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天花板 发表于 2015-7-19 12:22:40

PK台湾企业 国内公司日益占据苹果供应链

从上世纪70年代起,台湾地区电子产业持续发展,从小小的模具厂起家,到后来创建起庞大电子制造业帝国的鸿海,以及全世界晶圆代工龙头的台积电,加上之后陆续成立的华硕、友达、联发科、群创等等,为台湾地区赢得了“科技王国”的美誉,也成就了台湾地区在全球电子供应链的关键地位。
       毫无疑问,目前台湾地区在电子科技领域仍然有着优势,不过随着内地制造能力的提升,两岸开始从以前的垂直供应关系渐渐转变为水平竞争关系,直接抢夺苹果全球供应链里的一席之地。其中,以电声元件、印刷电路板、电池、机壳或机构件以及组装这五大领域尤为激烈。
       据苹果公司官网供应链地图显示,2014年有120家公司的793家生产设计工厂成为苹果新一轮供应商,其中内地有351家,台湾地区则有42家。从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2014年内地足足增加了20家苹果供应商,其中仅向苹果供应电池等元件的内地供应商数量就已从2011年的8家,翻倍至如今的16家。相比之下,台湾地区苹果供应商名单从2013年到2014年仅仅增加了一个,双鸿、定颖、金像电与未上市的太乙四家厂商在激烈竞争中黯然退出苹果供应链。
       以下的例子或许可以让我们一窥两岸在苹果供应链中相互厮杀的血腥程度。
       一直以来,苹果的触控面板都由F-TPK、群创、夏普、胜华等台资和日资触摸屏企业供应。2014年后,神州的欧菲光成为了苹果供应商,为iPhone6系列产品提供了触摸屏。在此之前,欧菲光与台湾宸鸿的竞争就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欧菲光不但抢走宸鸿的苹果订单,并且还到台湾设立了研发中心,甚至还试图并购台湾二线触控面板厂,让宸鸿的处境每下愈况。
       此外,同样来自深圳的瑞声科技,作为全球最大的声学元件制造商,2013年也成功打进了苹果供应链,从台湾竞争对手美律那里抢走了苹果的订单。2015年,瑞声科技首季净利9.56亿人民币,但同期美律净利却仅剩1308.46万人民币,两者市场规模差距越来越大。
       而未来,竞争只会更残酷。苹果零供应商不断从台湾“一路向西”移向大陆,这是现在正在发生的,也是未来的趋势。然而当下不可忽视的问题是,我国厂商在苹果供应链上扮演的角色其实有些尴尬。6月6日,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15》显示,2010年中国工业经济水平比德国、英国大约落后100多年,比日本落后约60多年。我国供应商虽然众多,却鲜有核心部件的提供,参与部分往往都在供应链最底层,做着技术含量最低的人力组装工作,生产着可替代性最强的配件。有关机构的研究报告显示,每部iPhone手机,苹果公司占据其58.5%的利润,而我国劳工成本只占了1.8%。同时,在iPad的利润分配中,我国企业所得的利润占比也仅有2%。我国企业在苹果供应链里的角色,也是中国制造在国际上形象的一个缩影。
       所以,无论有多少中国企业挤入苹果供应链,就目前而言,中国制造仍无法摆脱在世界产业链中的弱势地位。只有当苹果这些国际一流企业不仅仅因为廉价而重视来自中国厂商的技术和服务时,这样的“PK”才会真正有含金量。








祥云飞鱼 发表于 2015-7-19 14:20:17

瑞声科技 常州也有分公司吧    没做苹果订单之前 也是非常赚钱公司。报道这东西不能全信。谁赚钱到处说的。

andyany 发表于 2015-8-9 15:41:22

百度了一下,瑞声对员工好像很差,名声很不好。

LIAOYAO 发表于 2015-8-9 16:06:09

有些溃败并非是技术能力上被打败,而是策略上的失误。
苹果在大中华区的采购权下放了,因此那些不懂天朝规则的厂家就必将逐步被边缘化。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PK台湾企业 国内公司日益占据苹果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