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8
【原创】年味
潘玉洪
那还是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我小时候的年味。。。。。。
那时过年是指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段时间。辛辛苦苦、忙忙碌碌、劳作一年的人们借此机会,好好地享受一下自己的劳动成果、休养生息、过了年再干。
过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白天家家户户都忙碌着“请”新的灶王爷、买灶糖、水果等。约晚七、八点钟煮熟饺子时,从供奉灶王爷的地方“请”下旧的灶王爷,再倒上2个煮熟的饺子;一起燃烧,叫“送神”(没有烧掉的饺子包起来收藏好,据说可以“治病”)。再“请”上新的灶王爷,并贴上一副新的对联;上联:“上天言好事”、下联:“下界保平安”,横批:“一家之主”。烧香、烧纸,再点上一对小蜡烛,并摆上一小碗饺子、一双筷子和一小杯白酒;叫“请神”。
全家人围在一起,团团圆圆、热热闹闹地吃饺子、过小年。生活富裕的人家喝酒、吃菜,吃饺子。
杀年猪有的人家杀年猪,这是当年我们小孩子最爱凑趣、最爱看的场面之一。如果请人杀猪,需要给杀猪人一个猪头和一份肉,以及血肠等。邻居老张家的老爷子舍不得请人杀猪,就让他的四个儿子杀。四个人手忙脚乱地摁倒了猪,又笨手笨脚地捆好200多斤的猪,抬在杀猪的桌子上。这时他家的院子里、围墙外站满了男女老少看热闹的街坊邻居。老二拿起刀直捅下去,猪血不停地往外流,猪在桌子上又蹦又跳、尖声狂叫,吓得四人松了手,顺着刀口流血的猪挣脱了捆绑的绳子,在院子里狂奔乱撞、乱跑;哥儿四个吓得惊慌失措直奔屋里,吓得其他人也纷纷就近躲避起来;胆小的躲在炕沿下面,胆大的趴在窗户或门的玻璃上向外窥视。正当人们十分恐惧时,我们这里有名的杀猪匠李叔叔跑向狂奔的猪,一个人顺势摁倒猪,顺手一刀,干净利落、一气呵成。猪伸伸腿,死了。
哥儿四个出屋千恩万谢杀猪匠,好言挽留。杀猪匠惋惜地说:“可惜啊,猪血都糟蹋了。”边说边系好围裙,在抬到桌子上的猪后腿割开一个口子,用一根一米多长,约10厘米粗的、油光晶亮的铁条顺着切口在猪的全身、多处直捅;随后他用嘴在切口处吹气,看着猪的身体慢慢地鼓起来,直到他认为可以了,就用麻绳紧紧地扎起来;再把猪放进开水锅里,脱毛;然后开膛,分割。
随着屋里高喊:“猪肉煮好了!大师傅(指杀猪匠)快进屋吃肉啊!”我才闻到从屋里飘出来的香味,想到妈妈常说:“好孩子,不要人家的东西;不吃人家的东西。”只好几次强咽口水,跑回家。心想:“我们家也有猪,让妈妈请人杀猪。还美滋滋的想到吃妈妈煮的、我们家猪肉的情景和味道。。。。。。”
跑回家看到妈妈正在卖猪,我使劲地拉住妈妈不让卖掉。妈妈说:“老儿啊,年好过,平常的日子难过啊。妈妈把猪卖了,再买个猪头、买点肉;还可以买个小猪;剩下的钱再买其他过年的东西,也好给你们姊妹几个买布做衣服啊。。。。。。”
“妈,都是一起抓的猪,人家的猪怎么200多斤,咱家的猪才100多点啊?”我不解地问。
妈妈拍拍我的脑袋说:“老儿啊,人家的猪吃的是苞米、豆饼,最差也是豆腐渣啊;我们家的猪吃的是菜叶子、河沟的草,最好的才是豆腐渣,怎么能和人家的猪比呢?老儿啊,你赶快长大,咱家的猪会长得更大。。。。。。”
猪好像通人性,死活不肯离开,只要有机会,他跳进猪圈。无奈,买猪人找来一辆架子车,把猪捆好、拉走。妈妈看着人家把她辛辛苦苦、一瓢瓢食、一天天喂养的猪拉走了,眼泪含在眼圈里对我说:“老儿啊,你帮助妈妈杀只鸡吧。”
拆被洗衣过了腊月二十三,开始彻底打扫屋里屋外的卫生,把家收拾得干干净净。
我帮助妈妈拆洗被、褥(其实只有爸爸用的一条褥子),洗净后妈妈再用稀稀的米汤水浆一次,挂在外面晒干。虽然被里都有不同程度的补丁,但是我和哥哥合盖的被里,不仅多处缝补,而且小补丁落在大补丁上,补丁落补丁。那时候时髦的一句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由于我毛手毛脚,一不小心把我们被的棉花掉到水里,等到年三十棉花仍然没有干;我不知所措、眼巴巴地看着妈妈。妈妈无可奈何地说:“老儿啊,把大柜子里的被(是专门给客人用的)拿出来给你爸盖;你们俩盖你爸的吧(其实也是我妈妈的)。”
拿出来这床被,我想起夏天在小河里洗这床被和衣服的情景。。。。。。我洗了一阵子就拿起脸盆在河边的水草下面抓鱼,在岸边挖个小坑,把鱼放进去,再去抓鱼。直到妈妈喊:“老儿啊,快帮助妈妈洗啊;洗完了,好回家啊!”我赶紧跑回来,把被、或衣服放在石板上,用双脚不停地在上面踩;边踩边喊:“妈妈,您看我这样踩好不好?比您用棒槌快多了!”妈妈笑着说:“好啊,你踩一会儿,递给妈妈再洗。”洗完了,我把被、衣服等搭在肩上,脸盆里装着我的战利品——小鱼,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购买年货家里的活基本做好了,妈妈带着我和大妹妹俩到商店买年货。买一点儿平常舍不得吃的蘑菇、木耳等干货。丹东盛产海产品,春节前的水产市场更是非常热闹,各种各样的海鲜应有尽有。妈妈舍不得买价格较贵的海参、螃蟹等,只能买点比较便宜的海鲤鱼、带鱼、面条鱼(现在称为‘银鱼’);尽管海产品琳琅满目、目不暇接,我还是不敢问,不敢要;只能紧紧地跟在妈妈的身边走。突然眼睛一亮,看到江边有一些丢掉的“鱼”,急忙拉拉妈妈的手,小声地说:“妈妈,那里有不要的鱼。我去拣来好吗?”妈妈看了一眼,说:“那是海豚,人吃了,会毒死的!”赶紧拉着我离开了水产市场。
与猪肉相比,猪头、猪肝、猪心、猪蹄等很便宜,妈妈买点猪肉,再买一个猪头,一副猪肝,两个猪心和四个猪蹄。家里还杀了鸡。总的来说,年货比较丰盛。
准备年饭妈妈吩咐我和大妹妹俩把埋在院子里地下的萝卜挖出来,洗净,搓丝,用开水焯好,握成团;留着年前包菜包子。煮小豆(红豆)包豆包,蒸熟。买一板豆腐(这是我们家买最多的食品)。买不起糯米,黄米,只能买粘高粱米,包粘豆包和年糕;这些都放在外面的帘子上,利用东北寒冷的天气——自然界的大冰箱冷冻起来,随吃随蒸。把妈妈夏天晾干的豆角拿出来,用温水泡上。把地窖里的白菜拿出来,一颗颗精心地收拾好,留作过年三天包水饺(这三天不准用酸菜,或萝卜作馅)。煮上妈妈珍藏的十几个地瓜,留着过年炸丸子吃的。。。。。。还有,所有的面皮都是白面和苞米面两种。
贴对联腊月三十(或二十九)即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上午,家家户户再次打扫庭院和屋里屋外的卫生;以便贴对联。我和哥哥在大门、屋门贴对联、门神,以及横批和各种各样的彩旗;在窗户上贴五颜六色的小彩旗和横批。家家户户显得喜气洋洋的年味气氛。
爸爸只念三年私塾,却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是我们家附近最好的。春节请爸爸写对联的人络绎不绝;爸爸更是好客,来者不拒。一直写到午饭前(对联只能在中午前贴好)。
三十早晨,我们家六点多钟就吃完早饭;收拾好碗筷,爸爸就在饭桌上开始年复一年的写对联。我们家的对联还没有写完,就听到外面有邻居在喊:“五嫂啊,吃饭了吗?五哥在家吗?又要麻烦五哥写对联了。”随着一声声的喊声,一个个手拿着红纸,走到屋里。给谁家写,谁帮助研磨;写好后,拿到热炕上,或箱子上,或大柜上;甚至是地上晾干后,高高兴兴地拿走。
摆贡桌、请祖宗上午爸爸抽出时间毕恭毕敬地把家谱(祖宗)请出来,挂在堂屋贡桌上方墙的正中央。我帮助妈妈摆贡桌(在使用的碗架柜上蒙一块红布),贡桌上摆着四排妈妈做的各种贡品:靠近家谱的第一排,摆着鸡、鸭、鱼、肉和丸子等六个贡碗,上面还放上染红了的粉条;第二排摆放梨、苹果、葡萄等五盘水果,上面也放上染红了的粉条;第三排的中间放着烧香用的、涂有红漆的、较大的盅,两边对称放着涂有红漆的、装香木桶,再往外是涂有红漆的、高高的蜡台,上面插着又粗、又长、又红、烫着金字的大蜡烛;再往两边各是五个又大、又白,上面点上红点,并且插上四圈红枣的大馒头。第四排,也是最前一排,放着三只装满酒的小酒杯和红筷子。
中午简单的吃点午饭和零食。下午准备年三十的晚饭,是家家户户最丰盛的一顿晚餐。
接年晚饭前,妈妈让我们哥儿俩换上妈妈点灯熬药、一针针、一线线给我们姊妹做的、肥肥大大的褂子、裤子,套在旧的棉衣、棉裤上;再穿上新的布鞋。拿着灯笼,带上香和纸到我家西边空旷的野地里(年年在这里);烧完香、纸,再放几个鞭炮,朝着爷爷奶奶埋葬的地方跪下,边磕头边说:“爷爷、奶奶,回家过年了;爷爷、奶奶,回家过年了。”哥哥在去的路上再三嘱咐我:“接年后在回家的路上,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不准回头,不准说话。只能边走边拣几块金子(石头),回家放在贡桌的下面。”据说是“空手而去,满载而归”的寓意;又有招财进宝、恭喜发财之意。
在回家的路上,我总觉得后面有人跟着我,而且越来越近、越跟越紧、越想越害怕;实在忍耐不住,拉拉哥的手小声说:“哥,我总觉得后面有人跟着,我害怕。”哥哥悄声地说:“是爷爷、奶奶跟着我们回家过年了;不能再说话,吓走了爷爷、奶奶,爸爸会生气的。”哥哥拉着我的手,快步走回家。哥哥拣了挺多的石头,我只拣了两块。
我们哥儿俩回家后,爸爸先把贡桌上的酒洒在地上,然后爸爸在先,妈妈在后跪在贡桌前面,给家谱磕头,嘴里好像还说着什么。我们兄妹跟着哥哥边磕头,边高喊:“给爸爸、妈妈磕头了!给爸爸、妈妈磕头了!”起来后,拍拍手,眼睛直勾勾地看着妈妈,兴高采烈地接过妈妈给的压岁钱。
过年为了吃好三十晚上这顿年饭,妈妈从开春就储存各种食物。我们家有一个内分三个隔的大木柜,其中两个隔是妈妈储存食物的。平常算计着吃,多吃粗粮、土豆、地瓜和蔬菜之类,填饱肚子;而过年的三天管饱吃白面馒头、大米干饭、粘豆包,还有油炸的各种各样的小吃。尽管仍然有白菜,里面却多了猪肉、粉条和豆腐之类,尤其是大年三十晚饭这一顿,更是丰盛:凉菜有猪蹄熬的冻,酱猪心,卤猪肝,以及白菜心与海蜇皮和细粉条拌的凉菜等,热菜有小鸡炖蘑菇,土豆炖排骨,白菜炖猪肉,干豆角炖粉条,木耳炒鸡蛋,面条鱼炒豆腐和必不可少的一条大鱼(海鲤鱼),鱼头一定要对着爸爸。。。。。。菜摆的满满一桌子,饭碗只能拿在手上;好像吃完这顿饭明天就不过了似的。这顿年饭全家必须团聚,以示人寿年丰、阖家团圆;唯有爸爸一个人喝上二两散装的白酒,只有这时爸爸红红的脸上才露出难得一见的笑容。全家人酒足饭饱之后,必须还要有剩余,以示“生活富裕,年年有余。”
平常妈妈总是想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而大年三十晚上全家灯火通明、一宿到亮,全家人彻夜不眠,叫“熬夜”或“守岁”。半夜十二点整外面鞭炮齐鸣,叫“发纸”;表示除旧、迎新。有钱的人家在暗暗的叫劲、比着谁家的鞭炮更响,燃放的时间更长,燃放的鞭炮更多。屋里又煮饺子,还得多少吃一点儿。
初一凌晨,妈妈叫哥哥和我一起到山神庙进香,再回家吃饭(一直顺延到正月十五送年)。饭后小孩子们成群结队的走亲戚拜年,期盼着能得几个压岁钱。
从正月初三开始,我们家的饭桌上就多了苞米面的豆包和萝卜馅的菜包子。妈妈津津乐道地边吃边说:“我就喜欢吃苞米面的。。。。。。”我和大妹妹也拿起苞米面的豆包或菜包吃,嘴也说:“妈,我也爱吃苞米面的。”心在想,这样白面可以吃的时间长一点儿,一旦来了亲戚也好招待,况且不能总让妈妈一个人吃粗粮啊。虽然肉菜很少,全家人总是和和气气地我让你,你让我,多吃酸菜、白菜、萝卜、土豆;还是吃的有滋有味。。。。。。”
过年期间我闲暇无事,就看起来家谱。我一数,到我这“玉”字辈已经24代。爷爷辈是“树”字,爷爷叫潘树海,奶奶叫潘于氏;我都没有见过。爸爸辈是“兆”字。可是在我这一辈里却写着:“小四子”和“小五子”,就不解地问妈妈:“这俩人是谁?”没有想到触到了妈妈极其悲痛之处;妈妈流着眼泪,痛苦地说:“这是你的两个弟弟,都还没有来得及起大名,就。。。。。。”妈妈又说:“其实你是老三,你哥是老二;老大还没有满月就死了,按照家规不能进茔地,不能上家谱。。。。。。”欢欢乐乐、喜气洋洋的春节让我给妈妈增添了痛苦,我深深地责怪自己!
可惜,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破“四旧” 期间,家谱被爸爸烧掉了。
闹元宵正月十五晚饭(吃元宵)后送走年,我们小孩子们三一群、五一伙到五道沟赶庙会。这里是方圆几十里最大的庙会。我们到时已经人山人海,灯火通明,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好容易挤到前面,突然看到从东面以五颜六色的彩旗、锣鼓、喇叭开道,随即由一人持竿领前,竿顶竖一巨球,或叫“宝珠”作为引导;十多壮汉舞着一条几十米长的龙昂首摆尾,蜿蜒游走而来。宝珠前后左右四周摇摆,龙首作抢球状,引起龙身游走飞动。有人喊叫:“这是‘单龙戏珠’。快看那里来了‘双龙戏珠’!”
随他的手指一看,一个宝珠上下翻滚,两条巨龙追逐着红色的宝珠飞腾跳跃,忽而高耸,似飞冲云端;忽而低下,象入海破浪,蜿蜒腾挪,更是好看;吸引了更多看热闹的人围了上去。
待舞龙者休息时,我凑近仔细观看,龙头是用木头雕刻而成,涂上色彩,显得庄重、活灵活现。龙身用竹片和铁丝结扎成圆筒状,外面覆罩画有龙鳞的巨幅红布,每隔约1.7米有一人掌竿,首尾相距约二十余米。
各村各寨的舞龙队在本村舞,在庙会舞是高潮——各个舞龙队大显身手,进行“赛演”;余兴未尽的舞龙队还到邻近的村表演。
舞龙队还没有过完,又来了高跷队。踩高跷的人都化妆成古典的各式各样人物,有文官、有武将,还有小姐和丫鬟,更有趣的是小丑。踩在约1.5米的高跷上,挥舞着五彩缤纷的长袖,迈着高高的长腿,随着唢呐和鼓点儿飘然而来。
接踵而至的划旱船,也称跑旱船。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系在姑娘的腰间,如同坐在船中一样,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另有一男子穿着古典的衣服,带着假胡须,手里拿着桨,在姑娘的船旁,做划行的姿势,这就是划旱船。有人说:“演的是‘打鱼杀家’。”
更为热闹的舞狮子。舞狮子一组由三人完成,二人装扮成狮子(其中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当引狮人;一般是几组同时表演,越多场面越热闹。有的表演狮子抖毛、打滚等动作;而有的表演狮子腾跃、蹬高、滚彩球等动作。把庙会的热闹气氛推向了高潮!
又有一处集聚了很多人,我跑去一看,原来是可以领到奖品的猜灯谜。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的谜语悬挂在灯笼上,供人猜。体现出喜气洋洋、平平安安、风调雨顺的祥和景象。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猜对了一个,美滋滋地领了一袋元宵。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这是两种不同做法的食品,但是寓意相同。
元宵节上还有各式的杂耍技艺,扭秧歌,戏曲表演等。
不知不觉已经凌晨三、四点了,庙会热烈的场面有增无减;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狂欢精神。
年味在变近些年随着物资的丰富,年味在变。现在我们家里平常吃的饭菜,比我小时候过年还好;穿的衣服更是各种款式、各种布料、各个季节应有尽有;现在是运动鞋、皮鞋,要买一双布鞋也是赶新潮。孙辈们想买衣服,不必等到过年,而是什么时候感到想要就买;根本不指望过年才能吃好的、穿新衣。
可能偏远的山区还能看到请祖宗,烧香、烧纸,放鞭炮;而在城市里全家人好容易集聚在一起,只是边看电视边吃年夜饭,春节晚会开始即使没有吃完饭的年青人也会放下碗筷,聚精会神地观赏文艺节目。现在又时兴到饭店吃年夜饭代替了在家里团聚。全家人其乐融融地聚在饭桌上的热闹场面几乎没有了;现在又多了手机上网,孙辈们又增添了新的自慰方式, 一人一个手机在津津乐道玩着、看着、笑着,往年围着爷爷奶奶的场面也少了,也许是长大了。
现在鞭炮少了,甚至有的人家根本就不放鞭炮。孩子们也不用“熬夜”或“守岁”,按照正常的生活习惯休息、睡觉了。
唯一还保留着尊老爱幼的习俗,现在是孩子们通过孙辈孝敬老人,老人则给孙辈们压岁钱。家庭团圆的意识还有,也已经不浓了。
我多么期盼即能保留传统的年味,又能使其发扬光大、有序、有效的传承啊。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必威体育网址(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GMT+8, 2024-6-9 18:59, Processed in 0.079957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 2001-2017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