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必威体育网址

标题: “血汗工厂”争议背后弥漫中美制造业战火 [打印本页]

作者: 扫街    时间: 2012-3-26 12:35
标题: “血汗工厂”争议背后弥漫中美制造业战火
最近,美国媒体有关苹果“血汗工厂”的争议有急转直下的态势。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的名牌栏目《美国生活》宣布,因“内容造假”撤掉该台揭露中国富士康“血汗工厂”的一期节目。据称,该节目引用了戏剧演员麦克・戴西的“独白剧”,其中一些故事细节“撒了谎”。
戴西的戏剧作品《史蒂夫・乔布斯的苦痛与狂喜》2010年就在美国热播,讲述了他在中国深圳富士康工厂的“亲身经历”。其中一些夸张的成分包 括,“雇用12岁童工、工厂警卫拿着枪支、工人因反复组装iPad导致手变形”等。调查者发现,戴西的“故事”很多是为了达到“戏剧效果”的捏造。
  3月19日,富士康的发言人称,目前没有计划对美国这个造假节目发起法律诉讼。事实上,今年2月,美国的劳工组织FLA(美国公平劳工协会)就表示,富士康公司并非“血汗工厂”。
  但是,今年年初以来,从《纽约时报》等美国媒体掀起的一系列批评,已经使这家为苹果产品做代工的全球最大的电子制造商再度蒙羞。有人在美国街头抗议,反对苹果产品“靠残忍的压榨”获利。
  表面上看,苹果公司面临舆论的压力。而背后的潜台词是,“中国制造”正是依靠这种“逼近底线的竞争”,抢走了美国工人的饭碗。
  美国总统奥巴马两年前就签署了《美国制造业促进法案》,表示要全力重振美国制造业,但眼看任期终了却并无起色。他在今年1月的国情咨文中,又把重归“美国制造(Made in USA)”时代升格为竞选主题。
  今年是美国大选年,有分析者称,在批判苹果公司这一点上,美国本届政府的竞选利益,与制造业工会、劳工维权组织以及媒体的关注形成了共鸣。甚至有评论说,显然,“总统需要一个替罪羊”。
  短期看,伴随美国大选进程的推进,苹果公司及其代工工厂问题,仍会不断爆出新闻;而从长期看,这同时预示着中美两国制造业之间的“战火”会愈演愈烈。
  “金苹果”背后,是一个头足倒置的利润分配“金字塔”
  苹果公司辉煌的成功确实容易让它成为众矢之的。它一度是全球市值最高的企业,全球最具价值品牌排名第一。以iPhone为例,苹果智能手机的高 利润率让同业者汗颜。在最新发表的一份报告里,它甚至仅以8.7%的市场占有率,获取了整个手机市场3/4的利润。苹果粉丝心目中的乔布斯,就像摇滚明星 一样令人抓狂。这样一家光芒四射的公司,其代工厂工人微薄的收入和糟糕的境遇,最容易引发人们强烈的负面想象。
  为苹果产品代工的富士康公司的确存在污点。此前发生的工人跳楼事件、车间污染,以及超时工作等问题,一度引发中国媒体持续关注和强烈批评,有关 部门也采取了相应的加强监管的措施。不过,美国媒体这一轮“狂轰滥炸”,甚至引发那种“中国制造抢走美国工人饭碗”的“合理想象”,显然缺乏确凿依据。
  众所周知,苹果公司是“全球代工”的经典企业。每一部苹果手机都印有“加州设计,中国制造”的字眼,这意味着乔布斯的公司只负责设计、技术监控和市场销售,而所有的生产加工环节都以“委托生产”方式,外包给遍布世界各地的下游制造商。
  “我们动脑,他们流汗;我们出思想,他们卖体力”。不仅仅是苹果,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以高技术专利和创意能力见长的美国跨国公司,都把廉价的加工环节和生产基地,像包袱一样甩给下游的“打工国家”。
  从这个意义上说,全球化的分工和产业转移大趋势,决定了苹果产品本来就是“跨国合作的结晶”。乔布斯的光环背后,是苹果的全球化“产业链价值效应”共同缔造的,他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不要忘记,虽然苹果公司在美国仅雇用了4.3万员工,而在全球,则有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劳工,共同为实现“苹果奇迹”贡献着价值。
  但这个“全球制造”的苹果,在利润分配上却是极端不平衡。美国《纽约时报》两年前就对苹果公司iPhone4的供应链进行解剖,结果发现,一部 售价600美元的iPhone4,所需材料成本约为187.51美元。其中,约80美元的材料是韩国的产品,美国、德国和日本一些公司则提供另一些材料。 在中国,富士康等企业将这些元件组装,只得到每台6.54美元的酬劳。而苹果公司在每台iPhone4上的获利高达360美元,利润约为60%。中国数十 万工人能够获得的收益,仅相当于售价的1.6%。
  “金苹果”背后,是一个头足倒置的利润分配“金字塔”,处于最低层的中国工人数量最多,得到的利润却最少。而富士康等代工企业出现问题后,也总是以“利润太薄”来搪塞。
  在媒体的批评压力下,富士康公司宣布,今年2月开始,再次全面调涨中国内地各厂区基层员工基本薪资,加薪幅度为16%至25%。这是富士康自 2010年以来第三次大幅加薪。这样,一个初级水平的工人工资将从原来的每月1800元提高到2200元,超出了当地最低工资限额。而在三年前,初级工的 月工资仅为900元。
  但是,在苹果利润“金字塔”的顶端,那些人数最少、获利最多的环节,却没看到任何变化。
  分析人士指出,在美国媒体抨击“血汗工厂”时,常常有意无意忽略的是,真正享受到苹果丰厚利润的正是美国人自己。因为依托中国制造,苹果市值急 速上升,管理层和投资人大获其利,美国大量股票散户投资者和美国各类基金,都大大受益。当然,美国消费者也享受了中国工人的廉价奉献。
  整体而言,美国经济丢掉的是少量的辛苦钱,却挣到了巨额“红利”。“美国工人丢掉了饭碗,而美国金融业却抓到了一只能下金蛋的母鸡”。
  能否在美国生产iPhone
  美国《时代周刊》在金融危机肆虐的2009年,将年度人物的殊荣给了中国农民工,称赞他们勤劳坚忍,带领全球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这同时也是对中国经济全球角色的承认。而今天,他们似乎在抱怨同样的一群人夺走了自己的工作。
  “美国制造”向海外转移并不是今天才发生的。二战之后,一些制造业曾大批向欧洲、日本等国家转移,后来又向东南亚、拉美等第三世界国家转移。从1990年代IT产业革命开始,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转移浪潮则主要涌向庞大的“中国制造”基地。
  分析人士指出,与苹果类似,谷歌、亚马逊、Facebook等企业也都全球化了,Facebook在全美仅3000名高薪员工,Google美 国仅3万名雇员。互联网行业的特性虽然表面淡化了美国制造,但却为其智力资本、创新产品的输出奠定了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奥巴马总统重振“美国制造”口 号的真实含义确实需要澄清。
  多数专家,包括美国本土的一些分析人士也认为,美国想让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产业“回流”没有太大可能。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 研究员周世俭曾分析,追逐利润是资本的灵魂。不用说IT电子行业,单以制鞋这个传统行业看,以美国的耐克鞋为例,上世纪50年代末美国耐克公司把生产厂搬 到了日本,70年代又搬到韩国和中国台湾,80年代搬到中国的广东和福建。美国本土的制鞋业用了30年时间实现了“安乐死”。
  据统计,1975年,在美国出售的100双鞋中有53双是美国制造的,到2006年降到了1.5双。2010年中国沿海工人的每小时工资为 1.2美元,而越南工人的工资为0.35美元/小时,美国为20美元/小时。如果美国要把这些生产厂移回美国,唯一的结果就是,“美国人生产的鞋美国人买 不起”。
  国家信息中心研究员张茉楠认为,“美国制造”时代能否再次来临并非“定数”。一方面,以成本论优势,目前美国制造业工人的平均时薪是22美元, 中国工人为2美元,中国单位生产成本仅为美国的9%。而另一方面,“美国制造”是否回归不仅仅取决于成本,更取决于产业链。以苹果为例,位于美国的苹果总 部只负责产品创意、研发和商业模式设计等高端环节,其整个价值链却跨越国界,利用全球的产业分工和布局实现其利润的最大化。
  去年2月,奥巴马曾在晚餐会上问乔布斯,能否在美国生产iPhone?乔布斯回答,“这些工作机会回不来了”。原因并非仅仅是工人工资成本,而 是美国已失去“综合成本优势”。苹果公司管理层的共识是,外国工人的灵活性、勤劳与工业技能,以及海外工厂和配套设施的巨大规模与储备,已远远超过美国同 行。
  美国《大西洋月刊》的分析认为,亚洲是电子器件的制造中心,中国工厂能够更快更便宜地拿到重要零部件。中国庞大的配套产业还能提供苹果手机不可或缺的小金属件,比如螺丝。而美国制造业与这个供应网络几乎隔绝。从生产成本考虑,美国制造这些高科技小配件也不那么合算。
  中国劳动力的优势不只是拥有“组装工人”,还能培养出许多具有中等技能的“产业工程师”。“他们不是能够设计下一代iPad平板电脑的斯坦福大 学毕业生,而是类似与必威体育网址学院毕业生,具有管理iPad生产线的技能”。 苹果公司高管估计,管理iPhone手机生产线大约20万装配线工人需要8700名产业工程师,在美国招到这些合格的人才需要9个月,而在中国只要15 天。
  所谓“产业工程师”,其实就是指高级技工人才。据粗略估算,中国每年大约有60万此类学生毕业,而在美国只有7万。《大西洋月刊》称,“我们有优秀的毕业生,问题是我们的工人阶级缺乏技能”。
     中国制造如何赢得“颠峰对决”
  实事求是地看,美国的确让出了利润越来越低、竞争力越来越差的中、低端制造业,以及某些下游制造环节。但是,在能够获取最大化利润的高端技术、专利、军工、标准、品牌、设计等领域,“美国制造”还是留在了本土。
  有中国研究者发现,在同时拥有波音和微软两大高科技企业集团的华盛顿州西雅图市,就丝毫看不出“制造业萎缩”的半点痕迹,生产线上仍然忙碌异 常,订单排得满满。“参观波音总装厂”一直是各国游客在美国的重点旅游项目。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从2002年到2005年,该州丢失的制造业工作机会为 7.2万个,其中3/4是纺织业、家具制造业和电子业的岗位。但同时,该州在利润丰厚的生物技术、制药等行业也产生了很多就业机会。
  “美国制造”的重振,显然不会重新回到“规模取胜”的阶段,美国公司的企业都认为,创造较高技术含量的工作岗位,才能塑造“美国制造”的未来。 正如乔布斯在晚餐会后对奥巴马所言:“我对国家长远未来并不感到担心。我所担心的是,我们关于解决办法的讨论不够充分。”这位素以“反叛”著称的制造业大 师所钟情的,应该是美国文化无限创新和向极致追求的冒险精神。
  事实上,这也是“中国制造”这个国际产业分工链条中的“打工仔”,内心深处的梦想所在。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认为,从大趋势看,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正逐渐进入“虚拟资本主义”,以金融服务业为核心的货币霸权、 知识产权垄断已成为其核心竞争力,而制造业包括重化工业,在未来还将向外大规模转移。因此,中国新一轮的工业化,主要是承接重化工业和重型制造业转移,从 而成为真正的“世界工厂”,而不仅仅是“加工车间”。
  有分析人士比喻,中国经济未来真正崛起和升级,其过程,如同与武功高手过招,要学会《天龙八部》里的神功“吸星大法”。生产要素的洼地,虽是“弱势”,但正好能把居于“强势”的发达国家工业能力“吸”过来,这也正是有效利用了资本总是追求低成本的逐利本性。
  不过,这“吸星大法”能否练就还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其一,要善于“消化吸收”,能把“功力”变成自己的;其二,要保持头脑清醒,不能被爆长的“功力”所迷惑,进而忘了这是一场生死较量。
  在比武过程中“练功”并不容易。
  必须看到,在“占领华尔街”的大游行之后,美国执政者不可能仅仅把复兴制造业当作忽悠人的说辞。张茉楠预测,结构失衡是制约美国经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在“再工业化”战略的推动下,美国制造业正在进入上升期。
  因此,中美之间,围绕制造业的“战略博弈期的时间窗口”已经打开。美国已把“先进制造”和高端制造作为突破口,一定要从制造业现代化、高级化和 清洁化中寻找“再工业化”出路,如果中国在新的游戏规则和贸易规则上疏忽,“受制于人”就不可避免。“新一轮制造强国崛起之争才刚刚开始”。
  为了赢得这场真正的“颠峰对决”,张茉楠建议,中国必须以“空间换时间”,加快国内产业的梯度转移和升级。在东部沿海地区,中国制造业应率先向 高端产业转移,提高核心技术的设计研发,以及创造自己的品牌。在中西部地区,可以承接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利用我国加工、组装的竞争优势,在东西部合作之 中,在高中低各个层次提升产业升级速度。

作者: brianshao    时间: 2012-3-26 13:08
没人拿刀架在脖子上让你做血汗工厂,就像做鸡的会去说环境逼她不得不做鸡,真的是这样吗?要是觉得不做鸡就不能活,那就去做,做了不别叫唤客人性变态
作者: tigerguo1975    时间: 2012-3-26 13:11
赚钱不容易啊,另突然想到弱国无外交。弱,自然指科技。
作者: 秋叶枫红    时间: 2012-3-26 13:55
我在学英语的时候正好学到了VOA的这篇关于富士康的文章,反正说得挺吓人,因为长时间劳动导致行走困难,手指头受伤了,甚至还有童工问题,当时觉得挺不可信的,毕竟富士康还算正规企业。
作者: 张拨叉    时间: 2012-3-26 16:06
其实我在里面呆了三年,不能说是公平,但机会确实很多,人也很现实,但没有他们说的那样黑。
作者: 互通有无    时间: 2012-3-27 10:49
富士康不好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去,宣传而已;中国很多私企比富士康差的用的是。
作者: 凤溪小二    时间: 2012-3-27 11:07
大家一起努力啊   ~~   
作者: 秋叶枫红    时间: 2012-3-27 11:21
富士康至少解决了一大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现阶段我国的矛盾主要是因制度而产生的社会矛盾,富士康也反应了我国的现实。
作者: 凤溪小二    时间: 2012-3-27 11:22
鞭辟入里    好文~              
作者: ljj7099    时间: 2012-3-27 11:58
和美国的工厂比,富士康肯定差一大截,但在中国,在这个很多地方温饱都没解决的国度,有个900的工作,应该是很幸福了
作者: lllzp    时间: 2012-3-27 12:02
富士康不好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去,宣传而已;中国很多私企比富士康差的用的是。
作者: 我是一个技术员    时间: 2012-3-27 12:30
前几年在我们当地的造纸企业能拖工人的工资一年不给,然后企业换个名字,工资就不给了。打官司不管用,法院的人和银行的人都在这企业里入股了,有分红。
作者: chidiandong    时间: 2012-3-27 12:54
这年头工资能给就不错了,还奢望多挣点。
作者: 布布和菲菲    时间: 2012-3-27 13:33
加油啊。。。{:soso_e195:}
作者: 黄海是我    时间: 2012-3-27 13:46
谁让你们那么能生,没办法,人多了,不值钱,培养成本也增加很多,,,富士康并不是宣传那样,当然相对美国的工作环境,是血汗
作者: 钣金准专家    时间: 2012-3-27 13:51
象这样再搞几年,国内终将无可饮用之水;
作者: dfsvfd    时间: 2012-3-27 15:02
说的很有道理呀。。。
作者: 凰呀    时间: 2012-3-27 17:51
话说其实富士康在国内算较好的了,就是重复劳动枯燥一点
作者: 豪哥0825    时间: 2012-3-27 19:46
有想起了那个砸一锤子要一百美元的故事。劳动力是廉价的,真正无价的是思想,是创意
作者: jackybeth    时间: 2012-3-28 17:21
富士康只是幫蘋果加工的工廠,利潤微薄靠的是良率,也因此為了維持生存只有要求員工!相信中國很多工廠連福利都不如富士康吧!




欢迎光临 机械必威体育网址 (//www.szfco.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