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利润,才是最大问题
2017年马上就要结束,工作七年半,待过五家公司。私企、国企、外企,最大的感受是一定要在一个产品利润高的企业,要不老板为赚钱只能压榨员工。比如以前待的外企,产品毛利率高的50%,至少也20%以上,在全球市场净利润5%,在国企备件毛利润能20%,整机10%都敢接,年终算账利润不知道怎么来的,待的第一家国企,就是这样一年说盈利1%,等换个领导,亏两三亿,然后倒闭。今年通过去产量环保原材料价格是上涨啦,但是做的设备没涨,哎。领导要求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但这个需要脑子,依靠知识投入降低能源物质成本,可惜我们没有啊。
木有办法材料疯长 可是客户想着 你这边继续降价 “年终算账利润不知道怎么来的”成本没控制好? 选企业好,首先你得选择一个比较好的行业。企业好坏有时候你在应聘前缺少信息。但行业处于风口还是夕阳产业较好判断。 如果一个人以自己穷为理由,不读书也不跟师傅学习,就想找高薪工作,我们一定会说他异想天开,好高骛远。
可是,一个公司不肯多投入,生怕给员工培训,生怕牺牲自己的盈利买好工具,好软件,那为什么大家都觉得这是应该的?都觉得这公司利润低,所以怎么克扣抠门都是应该的?
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公司运营有问题,员工都跟着公司提心吊胆,怕哪天又要找工作 没利润的背后是无形价值,无形价值包括核心技术品牌势能和变相垄断的生态,每个行业都有朝阳时期和夕阳时期,朝阳产业利润自然大,但是不可能一直朝阳,到某个时间就会进入夕阳,我国很多企业没有核心技术,都是根据国外设计或者模仿别人在混饭吃,等到自己手上的时候也离夕阳不远了,而哪怕到夕阳阶段很多外企仍然可以拥有客观的利润,这就是品牌势能,另外外企有几个优势,首先行业预见性强,毕竟掌握着世界发展的潮流,把握最顶层设计,新技术和新风向能够快速介入,其次管理弹性大,进入中国的外企都是规模型的,可以随时根据需要裁员和招人,而且能以相对便宜的薪水找到最优秀的人,有一系列阻断风险的经验和手段,没有这个瓶颈加上技术流程化和核心技术控制力想怎么干都行,以此来保证利润,这就是企业文化的魅力和历史的积累形成的独特话语权,第三外企背后的网,通常来到中国的外企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不仅和同行业或者跨行业的国际大企业是一个整体,而且自己也是一个生态,这个生态系统里哪怕你所在的分公司不赚钱甚至亏钱,只要集团赚钱就可以了,如果其他公司想代替你的分公司产品首先就是要亏钱,这就注定了不可替代性,这种现象可以理解为变相垄断。。。 靠知识投入降低能源物质成本,这个是研究院做的事情了:D,做设备的利润不如我们汽车零部件行业啊 中国企业普遍的诚信不高。做配套关系不到位要钱难要,做产品的没拿手的产品,服务不行。所以最后赚钱的还是倒爷。 嫌穷爱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