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天花板 发表于 2015-7-18 21:05:10

提升非织造布产业科技创新水平

目前全球非织造布产量约为1000万吨,中国占比已超过40%,在全球非织造布行业规模最大。由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主办、江苏省常熟市支塘镇人民政府承办的“2015年中国非织造布产业协作创新发展必威APP精装版下载”,在“中国非织造布及设备名镇”常熟市支塘镇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晋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勇,副秘书长、科技发展部主任彭燕丽,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中国纺织机械协会副会长吕洪钢,常熟市副市长陈惠良及非织造行业百余位企业嘉宾到会。必威APP精装版下载由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秘书长李桂梅主持。

        尽管中国纺织工业发展已由“高速”向“中高速”转轨,但其发展步伐仍然稳健。从数据来看,2014年,中国纺织工业总产值67000亿元,其中,出口超过3000亿美元,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制定的目标;纤维加工总量达到5000万吨,今年也将基本完成“十二五”目标。
        高勇指出,当前中国纺织在新常态下面临着如下几大问题:国内棉花市场和用棉形势依然复杂、化纤产能结构调整任务艰巨、节能环保约束压力增大、产业布局调整面临新形势、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压力突出、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等,纺织工业的变革与创新更加紧迫,对纺织企业的适应能力也提出了新要求。高勇指出有几点变化值得注意:
        首先,过去20年,中国纺织工业均保持了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但去年是纤维加工总量增长最慢的一年,增长率只有3.1%,已接近3%的世界平均水平,且预计3%~3.5%的增长率将贯穿“十三五”期间的大部分年景。
        其次,中西部地区承接纺织产业转移的步伐仍在继续放缓,新疆逐步成为国内纺织产业投资新热点,但需要加强规划指导。“东部五省在全国纺织工业总产值的占比,最高时曾达到了86%,现在仍占比79%,也就是说,十年间从东部五省转移到中西部的仅有6%~7%。”
        第三,根据“十二五”规划,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要实现五年翻番的目标,但目前看来可能完不成,“以往,纺织工业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幅要高出2个百分点,但从去年开始发生了反转,纺织工业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低了2个百分点。”内需形势对纺织工业带来的影响要引起注意。
        第四,从外部来看,国际贸易规则正在重构过程中,加入WTO给中国带来的优势正在逐步丧失,尤其中国周边国家纺织服装产业的快速发展,严重影响了我国纺织品出口,纺织行业加强跨国布局依然紧迫。
        高勇指出,“十三五”期间,中国纺织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其中,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是整个纺织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十三五’要重视高品质功能性纺织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尤其是产业用纤维材料要大力发展,产业用纺织品是中国纺织工业产业调整和产品调整的重点,将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高勇说,“如果到‘十三五’末期,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量占比达到30%~33%,就比较完美了。”

        李陵申在会上作了《2014/2015年我国非织造布行业运行分析》报告,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统计:2014年,我国全口径非织造布的产量为440.1万吨,同比增长13.2%。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15家规模以上非织造布企业的非织造布总产量为361.4万吨,同比增长10.73%。“目前全球非织造布产量约为1000万吨,中国占比已超过40%,在全球非织造布行业规模最大。”
        在中国纺织工业进入中高速发展的整体形势下,非织造布行业仍在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这从今年一季度的表现也可见,行业规模以上非织造布企业的产量为92.4万吨,同比增长10.89%,而去年同期的增速只有4.67%。“山东、浙江是中国非织造布生产大省,一季度均保持了10%以上的增速;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江西、河南、湖南等中部地区的增速超过了20%,这说明产业的区域分布有所优化。”
        从出口来看,我国非织造布出口65.6万吨(占总产量的15.03%),价值23.1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7.64%和17.42%。“在数量上,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非织造布出口国,按价值计算也仅次于德国,位列全球第二。这表明我国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的竞争力在不断增强。”
        李陵申说,我国非织造布产业已经建立了涵盖专用纤维、装备、卷材、后整理助剂、制品以及工程服务在内的完整产业链条,产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战略机遇,包括人口老龄化推动医疗卫生用非织造产品的发展,大气污染与环境治理推动过滤分离用非织造产品的发展,“一带一路”战略推动建筑用非织造产品的发展等等。
        李陵申说,“我国非织造布产业的优势主要集中在规模与成本,而在科技创新、市场与品牌推广和企业精细化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发展模式和增长动力急需改变,由依靠投资驱动转向全面创新驱动模式、由通过规模扩张转向依靠技术进步实现质销提升、由单纯追求速度增长转向可持续发展模式。”

近年来,我国非织造布装备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在质量稳定性、生产速度、单线产能、智能化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缩小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有力支持了我国非织造布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
        据中国纺织机械协会统计:2014年,针刺非织造布幅宽2.5~3米的生产线销售约50条,3米以上的生产线销售近100条,6米以上幅宽的销售近40条,其中出口比重约占30%;纺熔非织造布设备受市场形势引导,全年销售约120条,出口20多条。未来多模头复合生产线有望形成新的销售热点,而双组分纺粘品种尚需在市场开拓上加大力度。水刺设备全年销售约21~22条线,纯棉水刺、木浆复合水刺增长明显,可冲散、可降解环保水刺材料生产线有望成为未来热点。
        不过,国产非织造设备还有一些问题亟待突破。比如,还要加快高速宽幅非织造技术升级,提高熔喷、纺粘及针刺等多种工艺在线复合成型、多层复合成型技术的产业化;提高装备的功能集成化、生产自动化及设备配套水平;加快功能性后整理技术装备开发,研究专用涂层、贴合、定型、分切、卷绕等整理装备。
        李陵申着重指出,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尤其要在非织造成型技术、高性能纤维织造加工中的低损伤高速缠结技术、多排熔喷高效超细纤维非织造制备技术等一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除此之外,新型纳米级熔喷非织造材料加工设备、差别化小批量纺熔非织造材料加工设备、复合加工等装备也将成为国产非织造设备的研发重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提升非织造布产业科技创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