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天花板 发表于 2016-4-13 21:32:07

新常态迫使中国泵企三年内锐减30%

中国泵业经历的20多年的大发展是低端产业模式的大扩张,简单概括一下基本经历了四个大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建国初期,在前苏联专家的援助下,并通过我国第一批泵业院校老专家和十大国营泵企工程师的共同努力,初步构建了新中国的泵业基础。

第二阶段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特别是七、八十年代,为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国家花费了巨大财力引进了一大批国外先进技术分门别类的注入到各大国营泵企中,通过消化吸收形成了一大批成熟的系列产品和标准,这些产品和标准至今仍然成为我国泵企的支撑技术和产业标准。

第三阶段就是改革开放后,外资泵企纷纷涌入中国,几乎是疯狂的广泛地收购国有泵企的股权,特别是狼吞了国家经过三十年构建的最优质的泵业资源、市场和人才。众多国有品牌沦为国外甩弃的老弱残兵的拥有者和坚守着。嗅觉敏锐的大批民营企业家视国有老品牌为珍宝,争先强得外企留下的残羹冷翅发展自我,催生了大批今天的民企,民营企业家因此获得了大发展。

第四阶段就是今天泵业国外泵企与民营泵企并行发展,争夺地盘的格局。今天的中国土地上世界前十大泵企在中国都有自己的工厂,他们的独资工厂或占据主导权的工厂几乎占据中国泵业90%以上的高端市场。民营企业在中低端市场也获得了大发展,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了万家泵企,数百万从业人员的巨大规模,壮观异常。

2015年中国经济新常态已经足够促使泵行业从业者感受到泵业寒冬的逼近或已经进入。2015年中国国内至少占30%的泵企销售量下滑30%~40%。大家不禁惊呼泵业寒流为何来得如此凶猛?措手不及呢?这里有一句话应该为企业家所铭记的,那就是企业发展路径应该与国家现阶段经济政治发展的大政方针相一致或相向而行,否则必遭自我灭亡。当今中国连“人民币”都严重过剩,几乎每个产业都严重过剩,特别的是低端产品严重过剩,而高端市场国内份额严重不足,难道还有什么可以以低端幻想的机会或守旧不死的。变得快些尚可重生,脚步稍慢、主张迟疑必将消失于业。

中国经济今天的新常态告知泵业的企业家必须清醒的是:

1.低端的中国泵业产业没有明天。

2.今天至少80%的中国泵企无论技术、管理,还是生产方式等与世界一流泵企相比仍然差距三十年。

3.靠劳动力成本、工时成本优势的泵企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4.无论是国有泵企还是民营泵企的企业家可以真心的问一问自身泵企的核心竞争力在哪?存在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在哪?特别是未来价值在哪里?这是必须清醒认识的。

新常态下中国泵业如何发展?出路在哪里?一句话是“顺势而为,变革产业”,具体地说简述为如下三点:

1.重构行业价值体系

无论是泵业学者、企业家、工程师,还是用户都应有发展提升我国泵业产业责任的高度,彻底改变急功近利、三心二意、随波逐利、浮躁噱头、虚业造假、求奖求荣、崇洋媚外,而应回到脚踏实地、热爱本行、尊重职守,特别是坚定的重构行业价值体系:重构产业责任、敬业精神、从业技艺、治学求真、虔诚专心。

2.客观认识、积极参与行业并购重组

当今中国绝对不容许也不需要有万家泵企共生共荣。中国需要的是不超过100家自主影响力品牌的泵企,每个泵企在全球有5~20家工厂的全球分布格局,形成全球泵业影响力。根据统计数字,2014年中国前十名泵企的销售额总和还抵不过1998年美国一家泵企的销售额,并且中国前十名的泵企中还含有三家上市公司。我们一些人欣喜雀跃、豪夸自诩的泵业制造之强国地位只能是自我欺骗、自我欣赏罢了,殊不知我们仅是井底之蛙,弱者逞强而已。

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必定在三年左右的时间内迫使中国泵企数量锐减30%左右,五年时间灭亡50%大批的泵企才是产业正常的态势。那么,现存泵企的出路如何呢?

1)对于根本没有竞争力、没有核心技术和完全低端的泵企,出路就是“关”、“停”、“卖”,成为有实力泵企的协作制造商或节点制造商;

2)稍有竞争力的中等泵企出路在哪?那就是三个字:“被并购”或“傍大款”或“靠大树”,也就是被并购,留存于产业,优化于产业;

3)规模性泵企的出路在哪儿?出口有两个:一是靠自身现有资金,尽快升级自我;二是走资本市场之路,获得重生、壮大、扩张自我的融资资金,整合行业资源,并购重组行业,做行业细分市场的引领者。

无论是何种出路,当今中国,在以“股权投资”为主要财富特征的时代背景下,首先需要改变的是企业家的“脑袋体系”。如果仍然抱着旧增长形态的“旧脑袋”,那么,新常态下过去的旧脑袋必然疼痛难忍,直至报废。每个行业的从业者应该有足够的思想高度、思维准备。

迷茫的维修 发表于 2016-4-13 21:45:39

小玉,你信我说的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常态迫使中国泵企三年内锐减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