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必威体育网址

标题: 常熟开关抢施耐德等国外强手风头 讲讲发展史 [打印本页]

作者: davyhero4    时间: 2021-2-10 09:15
标题: 常熟开关抢施耐德等国外强手风头 讲讲发展史
在刚刚闭幕的中国国际电工电器装备博览会上,凭借最新研制的一款转换开关产品,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再次抢了施耐德等国外强手的风头。这家年近半百的苏南老厂,是如何做到“老来俏”的呢?

  来到常熟开关,记者并不是唯一来访者,由于体制创新的成功经验,四十不惑的该厂早已蜚声行业内外,慕名取经者络绎不绝。

  这要放到1990年,恐怕谁也不敢想象。彼时,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常熟开关,面对激烈多变的市场竞争无所适从,生产经营每况愈下,甚至沦落到为其他企业贴牌生产来维持生计,一度被外界戏称为“开开关关”厂。

直到1998年,常熟开关的命运发生了改变。那年常熟开关第一次改制,国有股份开始退出,80%股权由企业职工持股会代表全体员工持有。到2000年企业再次改制时,国有的20%股权转让给企业管理层。

2005年,常熟开关再次改制。普通职工与挂靠股东签订出资协议,每个员工可购买3份出资份额。经过这次改制,常熟开关实现了职工持股从全体清算退出,到再次人人有份的改制轮回。

在变革的过程中,个人利益往往成为成败的关键。在厂长唐春潮的经营思想中,除了向技术创新要效益,更要向管理要效益。而管理最重要的是如何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如何让员工当家作主,这是一个企业永葆活力的核心命题。于是他大胆做出尝试,打破股份“终身制”,实施“退休退股”,破解公司决策层更新换代瓶颈。《公司章程》规定,股东退休时要转让全部股份,注销股东资格。退出的股份首先要转让给新进企业的职工,并向对企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人倾斜。

企业股份的有序流转还表现在“有进有出、可上可下”。按照考核要求,优秀的人才得到晋升,份额随之增加,而考核不合格的领导会降职,份额随之减少。

几经周折,一套既能最大限度激发全体员工积极性,又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利益动态平衡的机制建立起来。一度濒临关门的常熟开关,自此像一枚引擎全开的火箭,一飞冲天。

如果说体制创新为常熟开关整体的发展灌注了活力,那么科技创新则是将这种美好潜能化为真实收获的秘笈。

谁也难以想到,在1991年,堂堂一个开关厂,竟然没有拿得出手的产品。

“当时企业多年未进行技改,装备落后,技术薄弱,根本无力去参与市场竞争。”现任董事长王春华回忆说。

但是职工要吃饭,企业总要发展。此时,江南人性格中固有的机智和灵活,为常熟开关人指出了一条生存之路——既然比不过,不如先学着做。

1992年,依照某款外国产品,常熟开关借款上项目,投资560万元建立了全国行业内首家CAD/CAM系统,开发出意义非凡的新一代塑壳断路器CM1。

“我们成为了全国第一家自主开发出型号产品的企业,这在当时是没有先例的。那时候都是由上海等地的几家研究所开发产品、规定型号,企业再拿来做,千人一脸。”王春华说。

这是一只使开关厂起死回生、步入良性发展道路的产品,从1994年年初开始销售至1997年,CM1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利税超过2300万元,企业一举步出低谷,走上坦途。

当然,一款产品之所以能够改变一家企业命运,背后真正的力量实则来源于人。当时搞销售的王春华,对于那些年四处奔波的艰辛,依旧历历在目。

南方人的勤快,很快得到了市场的回报,“常熟开关”的名号逐渐为业内熟知。而随着品牌的声名鹊起,一款款优秀产品的接连问世,让常熟开关不断尝到技术创新的甜头:

2001年,常熟开关完成了CM1、CW1两大拳头产品全部系列的开发,2003年双双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2005年,又成功开发了新一代断路器CM2和CW2;2008年,企业“低压保护电器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2年,企业“开关电器大容量开断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发展成为业内知名企业,常熟开关人有着清醒的认识:一个企业能否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不在于它已取得了怎样的成就,而在于它是否有不断超越自己的勇气和动力。

3 o0 G) [3 G1 l2 _8 Z

作者: davyhero4    时间: 2021-2-10 09:32
在刚刚闭幕的中国国际电工电器装备博览会上,凭借最新研制的一款转换开关产品,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再次抢了施耐德等国外强手的风头。这家年近半百的苏南老厂,是如何做到“老来俏”的呢?
, W- _. S: H1 p, x' U$ Z  来到常熟开关,记者并不是唯一来访者,由于体制创新的成功经验,四十不惑的该厂早已蜚声行业内外,慕名取经者络绎不绝。7 w, ~% l+ n, \) c1 X- k

. q, H3 {. H$ v  c% X& d  这要放到1990年,恐怕谁也不敢想象。彼时,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常熟开关,面对激烈多变的市场竞争无所适从,生产经营每况愈下,甚至沦落到为其他企业贴牌生产来维持生计,一度被外界戏称为“开开关关”厂。
! i7 r. n; S  w* |  F& R/ ^& U5 Z/ Z, v% L0 \
直到1998年,常熟开关的命运发生了改变。那年常熟开关第一次改制,国有股份开始退出,80%股权由企业职工持股会代表全体员工持有。到2000年企业再次改制时,国有的20%股权转让给企业管理层。+ v+ S2 f: }0 H3 ~% j3 @: U
+ W) L6 X0 I$ \! d$ s, S
2005年,常熟开关再次改制。普通职工与挂靠股东签订出资协议,每个员工可购买3份出资份额。经过这次改制,常熟开关实现了职工持股从全体清算退出,到再次人人有份的改制轮回。
9 V9 O- X  \' I4 [; H; Q$ @2 g6 V2 a3 `; b$ x3 Y& S
在变革的过程中,个人利益往往成为成败的关键。在厂长唐春潮的经营思想中,除了向技术创新要效益,更要向管理要效益。而管理最重要的是如何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如何让员工当家作主,这是一个企业永葆活力的核心命题。于是他大胆做出尝试,打破股份“终身制”,实施“退休退股”,破解公司决策层更新换代瓶颈。《公司章程》规定,股东退休时要转让全部股份,注销股东资格。退出的股份首先要转让给新进企业的职工,并向对企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人倾斜。
) X9 |2 ?  S9 q0 e- }- b! t0 O$ ]# z9 s/ I4 f' C% w0 O: o
企业股份的有序流转还表现在“有进有出、可上可下”。按照考核要求,优秀的人才得到晋升,份额随之增加,而考核不合格的领导会降职,份额随之减少。
/ h( a, }4 [& h/ ~8 f) l- B0 c$ @3 A4 q6 w9 Z
几经周折,一套既能最大限度激发全体员工积极性,又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利益动态平衡的机制建立起来。一度濒临关门的常熟开关,自此像一枚引擎全开的火箭,一飞冲天。
2 F( V, h# G/ O' \- |; C
: t* j, T( r6 m! t8 l- h: ?如果说体制创新为常熟开关整体的发展灌注了活力,那么科技创新则是将这种美好潜能化为真实收获的秘笈。% U& S3 Y& O' `7 r2 H9 c/ Y
4 \3 M5 P! ~3 p0 w' C& @: {- k3 Z
谁也难以想到,在1991年,堂堂一个开关厂,竟然没有拿得出手的产品。# i/ H& m  Z2 C/ d! h

8 G; b3 ]5 F4 d, \- H“当时企业多年未进行技改,装备落后,技术薄弱,根本无力去参与市场竞争。”现任董事长王春华回忆说。
1 M% M8 J* U6 o8 b/ G5 K  X. v# \# o/ N$ ?$ {$ r# ?
但是职工要吃饭,企业总要发展。此时,江南人性格中固有的机智和灵活,为常熟开关人指出了一条生存之路——既然比不过,不如先学着做。6 ~6 e  J: m6 M* }# J: Z4 M
6 i# R& p3 B- _. G3 p) p, f6 q+ B
1992年,依照某款外国产品,常熟开关借款上项目,投资560万元建立了全国行业内首家CAD/CAM系统,开发出意义非凡的新一代塑壳断路器CM1。4 q$ M) f$ T, }. C  y
“我们成为了全国第一家自主开发出型号产品的企业,这在当时是没有先例的。那时候都是由上海等地的几家研究所开发产品、规定型号,企业再拿来做,千人一脸。”王春华说。
. \. `3 @) D1 S8 z9 @/ \
. a" ^  K% o) O9 H( w这是一只使开关厂起死回生、步入良性发展道路的产品,从1994年年初开始销售至1997年,CM1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利税超过2300万元,企业一举步出低谷,走上坦途。
6 q" `& x$ d  p2 B" ]3 i1 @2 C# m! e% e& @. q
当然,一款产品之所以能够改变一家企业命运,背后真正的力量实则来源于人。当时搞销售的王春华,对于那些年四处奔波的艰辛,依旧历历在目。
. {" e3 [9 l3 b2 p5 G
& a$ X& v+ D5 Z! n1 B南方人的勤快,很快得到了市场的回报,“常熟开关”的名号逐渐为业内熟知。而随着品牌的声名鹊起,一款款优秀产品的接连问世,让常熟开关不断尝到技术创新的甜头:
/ V5 G3 y6 ~6 z2 `+ B0 ]' C; [9 ~! N3 @2 N+ A# |( B+ J
2001年,常熟开关完成了CM1、CW1两大拳头产品全部系列的开发,2003年双双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2005年,又成功开发了新一代断路器CM2和CW2;2008年,企业“低压保护电器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2年,企业“开关电器大容量开断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f$ J7 P7 _8 p2 C5 t& l# \
3 s1 o+ x% x+ J; C
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发展成为业内知名企业,常熟开关人有着清醒的认识:一个企业能否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不在于它已取得了怎样的成就,而在于它是否有不断超越自己的勇气和动力。
4 ?  a' a" \! ?" @
作者: 702736    时间: 2021-2-10 10:08
这是少数超过外国企业的例子,其实外国人这方面并不很强大
作者: gaxisjtu    时间: 2021-2-10 19:30
702736 发表于 2021-2-10 10:080 Z( I% a- F0 \- t, y* k* y* K; e
这是少数超过外国企业的例子,其实外国人这方面并不很强大
( m: x1 {7 A; a. B8 y
只是抢了风头,还没有超过吧。, W6 N# {% [3 w
怎么感觉外国人这方面不够强大?/ [5 V* `" E5 ~, e" _6 ^' _8 J7 q# C

作者: aniljiang    时间: 2021-2-10 20:41
那个转换开关来自于未来电器,20年前叫吴县北桥开关厂。其实就是一个单片机控制电机,推动两个常熟开关厂的断路器转换,容量小的用电磁铁,基本就是地摊货,没任何技术含量。就这还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作者: 晓昀    时间: 2021-2-10 22:37
aniljiang 发表于 2021-2-10 20:410 O# I- c6 c. {8 _3 U) U& a/ i7 z
那个转换开关来自于未来电器,20年前叫吴县北桥开关厂。其实就是一个单片机控制电机,推动两个常熟开关厂的 ...
0 B3 c$ ~0 U# g6 j6 a. y& J
有时候,企业设博士后流动站是噱头,我们上家公司那几年效益好的时候,也设了博士后流动站,后来因为连续几年没有博士后进站给撤了。) w  v' w* R% S" R6 _, M

作者: 702736    时间: 2021-2-11 10:14
本帖最后由 702736 于 2021-2-11 10:18 编辑 . |+ j! E- ?/ d( x  g! d
( p2 g1 w  ~1 s4 d; ]
这个厂在7,80年代的一机部产品目录中就是门类细项中唯一录入的生产厂家。那时我单位有这套50多册的目录,常选用。
作者: 大白小白    时间: 2021-2-13 20:32
702736 发表于 2021-2-11 10:14
- b  L1 S0 M% V. V; p* _1 P2 q8 ?这个厂在7,80年代的一机部产品目录中就是门类细项中唯一录入的生产厂家。那时我单位有这套50多册的目录,常 ...

3 q. K5 _! F8 _0 w% U常熟开关,没听说过呢?
+ e# h* P" U. t1 G$ \0 u8 r
作者: 702736    时间: 2021-2-14 08:24
大白小白 发表于 2021-2-13 20:32
9 Y- N5 K; _% b0 X1 F常熟开关,没听说过呢?
$ L% ^& [8 c5 N  P% i/ B
它的开关比较贵
3 Y+ c/ T8 @  Y6 w/ @" @$ K
作者: 远祥    时间: 2021-2-20 21:56
这个也算是民间流传的小说故事了!
作者: 缓冲器赵    时间: 2021-3-2 09:46
国内品牌里算是量比较大的了
作者: wlj0202    时间: 2021-8-27 10:03
国内的好东西多了,只是有些东西还没有被发掘出来,或者试错成本太高没人愿意试
作者: 702736    时间: 2021-8-27 10:27
机械人可能不了解开关行业,行内最强啊
作者: wxagzx    时间: 2023-3-27 14:36
没啥事吧




欢迎光临 机械必威体育网址 (//www.szfco.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