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2016年市场或扩大到100亿元
数据显示,到2016年,中国3D打印机市场规模预测将扩大到100亿元,是2012年的10倍,届时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3D打印机市场。同时专家预测,如果3D打印的应用市场能够打开,到2020年3D打印的市场有可能突破一千亿元甚至两千亿元。虽然3D打印市场前景看好,但事实上,目前的3D打印市场并没有像外界想象得那么乐观,即便是全球排名前几位的3D打印企业,规模也并不大,3D打印行业的发展面临着设备成本和材料成本偏高,技术、设备的稳定性和精密度技术都有待提高等问题。在记者对许多的专家采访中,专家们都表达了相同的观点,认为成本是困扰3D打印快速发展的关键原因之一,而要突破成本的问题,必须要推动3D应用市场的发展。谈及目前3D打印的成本问题,Stratasys大中华区总经理汪祥艮曾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述:事实上每一项产品和技术都不存在技术成本高的问题,成本之所以高是因为应用市场没有打开,技术价值来没有充分释放。目前大家普遍觉得3D打印设备和材料成本过高,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应用市场还没有真正规模地打开。
我国3D打印产业中,大部分为3D打印设备企业和材料企业,真正做服务的企业、做解决方案的企业非常少。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罗军不久前给出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3D打印产业产值大概在30亿元左右,而在这30亿元的产值中,大部分是设备和材料企业贡献的。目前中国3D打印产业中95%的企业都是做设备和材料的企业,缺乏应用和解决方案以及服务的企业,要想大规模推动3D打印市场发展,必然非常困难。
应该说,3D打印应用到制造业、医疗、教育、时尚、建筑、航空、航天等领域同样面临一个“3D打印+”的过程,它需要一个个完整的生态,需要应用商与服务商等的参与,才能够完成“3D打印+”的这个过程。而这个生态链的构建,所面临的不仅仅是技术的问题,还有很多行业壁垒的问题、行业融合的问题。不久前,三的部落(上海)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许建辉对记者坦言,事实上3D打印在医疗领域有很大的应用空间,包括打印心脏、打印骨骼、打印肢体等等,但事实上这些东西做出来和真正运用到人身上、进入医院,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8日25日,来自全国50多家医疗机构、科研单位和企业一起共同成立了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生物医药3D打印理事会,目的也是为了加快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加强产学研沟通、中外沟通、跨领域沟通,通过融合创新,突破生物3D打印的关键难题,缩短中国与国外在生物3D打印上的差距。
事实上,近一两年来,全球领先的3D打印巨头们所做的产业布局中,除了在技术和材料的维度,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加大对应用市场、服务市场和行业市场的布局,从3D打印必威体育网址到3D打印应用商店再到3D行业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培育,目标就是要启动各类应用市场,打通3D打印走入寻常百姓家和走进各个行业的通道。而如何来齐聚各个维度的创新能量,来加速3D打印的应用,需要中国的3D企业打开想象的空间。
专家观点
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罗军
未来3D打印应是服务平台
今天的3D打印机还是孤零零的一台机械设备的存在,大家还在设法解决速度问题、稳定性问题、材料问题,这些问题都非常重要。但是未来的3D打印机绝对不是今天这个样子,应是一个个服务平台。就好比我们今天的智能家居、智能汽车、智能手机、智能电视……智能3D打印机也将为时不远。
目前,我们过度重视硬件,忽视软件建设。要设法让每一台打印机都有一个相对强大的后台支撑,能够自动进入各个云端。要给3D打印机安装一个CPU,这个CPU可以随时升级,远程控制,可以自动修复、自动切换、自动与上下游相关配套模块结合。这基本上就构成了3D打印3.0时代的主要特征。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史玉升
推动3D打印要打破“小圈子”想法
现在3D打印的圈子还是比较小的。前不久我们学校与协和医院举行了一个3D打印医学的展会,很多人都不知道有一个3D打印联盟,3D打印联盟的声音还是扩展的不够。所以我认为3D打印的联盟的成员,除了这些圈子里面的人以外,教育、医学等各个行业的人员都可以参与进来。只有这样3D打印行业才能做起来。我们一定要突破常规的思维模式,要有超常规的想法。不要这个人说,那个人说,我们就不做了,只要对国民经济发展有利,对3D打印发展有利的事都要做,这样才能异军突起,出奇制胜。要把各个领域的人弄进来,把3D打印普及推广,才能够有可能在2020年达到上千亿元或者两千亿元市场。发展3D打印要找到市场,市场要靠广大的人民群众。
北京工业大学3D打印国际合作基地主任陈继民
3D打印人才培养需要统一教学体系
现行的生产模式是集中式生产,工人们集中在流水线上,分段承担制造工序;而随着3D打印技术出现,一个人在家就能够凭借自身的创造力,生产一件完整的产品,将实现高科技的小作坊“回归”。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时代,这种分布式生产将极大激发创造者的活力。目前,不少3D打印机器的速度和精度未能达到企业用户的心理预期,造成当前市场容量有限。
在中国做3D打印研发的人才是“一将难求”。由于3D打印技术属于跨学科领域,目前国内极少有该领域的专业教学和培训。从事3D打印研发的人才,分属于激光工程、机械、电控、材料科学等传统学科。这样就造成没有一个统一的教学体系,满足不了行业的发展需求。
又要一窝蜂的往这里挤么? 顶一个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