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nerealulcer发表于 2018-11-4 12:22:54

zmztx 发表于 2018-11-4 12:01
“另外你说的什么齿轮,轴承,船舶什么开发,SW,破衣i,UG都有这功能啊,不然幻影2000怎么上天的?小短 ...

齿轮强度校核大小软件都有,专业级的很多,不是集成模块化的也不需要,就一个电机带动几个齿轮,你去搞个校核软件,大炮打蚊子。真正需要用的是那些超大体量的公司,参考西门子,控制方案涉及工业方方面面,但是他们不可能为了你一个核电项目的控制,把完全不需要的电厂控制给套进去一样,你要才有。SW2014版本安装一套是4万,UG是11万多还是阉割版的。不是没有,是你不知道。有些你开发了没用,市场都没有。比如之前炒的圆珠笔芯的头子,前脚说没国产,后脚就有了,然后呢?一年需求量就这点,投资回报不成正比。

未来第一站发表于 2018-11-4 20:36:07

本帖最后由 未来第一站 于 2018-11-4 20:37 编辑

计算机在中国大面积才普及几年?基础在哪摆着呢。

zmztx发表于 2018-11-4 22:09:16

本帖最后由 zmztx 于 2018-11-4 22:28 编辑

Venerealulcer 发表于 2018-11-4 12:22
齿轮强度校核大小软件都有,专业级的很多,不是集成模块化的也不需要,就一个电机带动几个齿轮,你去搞个 ...
这个东西不能凭想当然,也不能被现有的商品软件所迷惑
现有的CAD软件,的确有带齿轮设计的功能,但是十分简单。对于变位、对于强度,但凡要求高一点就不行了
UG,确实有不少软件,我印象大约有十几个,但主要集中于工业工程,而不是机械工程。其他如pro/E情况也差不多。
关于齿轮设计的专用软件,有,但是深入到工艺阶段,基本上就没有了,因为到工艺阶段必须和企业实际情况贴合,不可能有普遍适用的软件。
这类软件的用户,多为成熟的制造企业。什么叫成熟,比如造减速器,几十年下来都是这东西,而不是今天造减速器,明天造自行车,后天又去造自动门。
对于成熟企业,都有一套成熟的制造管理方式。比如用滚珠轴承还是滚柱轴承,其实很难讲哪个绝对好。当人家多年使用滚柱轴承,总结了一套保证性能的方式。于是开发这家企业的设计、工艺信息化系统对滚柱轴承就需要格外关照,需要把人家积累的东西融合进去。由此也能看出为什么要量身定制。
还是以齿轮传动为例,在强度计算中,如果按照以往方式,可能要先计算出弯曲强度,然后再校核接触强度。但如果引入现代设计方法,采用等强度设计观念,这样的设计思路带来的好处是可以节省材料(你见到的齿轮专用软件就不见得有此功能)。而等强度又可以细分为单个轮齿的接触/弯曲、大小齿轮的等强度、各个减速级之间等强度。从实际出发,工程上谁也不会要求达到绝对的强度相等。那么就需要取舍。而怎样的取舍还要看企业制造条件。如果你有台值三四千万的磨齿机,那你可以接6级以上精度的齿轮。这时强度就需要精确计算(相对于精度低的),甚至还要修型。但是对7级以下的齿轮,谁的不会觉得这个东西有必要。显然,还是要量身定制。
上面讲的简单,但涉及的是制造企业信息化的核心内容。对于工厂来说,所有的工作(接单、排计划、质量控制、成本核算等)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展开的。只有当核心内容经得起推敲(合乎数学合乎逻辑)其他工作才站得住脚。理解了这点,就能理解为什么UG、pro/E等的套装软件里为什么都是工业工程的软件,而没有机械工程的软件。

再说说开发难度
难度有很多种,集成,难度高,而且没有尽头。尤其对于大型企业,集成耗资巨大,当然也有软件公司漫天要价的因素。比如MES系统,这个根本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系统,要价是几千万人民币。
再有就是前面提到的“核心问题”。这个对专业程度要求特别高。举个例子,在开发中遇到棘手问题怎么办?
从实际出发是绕着走,不是去死磕。但是,必须做到不违背科学,不给以后埋雷!这既需要扎实的机械功力又要有丰富的经验。
我们知道,机械工程师要达到经验丰富程度,大概需要十年到二十年。这就出现问题了,十年以后、二十年以后,你的数学还能记住多少?
数学之重要,是因为在解决核心问题之前,所有问题统统要建模。这可比设计要难出一个等级。数学必须好。这样的人,很少,差不多都是著名大学的毕业生!
然后才是计算机软件问题,怎么组织数据、怎么设计界面、怎么设计导航(这需要机械和软件很好的结合),等等。
问题很多,最好自己去实际中具体操练一下。当然,如果你能胜任这种工作,工资高是肯定的。

tuidongzhe发表于 2018-11-4 23:53:51

zmztx 发表于 2018-11-4 22:09
这个东西不能凭想当然,也不能被现有的商品软件所迷惑
现有的CAD软件,的确有带齿轮设计的功能,但是十 ...

我们公司就是做UG,Solidworks等三维设计软件二次开发的,或者说软件定制。利用这些三维设计软件提供的接口API,就可以进行相应的开发,其实对于软件开发人员的开发能力要求并不高,很多都是刚毕业,甚至以前没有学过C++,C#这些编程语言,就投入项目边学边做了,当然项目核心开发人员必须很强的开发能力和多年开发经验的。
做三维软件定制开发的资金投入也没有那么高,也可能目前的项目都不算太复杂吧。就我参与的一个项目来说,尽管项目成本不大(但项目压力还是比较大,经常加班加点开发),但对于客户设计效率提升是非常显著的,据我观察可以提升80%,设计人员也都用定制的软件处理订单业务,谁不愿意用效率高、又省事的做事方法呀。

zmztx发表于 2018-11-5 06:54:36

tuidongzhe 发表于 2018-11-4 23:53
我们公司就是做UG,Solidworks等三维设计软件二次开发的,或者说软件定制。利用这些三维设计软件提供的接 ...

资金需要没那么高,我觉得实际情况就是这个样子
至于说对开发人员的要求不高,实际情况不太一样。如果是单一要求,比如只是齿轮设计,要画齿轮齿廓的细节,特别是出现根切后还能画出准确的齿廓;要能计算各种强度和概率,等等。这些只要在学校里学得扎实,经验差点也可以完成。但两个项目合在一起,比如设计+工艺、三个项目,如设计+工艺+排计划,这可就难了。哪怕是你在学校读了十个博士也够呛。主要是遇到问题绕着走,不知该怎么掌握分寸。
除了实现要求的功能外,最关键的是永远保证正确。这是对机械工程师最基本的要求,同样也是对应用软件最起码的要求。要想达到这个要求,难度非常大。所谓永远正确,一是审图不出现错误(别小看这个要求,手工条件下这可比登天还难。计算机条件下,要保证在各种稀奇古怪的要求下还能做到,同样不容易);二是试验验证,这对很多人来说心里都发怵。所以真正较劲的是机械模型是否对,写代码还是其次的

Venerealulcer发表于 2018-11-5 08:08:35

zmztx 发表于 2018-11-4 22:09
这个东西不能凭想当然,也不能被现有的商品软件所迷惑
现有的CAD软件,的确有带齿轮设计的功能,但是十 ...

涉及到工艺的软件,你的意思是把你齿轮的参数输入就跳出来这个齿轮的工艺?
那麻烦您举例,普通产品的工艺软件有哪些?国内外都可以。
据我所知AX系统算是完善,也只能依靠人来进行输入。

anflylove发表于 2018-11-5 08:25:03

工业对应专业软件 投入太大,预期收益太低, 像你们天天用的windows 发帖这玩意 还有 excel表格这些东西,看上去不起眼的玩意 投入的都是天文数字,而且有些产品搞了 快30几年,再去构建这些基础设施 不太划算,而且这些软件的市场就那么点大,是一个可以看得见且固定的市场,买得起的肯定都买了,买不起的用盗版 你也无可奈何,最主要的是当下世界已经过了那个构建基础工具的时代了,你再去构建这些基础工具 基本上是头破血流。

本人从机械专业毕业,现在已经转行做开发了,一点小见解。

anflylove发表于 2018-11-5 08:28:47

zmztx 发表于 2018-11-5 06:54
资金需要没那么高,我觉得实际情况就是这个样子
至于说对开发人员的要求不高,实际情况不太一样。如果是 ...

资金没那么高,是因为你们做的是插件的东西,不是平台化的工具本体

远祥发表于 2018-11-5 08:58:12

现在IT行业的工资高,而且还有1024这个节日,可见社会对于它们的重视度!

zmztx发表于 2018-11-5 09:05:12

本帖最后由 zmztx 于 2018-11-5 09:13 编辑

Venerealulcer 发表于 2018-11-5 08:08
涉及到工艺的软件,你的意思是把你齿轮的参数输入就跳出来这个齿轮的工艺?
那麻烦您举例,普通产品的工 ...
在“大批量定制”中,需要设计+工艺+排生产计划
大批量定制,既想要大批量生产的低成本,又想要定制生产的多样性。实现的关键就在于“成组技术”,这是针对机械制造的
具体说,虽然零件种类多,但是他们多为形状特征(3DCAD软件中的概念)相同,尺寸不同。在加工中通过柔性工装夹具和数控机床参数调整,基本上可以做到像大批量生产那样来组织生产。装配的意思差不多。
这中间有个环节,就是如何在订单中把所有零件中相同的形状特征找出来,而且是事先设定的可以在同一台设备上用相同的柔性夹具的零件族(特征族)。这就是机械设计+机械工艺要解决的问题。
这些找出来后,就要让这些零件在各个工作中心处排队。这就是排计划要解决的问题。注意,用现有ERP中排产方式不行,因为那是以确定性思维指导的排产,这里必须用非确定性思维指导。
具体如何实现就不说了。方式不止一种。我的体会就是千万不要追求玄而又玄的玩意,怎么实在可靠怎么来。

“涉及到工艺的软件,你的意思是把你齿轮的参数输入就跳出来这个齿轮的工艺?”
输入设计参数,最后出工艺文件、出生产计划。基本是这个思路。如果要做到完全自动,就不要考虑通用,将特定情况运用到极致。当然,就算这样,也不一定能全自动。重要的是保证系统能闭环运行。系统包括生产制造,目前的ERP(包括价格昂贵的MES)无论从原理还是实际运行,都不能实现闭环运行。这里只讨论机械制造。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是不是中国人不适合做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