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ne 发表于 2019-1-8 11:13:05

中国制造业转型究竟缺的是什么?

中国制造2025计划提出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制造业的情况,一层层神秘的面纱被揭开,大家逐渐对制造业的生存现状有了一些认知,更积极的信号是,各领域的专家纷纷会诊制造业,提出琳琅满目的改革方案,大家都希望看到最尖端的高新科应用于中国制造业。
作为一个长期的制造业观察员,笔者有幸结识一些制造业的老兵,他们大都长期浸润在制造车间中,对“改革”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却要面对更多现实的无奈,其中一个核心的观点,正如马云所讲:现代制造业不再是工业范畴,它正转型成为服务业,这就意味着,制造业不可能安安静静地躲在实验室里搞研发,或者等着一项新技术慢慢成熟,企业全部的策略必须围绕“客户需求”来展开,而客户需求这个东西又是非常随机的,受广泛的社会元素影响,比如流行趋势会影响耐克、阿迪达斯等服装制造业的订单,而华为/Vivo等智能手机的崛起,又让三星、苹果的订单变得非常飘忽不定,转瞬即逝。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104/6078c38816814741bd1a60ce204e311d.png
在这种大背景下,当客户订单出现时,中国制造业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生产中,忙碌的工作状态会彻底冲淡之于未来的巨大担心,大家都会拼尽全力吃掉客户的订单,这个阶段,没有太多精力做改革;而当客户订单消失时,制造企业又要处理闲置的员工和设备,需要紧紧地捂住自己的钱袋子,毕竟,谁也不敢保证转型之后,订单会接踵而来。
积跬步至千里,中国制造如何冲破桎梏?
如此的恶性循环之下,中国制造正变得越来越尴尬,经营状况越来越艰难。一些制造业老兵朋友感叹:自己浸淫在制造领域十几年,本以为能靠着多年积累下的丰富经验,打造一个铁饭碗,却发现制造业的饭碗比之瓷器更加易碎。面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新科技,他们更多地是敬而远之,一方面,三十五岁的年龄已经不允许自己重新学习编程或者尖端科技,另一方面,这些技术精彩绚丽,却很难落地,制造业要投资这些技术,有可能血本无归,直接挂掉,只能如毒瘾般迷恋着流水线和工人的双手。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104/a6ea79d7b698478f8c8068e04626a973.jpeg
现在,中国制造业面对最大的窘境就是利润率太低以及更低的技术含量,一条条古老的流水线依旧矗立在中国制造的车间内,在这样的生产模式中,活生生的自然人被定义成工具和成本,主观能动性遭遇最大限度地阉割。如此模式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风靡一时,也创造了中国制造的黄金时代,但显然,新一代的员工越来越讨厌这些机械劳动,大家都不愿意如肉鸡一样被限制到一小段的流水线上,于是,自动化的概念深受追捧,以期彻底解放人类双手,一些大型产品的制造,如汽车、彩电、冰箱等已经基本实现自动化,但智能手机、iPad等产品的制造,精度要求非常高,目前的自动化机械手臂,是绝没有能力把一根软软的排线准确无误地安装好的。
此外,自动化的研发难度非常大,中国制造业内很难见到完全的自动化制程,依旧需要自然人辅助完成生产,也就是说,所谓的自动化生产线更确切地说法是“人机结合”的半自动化生产线,企业主除了要忍受自动化的愚蠢、笨拙,还要忍受其大量的Down time。目前的中国自动化设备往往只能满足单一的产品制造需求,一旦订单更新换代,就会导致大量自动化设备淘汰。投资回收期的太过漫长以及不可控制的高风险,常常让制造企业对“自动化”望而生畏,更不要谈什么智能制造了。
现在,有很多技术都能给制造业带来帮助,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等。按照基本逻辑,这些技术可以帮助制造业预测订单,帮助企业主做出更精准的决策,但同自动化一样,它们因成本问题很难落地,制造业的数据量足够庞大,却缺少足够的算法,忙碌的工人甚至不愿意多看一眼挂在流水线上的显示器,更妄论数据分析之类的高级工作。
总的来说,笔者认为,就目前中国制造业的水准来看,不宜大幅度引入高新科技,这些科技所占用的巨额成本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基本运营。相比之下,中国制造业更需要一点一滴的“改善”,一些耐用的工具,或者比较成熟的数据采集系统、RFID等可以直接落地的技术,至于说,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研发任务不应该落在制造业上,毕竟,CEO们的精力带宽、资本容量都非常得有限,更靠谱的做法,应该由国企性质的研究院做专项硏发,独立于制造订单之外做模拟测试,等到技术成熟、成本降低之后,再逐步导入制造生产,谨记,中国制造业现在已无法收纳“不成熟”的高新技术,车间不是“技术培育”的温床。
抢人战略,中国工人能否探救制造业?
除了技术层面的问题之外,中国制业还面临着“人才匮乏”问题,笔者曾经在一篇文章中专门讨论过制造人才的三难问题:找不到、招不来、留不下。因为利润率极低,制造业能给予高级人才的薪水并不具备竞争力,特别是同高校研究所、电商、互联网等新兴行业抢夺人才的时候,基本上都会败下阵来,加之,中国整体大环境都更追捧金融、房地产等行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喜欢呆在写字楼里,而不是满手油污地去研究制造技术,总的来说,中国社会给不了“制造业人才”应有的收入和社会地位,这使得很多高端人才都不愿意碰触制造业,此外,中国的制造企业常常是用工大户,动辄创造数十万的工作岗位,这个属性常常被权臣利用,使之成为消化“低端、过剩”劳动力的工具,如前文所述,CEO们的精力带宽非常有限,面对大量低学历、低技能的员工,他们的首要任务是维系经营环境的稳定,而非大刀阔斧地改革,毕竟,谁也不愿意见到“工人大面积失业”的情况。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104/bf5c38fb8de24512bda7f3ac73f79a3a.png
中国制造业关乎大量工人的饭碗,关系到社会稳定发展,关乎制度、文化和人性,如此重要的行业理应能吸纳更多的高端人才,从技术、运营、规划战略方面做出改善,否则,中国制造业一直会徘徊在基础领域,或者成为一种廉价可悲的“社会工具”。
科技新发现/康斯坦丁

jyyc 发表于 2019-1-8 11:27:33

首先中国人太喜欢创业了,导致竞争加剧,再者国企等单位霸占着利润顶端,还要搞低价竞标,导致企业利润率低。其次客户端强势,欠款严重,信用体系没建好,很多企业被客户拖死。然后缺人才,85后以及90后不愿投身于制造业们更喜欢搞餐饮金融互联网,做着一夜暴富的美梦。最后,中国目前只重视资本,不敬畏技术,任何东西都想推进资本市场,老板套现走人,技术呢?无所谓

xueqingchao 发表于 2019-1-8 11:30:04

我个人觉得,还是缺少国家层面的文化和制度的建设,工业发展特别好的日本和德国, 在企业里在技术传承,传帮带比中国做的要好, 其实,放在80年代之前,这种师徒传承在中国也是很广泛的, 放远一些,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很广泛的, 但近几十年,缺在消失....

技术的传承断了, 师徒传承断了,其实,是文化断了,这样以来,一个技术或一个行业在发展上受影响的,比如你刚学到技术,还没来得及创新,你已经老了, 如果在你年青的时候,师傅教了你, 你可以在中年更好的继承和创新...

另外, 一个重要的原因, 还是文化,师傅的利益和地位在社会上, 企业里没有制度,文化做保障,师傅收入少,失业了, 没有荣誉感,到头来自挖坟墓,所以国家在这方面要大力宣扬, 完善制度建设...

员工福利收入, 在国家层面上要指导企业,员工频繁跳槽,本身就说明了问题, 员工留不住, 也是对制造业一个重大影响,留住了,还要让员工有主人意识, 这又要福利和文化作保障....

前景钱 发表于 2019-1-8 11:30:09

别人做不了而自已能做的。

Venerealulcer 发表于 2019-1-8 13:03:56

钱//www.szfco.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705/15/093232pyss8rhhf78x0msr.png

初涉池中 发表于 2019-1-8 13:39:07

首先国家层面强制淘汰普车,大量使用数控机床,给与企业补贴,活好干,干好活,质量稳定了,有闲钱 了,自然整体水平就上去了

未来第一站 发表于 2019-1-8 14:16:35

‘至于说,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研发任务不应该落在制造业上,毕竟,CEO们的精力带宽、资本容量都非常得有限,更靠谱的做法,应该由国企性质的研究院做专项硏发,独立于制造订单之外做模拟测试,等到技术成熟、成本降低之后,再逐步导入制造生产,谨记,中国制造业现在已无法收纳“不成熟”的高新技术,车间不是“技术培育”的温床。’
这些话很难理解。

LION_CTPJT 发表于 2019-1-8 15:52:06

Venerealulcer: 钱 <a href="//www.szfco.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705/15/093232pyss8rhhf78x0msr.png" target="_blank">//www.szfco.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705/15/093232pyss8rhhf78x0msr.png</a>

瞎说什么大实话

loveskycc 发表于 2019-1-9 08:16:22

xueqingchao 发表于 2019-1-8 11:30
我个人觉得,还是缺少国家层面的文化和制度的建设,工业发展特别好的日本和德国, 在企业里在技术传承,传帮 ...

你说的这个问题要解决需要公司的积累,也可以说公司有自己一套技术积累文化,我们这里多少人会写工作日记的?我相信凤毛麟角,很多人甚至想自己学会本事了变得极其重要可以要挟公司,这都是往错误的方向走

holm 发表于 2019-1-9 11:02:47

产业导向与制度约束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制造业转型究竟缺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