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佬们钓出的一个百亿产业——制造型的钓具产业,这绕不开一座海滨城市。
一组数据常常令人津津乐道,全球渔具80%来自中国,其中一半来自山东威海,若以细分领域钓鱼竿论,全球市场上的钓鱼竿基本全来自威海。
企查猫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近24万余家渔具相关企业。其中,超七成的渔具相关企业成立于5年之内。近10年,渔具相关企业数量持续增长,增速保持在10%以上。其中,2019~2020年,我国连续两年新增超过5.5万家渔具相关企业。
在山东威海,从钓鱼竿到鱼线以及相关户外钓鱼装备等,林林总总4000多家生产和销售企业,一家只卖钓鱼专用的仿生鱼饵企业,一年销售额就超过6000万元。
早在2011年,威海就获得了“中国钓具之都”的称号;2018年,威海还获得了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授予的“中国钓竿之城”的称号。
每一个资深的钓鱼佬信奉“买鱼竿,认准威海产”,威海鱼竿,就是品质的保证。
威海在钓鱼圈内如此高的地位,背后还有一段隐秘的“卡脖子”往事。
1950年代,欧美钓具产业完成第一次产业转移,日本当时凭借低廉人力成本,有技术条件生产高中低不同档次产品上位,日本钓具打出了质量好、精密的名声。
而这时,国内钓鱼还停留在竹竿自制的手工业阶段,尚未出现现代化、工业化制造渔具。
很快,日本劳动力红利不再明显,80年代初,钓具产业开始了第二次转移,转向了劳动力更低廉的韩国。
而威海此时仿制出了中国第一支玻璃纤维钓鱼竿,再加上改革开放政策刺激,威海本身具有不错的轻工业基础,顺利赶上时代潮流,承接日本钓具产业转移。
90年代,异军突起的威海自然让韩国同行不满,经过艰难的价格战,最终啃下了韩国同行所拥有的份额,奠定了威海全球最大渔具生产基地的地位,环球渔具、光威渔具两大龙头企业由此出圈。
这是第一阶段的威海钓具产业,打赢了代工之战。
但市场从来都是瞬息万变,千禧年之后,渔具也迎来了一次大升级,凭借强度高、重量轻、韧性好等特点,碳纤维渔具风靡全球,玻璃纤维渔具自动变成了低端产品。
碳纤维这种高端材料,最大的用途是飞机制造以及军工产业,当时只有美国、日本、俄罗斯、德国等少数几个国家才能生产。
在“巴黎统筹委员会”规则下,中国代工厂从日本进口的碳纤维只能指定用途,还要记录数量,防止流失。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威海想要制造碳纤维渔具,只能仰人鼻息。
不仅防贼一样防着中国代工厂,而且对碳纤维的供给也是看心情。日本碳纤维优先供给空客、波音等大飞机制造行业,对于渔具行业的供给秉持着“通识性涨价,赏赐性供给”。
直到2005年,光威集团研制的碳纤维顺利通过863计划验收,打破了国外近40年的技术垄断。光威制造碳纤维渔具再也不用看日美脸色了,其研发的碳纤维还用在运20、歼20上。
2010年, 国产碳纤维产能达到7000余吨,生产量约1650吨,有效缓解了重大工程对国产高性能碳纤维的迫切需求,国产高强碳纤维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目前,中国为全球主要的碳纤维生产地,产能占比为31%,中国被称之为除日本、美国之外的全球碳纤维“第三极”。
如今,威海的钓具产业,具备了碳纤维预浸布、玻璃钢纤维制品等原材料的生产,钓鱼竿、鱼线轮、鱼钩、鱼线及把手等零部件的制造,可实现1小时交通半径的产业链闭环配套,年产值过百亿元。
虽然碳纤维上突破了技术垄断,但1%的高端渔具市场依旧被日本品牌把持,如达亿瓦,1945年成立的企业,被世界各地钓鱼爱好者视为“极品鱼竿”,还有至今在自行车变速器上卡我们脖子的禧玛诺,生产的渔具也是独具一格。
欢迎光临 机械必威体育网址 (//www.szfco.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