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董姐《行棋无悔》,话格力
节后,买了格力空调,
从销售那儿要了本董姐的书——《行棋无悔》。
断断续续,
才看完,
很多感想。
董姐是个“真汉子”,
有汉子一般的“拼劲”,
有汉子一般的“实诚”,
有汉子一般的“洒脱”。
书中很多都是“实诚”的话,
没有太多“扭捏造作”,
性情流露自然大方。
看了后,
董姐的这个人就更加“鲜活饱满”了,
是那么的真实,
在当下社会环境中尤为可贵。
虽然我不全然认同他书中所有的观点,
但收获还是很多的,
尤其是他“务实”、“坚持”和”投入“的个性和状态,
让人铭记。
当然,
董姐的新闻不断,
他的形象早已有了个轮廓,
看了这本书,
就进一步加深了了解和认识。
这算不上什么惊喜。
最大的收获是感悟到格力发展壮大的”核心机密“,
那就是“朱江洪俯首搭台,董姐长袖善舞”。
格力是朱江洪“深耕精作”的结晶,
正如书中所言——“格力的文化“忠诚、友善、勤奋、进取”就是朱江洪的人品写照”,
也正是他这种人品才铸就了格力今天的业绩。
如果非要凝炼出一个成功秘诀,
那就是战略上“聚焦产品”——专著于空调产品制造,
战术上“善用人才”——任用董姐,确保产品营销与企业经营的统一。
这样看来,
格力还是一个以制造为己任的“工厂型”企业,
在营销上采取了分立的品牌销售公司模式,
较好地把控了销售渠道,
又简化了营销管理,
采取“分权、分利”的理念,
实现了快速拓展市场和发展壮大。
另一方面,
格力始终专著于产品制造,
以技术和品质赢得了市场。
如今,
朱总已退,
董姐引航,
格力要走向哪里?
我想首先是董姐的“转型”,
答案5年后就知分晓。
一个建议,
现在买空调,
还是买格力更好点。
不过,
看企业发展,
我觉得“美的”会做得更好,
更专业化、更职业化!
买格力空调送董明珠的书,这个搭配算天仙配么? 董是很能干的女人,俺很佩服,但董受困于两点,
一个是下手晚了,时代不对了,90年GE的冰箱还畅销,但现在假如GE还玩冰箱,大概就不是GE了,
再一个就是年纪,假如董现在40岁,还会意气风发的,但武瞾老了,也没戏,这就是自然规律,
家电行业有个问题,就是发展到后来,你产品寿命越高,越萧条,但寿命高的,依然可以维持,比如博士的电器,而你寿命低了,就只能低价,没有利润,家电企业大多死在这里了,挣扎,只是时间问题,
道理跟工程师一样,非常类似,你一辈子画图,画不到‘德国图,米国图’的程度,就只能在下面待着,而迎接你的,必定是激烈竞争,惨烈杀价,杀自己的价码,因为你不画,有人画,
生活就是这么残酷 2266998 发表于 2015-4-27 16: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董是很能干的女人,俺很佩服,但董受困于两点,
一个是下手晚了,时代不对了,90年GE的冰箱还畅销,但现 ...
中国这么多年“卖苦力”,
服装和鞋子这一类行业没什么说道说道的,
现在还看不到哪个会是未来的“阿玛尼”、“范思哲”,
还有LV和“哎吗”:lol。
但是,
家电行业确实有看头。
汽车行业已在步入家电业过去“刺刀见红”的状态,
其他行业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和教训。
昨天,
看到了“格力分红90亿”的新闻,
董姐使了“大招”!
粗略分析一下,
1。现金流很好,不缺银子,财务费用可能是负的。
2。近期没有大资金投资的新项目以及在建的大项目,投资收益是正数。
3。当前,大家都很看重Cash,”Cash is the king".董姐也拿了6000万办事,不细说……。
那么,100多亿的盈利从哪里来?
1。材料成本的下降。
2014年,铜、镀锌板、塑料等大宗物资价格降幅超10%,
由此增加的利润不低于30亿元,有望达到50亿元。
2。物流成本的下降。
油价下降,传递到成品发运、物资供应等环节,
产生效益可达10亿元。
3。各生产基地规模增长,效益显现。
这些天“格力走人”的新闻不断,
故而叹息……
董姐呀,
看清自己的问题,
而不是“埋怨”他人“无情”。
企业小时,
“好领导”是个宝;
企业大时,
制度是根本。
走向那里,
那是需要你的手去指出方向
家电行业现在怎么样? 我们国家对家电行业用的开放政策,
按市场规则执行,
这样一开始倒了一堆国有老企业,
”野孩子“拼大了,
反倒使得家电行业有了正常的发展,
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还是很强。
而那些要国家”养着"、“护着”的行业和企业,
逐渐“脚软”、“手软”,
离不开“家长”,
有时还撒撒娇。
前几日,看了董姐在一个必威APP精装版下载上的发言,
超了一分钟,
但仍然令人激奋,
做好制造业是中华崛起的支柱呀!
董姐虽经波折,
但风采依旧、年华荏苒,
不禁令我默默祈祷,
把稳舵盘、走准方向,
乘风破浪,
继续辉煌!
毕竟,
格力是中华制造崛起的一脉,
也是当下倡导“工匠精神”的楷模,
我们每个人应予之尊敬。
对一个人、一个品牌的尊重,
更应体现在真诚的建言中,
为之思,
为之想……
在这一年经过万宝之争和格力增发的冲击之后,
不妨把当年的思想展现,
或有收益。
从总裁到董事长,
我以为急切的三件事是,
一是经营层与董事会的平衡构架;
二是接班人(团队)的构建;
三是国际投资。
这三件是规模企业董事长首抓的要事。
即便工匠遍地的德国,
依然存在经营层与董事会的冲突,
更何况稚嫩、缺位屡见不鲜的国内环境,
这一年“野蛮人”成为主角,
亦是此类问题的爆发显现。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