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以挑战美国半导体业?仍然任重道远!
最近一个月国内半导体业可谓是热闹非凡,企业连连出击收购。先是清华紫光传出要收购美国芯片存储巨头美光,遭美国政府阻挠而失败,而后入主美国硬盘制造商西部数据,成为其第一大股东。而国内最大的芯片设计服务公司芯原微电子(Verisilicon)也传出消息即将收购美国嵌入式图形处理器设计商图芯技术(Vivante)。接着,AMD旗下两家子公司85%股权被通富微电收入囊中。一时间,外媒惊呼美国半导体业正在面临“中国挑战”。
不过显而易见,目前中国还是很难撼动美国半导体的地位,与之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
最能体现差距的恐怕是去年集成电路的成绩单。根据工信部的相关数据,2014年集成电路产业实现出口609亿美元,进口2176亿美元,贸易逆差1567亿美元。芯片的进口量都赶上了去年的原油进口量,成为最大宗的进口货物。这说明中国的集成电路产品基本局限在中低端,高端被外国垄断。
下面是半导体行业分析机构IC Insights 发布的2015年上半年全球Top20半导体公司。
名次
企业名称
国别
1
英特尔
美国
2
三星
韩国
3
台积电
中国台湾
4
高通
美国
5
海力士
韩国
6
美光
美国
7
德州仪器
美国
8
东芝
日本
9
博通
美国
10
联发科
中国台湾
11
意法半导体
欧洲
12
英飞凌
欧洲
13
安华高科技
新加坡
14
瑞萨科技
日本
15
恩智浦
欧洲
16
索尼
日本
17
全球晶圆
美国
18
飞思卡尔
美国
19
夏普
日本
20
联华电子
中国台湾
很可惜,这里并没有大陆公司,相反美国有多达7家企业上榜。要知道,去年全球前20的半导体公司的销售额要占到全球份额的50%以上。所以,大陆至少现在还未出现一家称得上全球半导体巨头的企业。
同时,半导体行业也只能是“土豪”才能玩得起,不但投资巨大,而且技术发展很快,要求企业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研发。下面是2014年全球研发费用Top10,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排名
类别
公司名称
研发费用(亿美元)
占营收比例(%)
1
IDM
英特尔
115.37
22.40
2
IC设计
高通
55.01
28.5
3
IDM
三星
29.65
7.8
4
IC设计
博通
23.73
28.2
5
晶圆代工
台积电
18.74
7.5
6
IDM
东芝
18.2
16.5
7
IDM
意法
15.2
20.6
8
IDM
美光
14.3
8.5
9
IC设计
联发科
14.3
20.3
10
IC设计
辉达
13.62
31.3
行业老大英特尔的研发费用达到了115.63亿美元,实在是让别人难望项背。当然,在这个榜单里也没有大陆的企业。国内半导体代工巨头中芯国际在去年的年报中透露,当年研发费用1.91亿美元,约占营业收入的9.6%,也与上述前十家企业有数量级上的差距。
在半导体制造业中,最核心的是设备制造。因为什么样的设备决定了一家企业的工艺技术的极限。一家半导体生产企业的巨额投入,并不是人工有多贵,而是那些生产设备。所以,半导体设备生产商才是站在半导体制造的顶端的存在,利润也是出奇地高。很可惜,这块领域被美、日、荷巨头占据,代表企业有美国的应用材料、荷兰的ASML、日本的尼康等等。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国内要么花更高的代价获得同样的设备,要么根本买不到,所以也不可能有最先进的制备技术。
不过,在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的刺激下,短短一年,中国半导体行业从之前的籍籍无名就弄出这么大的响动,总算成为领域内的重要的玩家之一了,未来还是很可期的。
三星 应该算 最厉害的了 其他都要死不活。 能在国内流片再吹,呵呵…… 哈哈哈哈,一笑了之 看必威APP精装版下载电子设备板块这么冷清就知道有多差劲了,高端的半导体设备一直以来都是弱项,国内绝大多数都是做处于产业链上最低层次最低要求的,设备的硬件软件差距不是一点点。不要说挑战美国,就是追赶日、韩、德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努力吧。 还是ASML厉害 关于半导体行业,做机械的可能有点遥远,但半导体产业链上的设备制造业离我们却不太远。在这方面,我们接触的比较多,像国外的Applied Materials, ASM, Veeco等,他们在设备的制造方面要求比较高,产品零部件的选用基本上以考虑性能为第一因素,价格是以实际使用及维护方面考虑,这就基本保证了他们的产品质量,减少了故障停机时间,提高客户满意度。曾接触过国内的一些中字头的研究所,理念从根本上就有区别,他们关注的第一要素就是价格,然后是说某某某公司用的什么类型的产品,你们有没有类似但价格便宜的产品。当然,这是竞争压力造成的,但有些关键的传动件是保障产线长期可靠运转的重要支撑。
片面地追求成本控制是造成中国的制造业一直在低端徘徊的重要原因,这其中原因很复杂。只能说,制造业之路任重而道远,所谓挑战美国半导体地位,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没有每位技术人员踏实的工作,一切都是痴人说梦。
一个产业地位的提升,不仅是资本的运作,更多的是需要产业链各个层级中从业人员务实、创新的工作。
资本可以买到公司,但买不到千千万万踏实的员工,制度和环境的转变才是走向制造业强国的根本之道,这个过程可能很长,但比较浑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