易大战在当代打起来的概率基本是零,最近中国也开始对美国这种“一日三起诉讼”的行为做出回应,但是我国并不健全的法律体系、对产品核心技术掌握的缺乏,造成贸易摩擦中往往“占理”的我们却时时处在被动。当然,好在锂电这一行业目前还没有什么明显的贸易摩擦。 $ d/ ]( Z( w3 y, l) s6 Y; ^0 T' A% O1 X
. i2 ^6 b9 a- h" _ 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让制造业的长久发展抬头碰壁。都是前几天的新闻:一是中国稀土受到欧美日的联合狙击,二是澳大利亚政府决定对铁矿石开采场征收专项开采税。同样是矿藏出口,对中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稀土被冠以贸易保护,而一边的澳大利亚却在大张旗鼓的为铁矿石加税但却无人问津。这个世界真的是好无道理!中国现在作为“世界工厂”,很多制造业都是在进口原材料后加工成工业品再出口到海外,原材料的价格上涨所造成的影响,不难想象。可能因为美国是一个喜欢创新的国家,数年来对人民币汇率的指责在今年似乎因为已经是老调重弹而声音不大,但这并不能让人不重视自05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经升值30%的事实。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对其升值30%的影响与对全世界所有货币升值30%的影响差别并不大,这也就意味着在不考虑劳动成本、原材料成本等一切因素时,中国制造无缘无故的涨价了30%,且同时这30%的涨幅也并没有收入中国制造的腰包!这对以出口为主的中国制造业而言,影响无需赘言。 2 {4 x, s% G9 [* @6 ]: J+ Z2 g $ |9 g) |! H4 [, I% a: ?/ N" E, u+ [: g: i6 ~2 ]
最低工资增长,让民营制造业有苦难言。(强烈推荐大家看此条)加工资是一个好事情,但是加工资背后的本质又有几个人看出来了呢?首先,真正反映一个个体的劳动价值的、是其劳动效率,或者起码说是劳动量。如果劳动效率增加,那么劳动个体的价值(表现就是其工资)则必然增加,这就跟工厂里面的“计件”是一个道理:干的多拿的多。但是,目前的问题是中国的产业还是以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为主,大部分的劳动工具都是人的双手,因而劳动效率很难明显提高!劳动效率没变,也就是说每个个体所创造的价值没变,但是工资加了!结果是什么?最低工资增加了以后,“吸收”这部分增加量的无外乎三个方面:一是企业自己,二是客户,三是政府。0 G& i1 o; c8 \' ?# E- }: C
如果是企业吸收,那么要么是老板和老总的个人收入自愿减少以达到收入均衡,要么是减少企业利润。老板自愿减工资?请回忆什么是“资本家”。企业减少利润?那么企业的扩展资金哪里去要?企业的研发资金哪里去取?可以说,如果让企业承受“增加最低工资之痛”的话,那么,对企业的发展无异于杀鸡取卵。2 n3 i& D. j6 E, [6 ]$ p' ~6 @
如果说将人力成本的增加转嫁到客户,那么,成本增加了,欧美企业将订单、将投资转到了劳动成本更低的非洲、东盟(此处直接无视全国只有一条高速公路的印度),那么,众多中国劳动者的命运就是:工资加了,工作没了!这种结局,让人不禁欷歔。 0 ^4 V: {7 g6 { 如果说工资增加让政府买单,由于政府自己是不会像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一样创造价值的,那么,他所能做的就只有两个字:“印钞”。四万亿钢筋水泥的结果是猪肉涨价近一倍,蔬菜卖到了文武小学时候的猪肉价。这次,政府会再一次出卖他的人民吗? 4 I/ ]4 b4 q, F$ A 不论怎么说,工资上涨已经是事实,而从目前来看,买单的是客户,但受害的是工人。“最低工资涨了,工作机会少了”,这一现象有目共睹。 ' ~8 q7 F4 ^$ u# k5 c9 w5 k" E/ ?3 V! [; E7 g, D/ h( @+ K7 M
; D+ F. J# [0 Z j; c
结构性减税如井中之月,破布缠腿的制造业又如何大步向前?至少从文武听闻过“结构性减税”这几个词之后,文武对其的认识就仅停留在“政府多次提出结构性减税”这一点上。至于政府为此所做的实事,可能是文武见识太少或者学习精神不够彻底,竟未见一字一句。中国之苛捐,猛于虎,自古一理。如果有人对中国每年10%左右的GDP增速怀疑的话,那么文武告诉你:不用怀疑,因为我们每年的税收增长都是以20%记的!虽然官方给出过什么“GDP和税收是采用两种计算方式,因而差别很多”这种不是经济学专业的都听不懂的解释,但是,中国税之重则不需怀疑。重税对企业的影响,刚入行的文武不配多谈,但我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 h, m4 g5 I& r# B+ B5 B7 o2 l/ r9 D; l,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