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可 发表于 2008-10-14 04:44:56

一位海外留学生所看到的:“MADE IN CHINA”

今天在课堂上学习一个叫CATIA的软件,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便在GOOGLE汉语网站上搜搜看有没有我要的答案,无意中搜到了机械必威体育网址!

回到家急忙重新打看电脑,这是第一次来到这个必威APP精装版下载。终于找到组织了,狠晚狠晚啊,眼泪哗哗地!
已经看了几篇这个版块的文章了,感觉不少文章跟我前段时间在校内网上写的属一个类型。所以我粘帖过来,让真正专业的前辈们指点指点我这个还很感性的小辈!
我当时给我这个日志起的题目是“我的第二篇MADE IN CHINA”,校内网的同学都是进来随便瞄一眼,觉得长,就都急忙跑掉了,没有仔细看的,回复无非是为了抢个沙发或者灌个水什么的。所以我觉得放这里更合适。


如下:



    记得很久以前,我在我的QQ空间里写过:现在在国外,随处可以见到中国生产的商品,小到螺钉螺帽,大到钢管桥梁;有纯手工的中国各式草鞋,也有高精端各类电子产品…… 当时的我并未对此有太多感触,仅仅是觉得中国的对世界的影响确实很大!

    新学期入校两周以来,我发现我们的很多老师在讲到产品生产加工部分时,都不约而同的把“中国”作为产品初级加工市场的代名词。每当听到这里,我都无法跟随老师的思路继续往下分析,而是开小差去联想很多有关我们国家商业侧重点方面的问题!(由于我的专业是机械制造,并非国际贸易或企业管理之类。所以我的很多观点仅来源于我个人的逻辑推断,并非是在这里搞自己的贸易学士论文!)

    我的理解很简单,世界很多大企业把工厂建在中国,是因为中国很多条件对他们极为有利,比如说:廉价劳动力,轻视污染以及对外企引资的全方面优惠政策……

    这些对于中国来说,我认为唯一的“好处”仅是刺激那个GDP。太过注重眼前的“成就”,这对中国的长远发展是百害无一利。而那个“好处”也仅仅是政界人士的私有好处,因为GDP是他们的“政绩”。

    回归正题,MADE IN CHINA。我用一个青瓷花瓶举例:

    产品的生产环节包括初期的市场需求预测、产品构思与设计、生产加工、产品的包装与宣传、产品的管理与销售……
    一个外企,对于这5个基本步骤,他们往往仅会将生产加工环节放在中国,这样单凭这一环节,MIDE IN CHINA就完全有资格被刻在花瓶标签上了。
①从利润角度来分析,如果说一个花瓶的利润是100欧元,五个环节均摊,中国部分也仅仅分到五分之一。但事实上,由于我们劳动成本较低,国内厂家竞争激烈等原因,我们甚至拿不足这五分之一。一个MIDE IN CHINA的产品,80%的利润跑到了外国人手里!
②从技术角度及人力资源角度来分析,五环节中的生产环节,技术含量是属较低的,生产厂家往往倾向于聘用动手能力较强的专科毕业生。在我国,这样的企业占多数,这也是为什么大量本硕毕业生待业的原因之一。而另外的4个环节,外国企业却可以在他们本国聘用大量的市场营销学,设计学,广告学以及经济管理学的毕业生。
③从环境角度分析,很显然,五环节中唯一污染环境的一节放在了中国。

    很多中外合资企业都是运用这样的模式来运做。我们挣到的钱远比老外挣得辛苦。由此看来,GDP在中国是一个无意义的数字,但却不知为何,所有的人都会去为这个数字卖命。我们的GDP一直在迅速攀升,但均到每个老百姓,我们的生活却是越过越难!

    谈谈关于我们的科技产业!

    美国以他们的军事航天技术自豪,日本以他们的高精锻电子技术自豪,德国以他们的机械工业自豪,瑞士以他们的实用的职业教育自豪,我们中国以我们的四大发明而自豪。

    我们喜欢怀旧,我们也喜欢追求表面的东西。有人会反驳我,我们国家的航天技术不是很发达吗?我不屑直接回答这个问题,我只是想问他,我们中国有哪些先进技术很成功的产业化了?先进的技术是用来造福人类自身的,不是用来和别人攀比或显摆的。美国大力发展军事是为美国国民谋福利(当然我不是赞赏他们去侵略别国资源),日本、德国他们的电子、机械产品以很高的价格出售给别国,瑞士的教育让他们的国民成为富翁,。中国的愤青们还在和韩国纠缠指南针是谁发明的!我不是不重视历史,而是我更注重现实。我们过去的历史固然辉煌,但这不能成为我们滞留的理由。我们要向前看,要去追求更实在的东西。

    我们的产业结构混乱,但很多人并未意识到这一点。有些人虽然已经意识到,但是他们更注重快速获利的途径。我们的政府对此调控力度也过于微弱。力度微弱不是因为政府不明白“产业结构宏观调控”的重要性,而是由于政府的痼疾,贪污腐化现象的存在,政策难以落实!

    我继续转回我的话题:我在国外见到的电脑以及周边这些高精端产品,90%中国制造。(当然,我在这里提一点:这并不能体现我们的产业高科技化,因为这些技术不是我们的,我们只是单负责装配等环节。比如说电脑CPU,美国是不会把技术告诉中国让中国去生产的)   中国制造的苹果笔记本,在中国的售价约等于在外国的售价。而在中国,原装进口的美国福特轿车的售价,为什么却高出美国本地售价N倍呢? 这就是我们国家需要进步的地方。这也是对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商机。我们需要奋斗。

    我们现在学习机械制造期间,老师们的焦点词汇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质量和创新。我们的第一节生产制造课,老师用很鄙视的语气说到中国一些企业生产的某零件质量很差。(当时他还不知道下面有一个中国人,其实即便他知道也无所谓,因为我不是愤青。我很赞同他的观点,事实就是事实).用“鄙视”这个词其实也不为过,因为在他们看来,那些生产商敢出售出售残次品,那需要很大的背弃道德的“勇气”。企业若不能从国内那种涣散的商业氛围中挣脱,便会永远沉死其中。(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骂我崇洋媚外,吧国企说的一文不值。其实我也不是一概而论,比如说我们的海尔,他们凭借他们对质量的严格要求,成为中国值得骄傲的品牌之一。)关于创新,这里我主要指技术创新。我记得国内当时热播的一则轮胎广告,他们的广告词不是他们的轮胎性能有多好,而是是他们的轮胎销量有多高。 去年暑假我去参观米其林博物馆,他们的工作人员讲稿内容的侧重点是他们产品生产的先进技术与优越工艺。记得当时有一个态度傲慢的讲解员另大家很扫兴,但我认为他是在为他们的企业骄傲!

    以上文字皆来自于我对这方面领域的最初理解,以后还会接触到更多的东西,观点会延续,也会转变。希望能吸取一些国外比较好的方面的东西,来运用到将来的工作当中。现在还比较理想化,只是在夸夸其谈,夸夸其谈总比什么也不谈好点吧!

    关于回国给亲朋好友带礼物,我觉得带吃的东西比较好。因为用的东西一不小心就买到中国货了。既然来了法国,就应该给大家带点纯法国的玩意儿!

    把这篇日志放在校内是因为我的在这里的日志太少了,可怜一下这里!

后“旭”:
   身边一些刚刚毕业的朋友,纷纷开始了他们的创业经历。在他们的刺激下,我也常去关心这方面的事情。他们比起那些“风浪人士”,少的是经历与经验,多的是扎实的知识,让他们去打拼吧,他们以后肯定很成功。 而我,跟他们比起来,少的是全部,多的是漫长的等待!


[ 本帖最后由 憨老马 于 2008-10-14 06:45 编辑 ]

憨老马 发表于 2008-10-14 06:33:11

楼主您好!
文章写得很好,道出了国内机械行业(也不尽是本行业啦)的一些痼疾。
您身处异国,又同处一个行业,希望多写一些我们机械行业与之相差异的事物,好让我们也学习学习。
谢谢!:handshake
(题目应该改一下啦)
还有,最后的应该是:“后续”吧!:lol
有空请到必威体育网址后花园聚聚!:handshake

[ 本帖最后由 憨老马 于 2008-10-14 06:35 编辑 ]

大成若缺bj 发表于 2008-10-14 22:20:41

海尔的东西只能达到楼主老师关注的质量和创新两个要求中的前一个,海尔的东西很多都是直接抄袭别人的,不光是海尔,具有完全原创性的中国本土机电行业企业实在是太少太少了。

老徐 发表于 2008-10-16 14:24:20

我们现在的所谓大部分技术,只不过是应用性技术,就好比用WORD打字的文员,我们真正需要的技术是研发性技术,需要象微软核心研发工程师这样的人,这些人才是真正把人这个概念无限放大的
看一看我们的专利,大部分是实用新型的专利,有多少创新性专利,国家星火科技奖里有几个是机械行业的?

扬天测量 发表于 2008-10-16 15:41:50

:handshake 很多地方同感

arminyang126 发表于 2008-10-26 15:14:44

:handshake ,学习了,也能感到我们这个行业新的东西太少,是我们太懒惰了吗,还是什么原因,:Q

无锡锡通 发表于 2008-10-27 09:34:29

中国要发展就要靠外力的情况也在逐步退化,相信不久的将来他们会依靠中国的力量发展企业,也许这次的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好的机遇.......

td1313 发表于 2008-10-30 15:32:47

一滴水,在大海面前是那么的渺小,即使那个水滴想做些什么,但往往力不从心.但大海又是无数小水滴组成的,国家要做的是把这些小水滴有效的组织和应用,这样产生的效果是不可估量的.:( 希望,盼望国家早日能把这个作用承担起来:lol :lol

重工业 发表于 2008-11-1 13:35:12

回“憨老马”

楼主的“后“旭””应该是“后起的旭日”之意,是说有一批新人将要升起。而不是错别字

landking 发表于 2008-11-1 21:47:00

文章写得很精彩,很有同感。:handshake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一位海外留学生所看到的:“MADE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