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必威体育网址

标题:经验:每天一贴,共同提高 [打印本页]

作者:舟航 时间:2010-1-18 11:08
标题:经验:每天一贴,共同提高
参照很多必威APP精装版下载的方式,控制系统板块我初步有个想法,有空大家都来这里跟个小帖子,介绍下自己学习和工作的经验,共同来讨论提高。因为自己学习和工作的心得都是困惑自己一段时间,通过琢磨才有恍然大悟的感觉,或许你的心得正是其他兄弟正在迷惑的,或许你的迷惑正是其他兄弟的心得,轻松帮你搞定,何乐而不为呢?
1 R$ H; ^+ I& N8 r0 A0 M( d0 e# J% b 4 ]+ n: ~: U0 b. S
/ v& H+ l! ^1 i8 a, M! h7 r9 J$ _
这里我就先起个头吧,抛砖引玉,呵呵
% e x3 i% @3 \& Z( r3 g4 g( _ , f( I8 D) Q+ U$ H3 ?4 k6 ]
比如我前两天看书才看到:继电器接线是有讲究的,动触点应接电源负极,固定触点应接电源正极,这样可以提高触点寿命。有个项目我们就吃亏了,所有继电器都不是按这种方法接的,发现频繁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有些工作已经不正常,也就是寿命大大降低了。
1 N% X+ @- i$ ]+ t6 ~9 a/ t/ b
& l1 O0 i* ^" d- y+ [9 G( ?' n希望大家多发言,集体的智慧才能汇集成大家的大智慧。
作者:老鹰 时间:2010-1-18 11:14
坚决支持!电控板块要加大积分奖励力度。凡是工作中遇到实际问题,或自己结合实际学习思考的,都请拿来分享讨论。机械和电控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了! " \+ B0 H0 K) k Q1 g: T
; {: X; x, w$ H" C- {7 S1 i

作者:羚羊 时间:2010-1-18 11:24

作者:无能 时间:2010-1-18 19:30
“继电器接线是有讲究的,动触点应接电源负极,固定触点应接电源正极,这样可以提高触点寿命”。
: S4 ~3 {; o6 t; r9 v+ v; ^, Q; o & A2 q0 C8 m" j( L
楼主能否解释下机理,谢谢!
作者:舟航 时间:2010-1-18 21:23
本帖最后由 舟航 于 2010-1-18 21:27 编辑 $ s5 c( u" @& F( t1 y
“继电器接线是有讲究的,动触点应接电源负极,固定触点应接电源正极,这样可以提高触点寿命”。
) b! d: X. n W, E+ ~- J7 n $ G$ A8 Z+ N* L3 r
楼主能否解释下机理,谢谢! ) O( N4 z9 b) E0 B
无能 发表于 2010-1-18 19:30
无能大侠:
4 L' k6 z$ s) a* s d: y0 B对两种不同连接的测试表明,在相同负载条件下,按上述正确的极性连接及相反的极性连接相比,其触点的燃弧时间要减短二分之一,因而可以提高触点寿命。——《运动控制技术及工程技术》郑魁敬,高建设编著
# C9 Y7 a* K; d' |! r- c
# v/ a, X. t/ \# U从理论上更深入地分析,我再查查资料,及时补上。无能大侠不知有何高见。
作者:舟航 时间:2010-1-18 21:26
感谢老鹰老大、羚羊大姐;
3 |5 X K' }. I; I, T) c" ^4 T还希望坛子里的高手出手,坛子才能不同凡响。
作者:舟航 时间:2010-1-19 22:21
极性不一样,两边结构不一样,电弧发生的容易程度不一样。
作者:见习生小王 时间:2010-1-20 10:51
在交流回路里的触点,不知有无类似现象?
作者:舟航 时间:2010-1-20 19:48
“继电器接线是有讲究的,动触点应接电源负极,固定触点应接电源正极,这样可以提高触点寿命”。
/ x) f( U" r4 w3 U8 u- @. L 1 s4 @( w) a2 L" J3 E
楼主能否解释下机理,谢谢!
4 {. A- P. m K1 X9 V; Z 无能 发表于 2010-1-18 19:30

5 m% _4 [4 A- F/ T. }0 y无能大侠,你好 5 J8 F- B/ U5 V) R" m/ p
当初在在看书的时候,突然发现这点,结合自己工程中出现的问题,没有深究,直接发到这里给大家分享。 2 p9 O9 L; z9 ?* h' }
但当无能大侠说解释下机理时,觉得还真有点搞头。 + c% x, s9 V4 C# N
今天问了下和泉和OMRON的技术服务,都说没有影响。 ; `. E0 W3 P, y$ O/ B
接下来问了下在日本的同学,解释说,燃弧时间主要和触点的结构有关,动触点和静触点结构相同的话,极性的接法应该不会影响继电器寿命。只要在触点结构不同的情况下,极性的接法才会影响继电器的寿命。 . M. f7 Q1 U3 k: A, @
目前给书的作者去了给EMAIL,希望他能回复。
8 F7 L& l7 b8 o$ @/ M我自己也好好研究下了,得好好学习。不能尽信书,则无书啊!
# l) f6 I5 N1 _5 R, T# ] ( f% |$ L( ~) T7 O
0 j" X7 ?9 I- @) N( |! g
/ X; b/ k. U6 d8 u2 `# V
在网上搜索以下:
+ M" [' t; y: r9 O) }9 l4.4 继电器触点正确连接 0 l& y3 v0 C7 a, K9 p
4.4.1
( {4 m' b3 K9 X2 Z4 i. p应尽量多用动合触点、少用动断触点;在对继电器触点连接时,应尽量多采用动合触点的连接方式,少用动断触点,其原因是动合触点比动断触点在动作时的触点回跳次数少。众所周知,触点抖动对电路产生不良影响,而且缩短了触点的寿命。 3 A' S) p, C5 x- @5 w, O# F
4.4.2
4 Q. D( }; I0 B6 s对转换触点极性的正确连接;转换触点极性的连接对触点寿命的影响极大,正确的连接应是可动触点接电源阴极,固定触点接电源阳极。其原因是通过对两种不同连接的测试表明,在相同负载条件下,按上述正确的极性连接与相反的极性连接,其触点的燃弧时间要减短二分之一,因而提高了触点寿命。
作者:hgy207 时间:2010-1-21 09:55
这些我还是第一次学习了。
作者:zyb05689 时间:2010-1-21 18:46
是每天都得提高一点 保持每天浏览!
作者:无能 时间:2010-1-21 20:24
9#舟航
! F* H7 N/ ^6 N3 T 1 h! F6 f' F, W8 O8 |4 v
等着看您的结果,敝人也好学习下。
作者:舟航 时间:2010-1-21 21:32
各位大侠,希望大家多发表高论,这样这个贴才有意义!
作者:ch_j1985 时间:2010-1-21 23:11
想法不错,支持!
作者:成形极限 时间:2010-1-22 11:22
电弧焊中,手工直流焊接通常用直流反接,就是焊丝接正极,工件接负极,就是利用电子从正极往负极移动,工件熔池获得比较多的热量,而避免焊丝温度过高熔化消耗太快,获得比较好的焊接质量。在继电器中让动触头接正极,可能就是为了避免动触头在断开电弧时而容易烧损(动触头在中间,散热可能不好),从而提高继电器寿命。
作者:舟航 时间:2010-1-22 11:49
本帖最后由 舟航 于 2010-1-22 11:51 编辑
y0 _8 W0 N- N5 w+ a
/ L! c, E" p6 p电弧  定义:由焊接电源供给的,在两极间产生强烈而持久的气体放电现象—叫电弧。
& y# D: Q5 q% P8 `2 H  分类:
% q8 {3 R6 s0 c: P& J' j  〈1〉按电流种类可分为:交流电弧、直流电弧和脉冲电弧。 7 c$ f& n0 x$ t
  〈2〉按电弧的状态可分为:自由电弧和压缩电弧(如等离子弧)。
. i6 N% b/ S: _3 |2 g  〈3〉按电极材料可分为:熔化极电弧和不熔化极电弧。 + G, P! v1 I3 G2 T0 T
  作用:电弧是高温高导电率的游离气体,它不仅对触头有很大的破坏作用,而且使断开电路的时间延长。
' o) S; g0 h) [9 G9 V  产生:电弧当用开关电器断开电流时,如果电路电压不低于10—20伏,电流不小于80~100mA,电器的触头间便会产生电弧。 A9 r( P9 w9 x/ U+ t' C3 S0 g
  因此,在了解开关电器的结构和工作情况之前,首先来看看其是如何产生和熄灭的。
* m& ?8 j: s) v" u: @1 q  电弧的形成是触头间中性质子(分子和原子)被游离的过程。开关触头分离时,触头间距离很小,电场强度E很高(E = U/d)。当电场强度超过3×10---6---V/m时,阴极表面的电子就会被电场力拉出而形成触头空间的自由电子。这种游离方式称为:强电场发射。
2 z; x$ r$ u% f  从阴极表面发射出来的自由电子和触头间原有的少数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阳极作加速运动,途中不断地和中性质点相碰撞。只要电子的运动速度v足够高,电子的动能A=mv^2足够大,就可能从中性质子中打出电子,形成自由电子和正离子。这种现象称为碰撞游离。新形成的自由电子也向阳极作加速运动,同样地会与中性质点碰撞而发生游离。碰撞游离连续进行的结果是触头间充满了电子和正离子,具有很大的电导;在外加电压下,介质被击穿而产生电弧,电路再次被导通。
. z, A8 E1 O9 K0 z! E  触头间电弧燃烧的间隙称为弧隙。电弧形成后,弧隙间的高温使阴极表面的电子获得足够的能量而向外发射,形成热电场发射。同时在高温的作用下(电弧中心部分维持的温度可达10000℃以上),气体中性质点的不规则热运动速度增加。当具有足够动能的中性质点相互碰撞时,将被游离而形成电子和正离子,这种现象称为热游离。 . T, e8 H. N% e
  随着触头分开的距离增大,触头间的电场强度E逐渐减小,这时电弧的燃烧主要是依靠热游离维持的。 $ P |' b6 W" |$ W8 a5 Z9 H
  在开关电器的触头间,发生游离过程的同时,还发生着使带电质点减少的去游离过程。
$ [ L( r& d& N N5 N* H( m  特点:导电性强、能量集中、温度高、亮度大、质量轻、易变性等。 2 k: o( a* J+ [/ _; I S8 J! A
  用途:电弧可作为强光源如弧光灯,紫外线源如太阳灯或强热源如电弧炉。 ! R/ F: k7 v0 p; Q: ?

% _6 Z1 u9 r$ d3 V; X, w$ \! a5 J. E
3 c8 j4 `) q; h# u7 k# T这是百度得到的,我觉得很有道理fastarrow友的见解,再仔细分析下。
作者:舟航 时间:2010-1-24 23:49
出版社给我的回信:
( G O3 b4 F/ Q! I6 V6 P* Z) w您好!很高兴收到您的邮件,我已经将它转发给了作者,他将给您作答。
! ~: p3 J. d1 P$ _& |+ A: S - s G, Q* M6 i/ S0 j. A, E
我在10-1-20, 写道: 2 O7 H m K; f6 v
老师您好: . @0 C! u9 j; g; _7 u
最近买了你们一本《运动控制技术及工程实践》, 其中有点疑问想咨询下: $ Q, b- c0 l5 `9 a
书中正文第31页写到:“动触点应接电源负极,固定触点应接电源正极。……”(整段) 9 z; G W0 |. U; u
如下是我的疑问: " v% ~6 l/ j% X L+ t
1、动触点、固定触点是指该页图2-20哪几个触点,和动合触点、动断触点有什么区别;
' u0 D: M, r6 ~. T$ u3 U2、这个结论只是从实验的角度来分析的吗,还是有理论作为支持;
% i2 A. u3 _7 a3、这个结论是否只适合中间继电器,还是主要跟继电器的结构有关。
# O' t+ k; @5 V) Y6 U" v: R0 W
4 [; g( s" `+ a& _" C2 v: L谢谢,期待解答。 # ]) N i7 O, K, k# i# V% ^

`1 e6 l) \; b: I这两天一直在等待作者的回答,希望老师给予回答,不要辜负我们读者的期待!
作者:舟航 时间:2010-1-25 00:03
自从写了这个贴以后,我一直压力很大,每天一贴,就想小时候写日记一样,就算老师强迫,到后来也只是记个流水账,哪里能写出有水平的东东呢?何况现在发这个贴是想写些有水平的专业性的东东呢?但是既然说出来的话,又怎么好收回呢? : F* {! W9 `+ r+ }. K
本来写这个贴实希望大家多来写,大家好好讨论,充分发挥众位高手的能量。可能像次元碎片大侠所说的那样吧,坛子有些贴有点傻,包括我自己发的帖,惹不起大家的兴趣,尤其坛子里高手的兴趣。 : t! }$ Z5 f' D) z( U
所以这里有几点希望吧,勉励下自己: # V0 s C4 V# U1 [5 e3 A
1、本人初当版主,好好学习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吧,尽我所能解答大家的一些问题; ( b% Y d% p* P. g3 t
2、坛子电控系统板块的大侠们,希望大家在发帖的时候,先自己好好想想,不要很简单的问题就发出来求教,当然,这里不是说大家不要问简单问题,但是希望大家简单的至少有点代表性。 ' V6 y; h6 p% i; ?9 {# p( b
3、承诺的一些帖子,尽快补上,这里主要说自己啦。
作者:舟航 时间:2010-1-25 00:04
是每天都得提高一点 保持每天浏览!
; \9 c) R! a6 z& J" F( E zyb05689 发表于 2010-1-21 18:46
希望大虾不是每天浏览,希望多提宝贵意见,提高本版的水平。
作者:舟航 时间:2010-1-25 00:05
想法不错,支持!
3 k4 M5 X8 e9 c7 | ch_j1985 发表于 2010-1-21 23:11
希望以好贴来支持,呵呵
作者:舟航 时间:2010-1-25 16:41
本帖最后由 舟航 于 2010-1-25 21:41 编辑 6 ]; z1 K8 j5 g3 u& n! ], k& ^

% i8 ~; V/ ]% y M0 x, \: C5 j5 \这个结论是从实验的角度来分析的。我还没有找到有关理论方面的证明。
! @1 c Q2 v( G( b( b; `% u ! r' F$ Y, E. Y/ `; b9 `
作者回信。




欢迎光临 机械必威体育网址 (//www.szfco.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