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工业,必须要先解决了‘玩着玩着就跑到底下去了’的问题,
上午又谈到了国内工业现状的问题,,俺说,对于国内工业,想玩好了,我们必须要先解决了‘玩着玩着就跑到最底下去了’的问题,这个‘跑到底下去’的问题,只要一冒头,就把国人自己给害死了,
早年我们不会缝鞋,也许现在年轻人不理解,90年代初,世界上没有中国人缝的鞋,后来我们能缝了,但也没有任何意义,现在缝不了了,萧条了,人家意大利还在缝鞋,原因就是我们不能‘往上走’,走着走着,就自己掉底下去了,
各行业都类似,以前不会装计算机,现在会了,会了如何?也是掉到最底下去了,哈哈哈。
早年国内每年20万大学生,大家都抱怨招的少,现在多了,700多万,但多了又怎么样?还是掉到底下去了,念四年大学,基本计算、查表的技能都没有了,更甭轮跟IIT竞争,
也许现在新毕业的大学生笑了,说IIT是个什么东西?俺说,是因为你没有遇到过IIT的家伙,
俺就是土生华人,知道自己的先天性致命弱点,就是‘不自觉往最底下跑’,是有这个倾向的,有时人家劝说都未必管用,常常要告诫自己,又要往下跑了啊!
我们不解决这个‘自己往下跑’,有什么先进设备,都是白扯,任何效果都没有,
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不落泪呗 占楼。我开始整理笔记才意识到秒流量是贯穿这整个过程的核心问题。不论是飞剪还是下压或者是卷取。年轻要努力,但是不是瞎忙。我,读了很多东西才意识到这点。读书让我觉得有货,起码心里不是那么迷茫了。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 占个座,IIT是印度理工的简称。我们的基础技能是自己主动丢下的,红毛的软件大多数人只会按钮,但是结果对不对不知道。 本帖最后由 小哈五 于 2016-6-23 11:59 编辑
念四年大学,基本计算、查表的技能都没有了
这个技能我知道在那来练习,就是机械设计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这两个算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大部分课程设计是设计减速机,有一类书是减速机课程设计实例,还有减速机设计图册,慢慢看能看懂,但实际计算,我观察我周围大部分是照办书上例题的参数,我必须承认自己不行,我查了,但是没耐心算下去,尤其是齿轮的计算,轴的计算非常的经典,先把轴转换为力学模型,然后画集中力,载荷,然后画弯矩图,确定危险截面。。。。
我想读大学还是要看书,看不同专业的书,可以局限在工业范围内,形成跨学科思考,不能学机械的就知道机械有什么知识,还需要看电气,计算机,材料理论,材料加工的书,形成一种综合思维。重要一个就是养成终生教育的思想,每天都看一点专业书,日积跬步,总会进步的。
我其实什么也不会,我认为我看书是养成一种文化氛围,这个文化氛围我应该感谢998大侠和我发现的工业生产的视频,形成氛围渐渐产生了一点兴趣,然后每天一点一点的寻找资料阅读。把个人业余休闲的时间放在这上面!
哈哈哈,大侠,貌似以前有个口号,叫“多快好省”,都是做基础工业的,现在改成“几点零”了。浮躁啊!!!干的是工业哈。 前天下午看普渡大学MAHA流体中心2015年度报告,报告的最后部分列出了2个小组的学生名单,其中一个小组14名学生中7名来自印度,1名来自中国,另外一组中印学生3比3,两小组合计,印度学生是中国学生的2.5倍,且多来自印度理工和韦洛尔理工。
这个数量对比是个案,但是管中窥豹也有一定意义。从短期来看,印度工业在产量上很难超过中国,但是培养了一批精英,若干行业的技术已经超过了中国,假以时日,印度工业或许会成为中国的强劲对手,就算其本土工业没有发展起来,其工程师来华也会抢走大批饭碗。
不谈为国效力,即为自身生计计,我辈当自强。 跑着跑着就掉下去了,还算好的。
公司还没开张,先琢磨着大降价销售,这不是创业,本身就是烧钱挖大坑。
中国老板,跟利润率就是天敌。 人,多有惰性,如果没有激励,或者没有恒心,估计多会这样。
所以说,不管做啥事,能长期坚持下去的,很不容易。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