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呆
发表于 2016-5-5 20:51:57
说说我混的汽车行业:
做到同等质量。是绝对不可能。
零部件供应体系。利润体系全部被外资控制。
整车制造中的。焊接车间。涂装。全部进口。冲压万幸有济南二机。总装车间利润很少。
新车型研发。也全部靠洋鬼子支持。国内的人力成本要综合来看。大家比人力。往往都忽略了高端人才的人力成本问题。
质量类同。做到比洋人便宜。就必须能脱离洋人。一旦脱离不了。成本必然高出洋人。这是很简单的数学算法。
而被洋人打反倾销。是洋人还不想脱裤子。和你比杀价。真比杀价。肯定杀不过别人。
而必威APP精装版下载偶尔出现做到同等质量。价格还便宜。是少数个体。超过洋人。其产品所依赖的供应链不复杂。
再有就是八爷你为什么能达到98%的德国鬼子水平。成本才可能超过德国鬼子。
这也是依赖与你的技术成本。而你自己是老板。如果你给别人打工。要做出这样的高强度齿轮。开出的价码必然高于同等技术的鬼子。
这就是八爷自己所说的物以稀为贵。
再越是高端工业品。核心人才的成本比较。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而国内的核心人才。数量、质量。必然和国外没有竞争力。导致与产品必然不可能便宜。
negtive
发表于 2016-5-5 21:47:29
我觉得不会,因为是两种不同的达到质量目标的方式。国内我觉得要达到足够质量,最后要么走了“通盘外采”,要么就是“万里挑一”。前一种,人家说价钱,后一种成本下不来。
但是国外的东西为什么能在工业化体系下达到高质量,我没见过实际情况,我猜是不是每一环节都严格标准化执行,配合数学统计这样。
蓝蓝的猫
发表于 2016-5-5 21:50:07
在某些领域还是有可能的,以我关注的奇瑞汽车为例,发动机,变速器是自己的,在人工成本低的情况下,做出的车并不比外资同等价格的质量差。安全配置和多媒体配置比一些合资品牌都要强。价格只相当于合资的80%甚至更低。笼式车身,后轮独立,带ESP,高屈服强度的钢材。这既是性价比高的东西。只是在装配质量上还有欠缺。合资车一样多,我大白的老帕萨特每次回老家,放我家院子,总是会漏油,问为什么不修,答修不好。我单位的两辆奥迪Q7,一直烧机油。没人爱开它。现在分公司的R350,我经常坐,每次过坎,左前轴都会响。汽车之家对国内各单个车的质量评比,艾瑞泽7是排在第2位的。
安身立命
发表于 2016-5-5 23:22:05
鬼魅道长 发表于 2016-5-5 17:33
我能做便宜了,14年北京埃森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德国厂家(当时正处于没事做阶段,到处闲逛,还在坛子里发了找 ...
8爷,插件机国内市场有出路么,
rusher1221
发表于 2016-5-5 23:27:39
本帖最后由 rusher1221 于 2016-5-5 23:32 编辑
这个其实要看你是从什么地方切入。比如,金切机床通过零部件进口,自主设计,质量不难达到德国人的90%;成本估计也就50%左右。
高层破局的思路似乎是,消费终端产品补贴/关税,零件端自主,然后鼓励从零件端进入部件端,站稳脚跟后取消消费终端产品的补贴。
现在难点是,靠近消费端的机械产品国企太多,补贴得过分;而这些补贴大部分进了老外机床厂的口袋。
如果扶植具备设备研发能力的零件端企业(更理想的是扶植设备企业进入零件生产)在使用设备过程中提高设备质量,再用高质量设备保证高质量产品,不难实现良性循环。
最近沈机,大连机床似乎也有往这个思路转向的意图。怕的就是没几个人真玩,到了还是忽悠个政策补贴。
常州老板收购埃马克50%股份,然后自己做高铁车轮;也是好思路。
bfkt
发表于 2016-5-6 08:59:13
终于有看到大侠的帖子了:lol
一重科技
发表于 2016-5-6 09:09:33
国内批量化,流程化等东西,都不完善,性能达到一样,肯定成本会高。
shootbomb1
发表于 2016-5-6 10:20:42
rusher1221 发表于 2016-5-5 23:27
这个其实要看你是从什么地方切入。比如,金切机床通过零部件进口,自主设计,质量不难达到德国人的90%;成 ...
朋友,你这样说,就是知乎体了。
对于质量90%成本50%,你真要谈这些,首先要明确一个明确的对象或者载体,比如磨床车床镗铣床,脱离这些载体泛泛而谈,那就是知乎范耍流氓。
国内机床企业一直是走的买部件,抄结构,然后组装,想赚低成本的人工的钱,想在夹缝里求生存。
大型国企对新产品的态度,强调的是“做出来”,因为一旦做出来了,结构上看过去差不多,就是“研发成功,填补空白”,一来可以获得补贴等的实际利益,二来可以借此拉高国外机床的进口成本比如关税,三来可以“鼓励”外资来“合作”。
但做出来毕竟只是做出来,退一步说,技术“认可”并不代表市场认可,客户都不是瞎子,该买谁还会买谁,这些机床企业自己也清楚。
你指望他去自己搞研发设计,人家才不那么傻,也没那能力。
现在这行不说能独立搞设计的人,稍微懂一点,能直接和老外正常技术沟通,中途不上厕所的人,基本都在外资,或者自己单干。
原因很简单,钱,给你2倍现在工资挖你,你可能还会说我很爱国爱企业。
那5倍呢?这时你会发自内心,可能还有点不好意思地红着脸说:我真找不到什么理由可以拒绝。
了解一个人能力也不难,不用很高深玄虚,就谈日常工作接触的东西,再了解下人家经历,就能明白。
老外也不傻,不管老外管不管中国国情,人家至少是很了解中国市场的,至少比我们中国人了解中国市场。
你压我成本,我就提价呗,羊毛出在羊身上。
而国家,一方面用从我这种起早贪黑在街边卖拉面的穷苦百姓身上收来的税补贴给了国企;一方面又从进口环节多收了税。
这样下来的结果,就像明朝那些事里描写的,交战各方很默契地“打活仗”,真正吃亏买单的,只有我这样起早贪黑卖拉面然后老实纳税的穷苦百姓。
IORI23
发表于 2016-5-6 11:13:08
红毛也不是万能的,里面也有滥竽充数的家伙,手机巨头公司,发给我们的文件我统计了一下(其实就是两种类似的不同型号的产品,但是有细节的明显差异)13次文件,有5次里面两种产品造型混杂在一起,和发过来的邮件主题相背离。而且均不承认错误,每次以有新的更新将上次的错误弥补而不提及自己的失误(邮件里有自己的boss)。虽然这些东西未涉及到什么高深的技术,纯机械设计的角度看,这样的人也能在大公司谋求一份职位,对这个公司的后续发展极为不看好。。。
houbaomin0620
发表于 2016-5-6 11:25:57
本帖最后由 houbaomin0620 于 2016-5-6 11:37 编辑
给前老板设计的一台设备,有一根传动轴,材料选择为42crmo。
做了受力分析,由于轴在工作时,主要承受,交变弯曲应力、剪切应力、传动动载荷、冲击应力。工作中这些不同的应力作用,会产生不同的失效形式,有疲劳磨损、断裂、疲劳弯曲断裂。
所以不敢大意,写了一份热处理工艺流程设计书。加工流程为。锻造毛坯、正火、粗车、半精加工、调质、中频感应加热淬火、低温回火、精加工留磨削余量、磨削。锻造工艺设计、预备热处理正火工艺设计、调质工艺设计、终热处理中频感应加热淬火、低温回火工艺设计。里面都包含了温度、时间的工艺曲线图。
整个流程有20多页昨天发给了给了他们,今天那个负责生产的就给俺打电话,说,你那么弄那行啊,太贵了。直接棒料车完,淬火就行了。俺说,出了事故你负责吗,你能出个负责的责任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