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91678发表于 2015-3-6 12:26:44

“Made in China”用什么样的形容词最贴切?

海外网:李克强的王牌计划
[*]正文
[*]做个问卷调查吧。你印象中的“Made in China”用什么样的形容词最贴切?廉价而低劣的小商品?落伍的产能?还是不差钱的土豪?我们对中国制造的印象来源于哪里呢?你的一次糟糕的购物体验?还是出国疯抢外国货时,真切感受到了“物美价廉”?


  好了,言归正传,今天岛叔谈谈中国制造的话题。
  今天,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制造业是我们的优势产业,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制造业对中国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在服务业比重超过制造业,制造业全面过剩,且产生诸多环境、安全问题的情况下,国家还要继续强调制造业不可替代的作用?岛叔非常认同李克强的论断,中国制造业不是要不要发展,而是必须发展,必须转型升级。
  一句话,中国制造需要正名!
  中国制造有多强?
  这个问题全世界的消费者都能够回答,中国有超过20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第一,有几十种产品的出口占到全世界出口总量的70%以上。大到轮船、机车、工厂装备,小到纽扣、吸管、笔芯,全世界人民都在享受着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如果离开了中国制造,国际市场上工业产品的价格可能会翻一番,且会经常出现断货的情况。
  在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制造业支撑的中国经济经历了考验,在危机之后,受打击最大的,外向型程度更高的制造业又率先恢复增长,不仅是中国国民经济企稳回升的重要力量,也增强了其他国家恢复经济的信心。
  还记得电影《2012》中,肩负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方舟就由中国制造。片中的项目负责人说,只有中国才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建造这么庞大的项目。虽然在中国的语境中,被观众认为是略带嘲讽,但事实上,中国制造确实提高了全世界的福祉,并成为中国经济三十多年来高速增长的核心动力。所以,可以肯定是的,制造业是目前并且到2025年仍然是我国最具竞争力和最国际化的产业,服务业在比重上虽然超过制造业,但制造业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关键的动力来源。
  中国制造又有多弱?
  今年春节期间,日本的马桶盖火了。很多中国人不远千里跑到日本,就是为了捎几个马桶盖回来,看起来挺可笑,也引起了很多人对中国制造的攻击。
  岛叔觉得也没必要上纲上线到“爱不爱国”的高度,不就是一个消费者的市场选择嘛。你家东西好,当然是顾客盈门,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后来还证实,大多数在日本出售的马桶盖居然产自中国,让抢马桶盖的人好生尴尬。
  这个说明了什么呢?中国用三十年的时间化解了“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与生产力相对落后”形成的产品供需量上的矛盾,目前似乎又出现了“快速提高的消费层次和制造水平相对落后”形成的供需结构上的矛盾。
  为什么我们已经有了载人航天、有了歼20战机、有了航空母舰,却不能生产一个让老百姓满意的马桶盖呢,这其实反映了中国制造的弱点和缺陷。
  从某种意义上讲,载人航天、隐形战机、航空母舰等仅仅代表我们技术的进步和国力的强盛,倾全国之力不计成本的方式并非制造“业”,也并不反映制造业的真正强大。获得技术,将技术转化为产品,再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整个过程需要技术转化和转移的畅通机制、成熟的人才市场、公平的市场环境、诚信的交易体系等等,而这些是当前中国制造业的短板。
  例如,在代表新工业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的机器人领域,我国申请的专利数量累计已经超过美国、德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专利申请国(虽然绝大多数为国内专利),但在机器人市场上,中国企业仅仅能说刚刚入门,高端机器人则几乎被国外垄断,制约中国制造机器人发展的并非只有技术问题。
  因此,我们用着进口的装备,雇请外国技术专家和管理者,按照国外的标准生产产品,贴上跨国公司的标签,直接运到国外,这是中国制造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最愿意也是最常见的方式,而随着土地、劳动力、资源、环境等要素成本的迅速提高,这种发展方式已经走到尽头。
  工业强国在干什么
  服务业替代制造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是工业化的客观规律,这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印证,我国的发展趋势也是如此。但同时也必须认识到,除了极个别人口少、面积小的发达国家(或者说高收入国家)依靠的是金融、旅游等第三产业,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都是工业强国。
  美国虽然整体淘汰了一些传统制造业部门(例如家电),但资源却不断向新的产业聚集,形成新的增长点,在新兴产业领域,美国占全世界的比重其实并不低。日本企业虽然将生产制造环节大规模转移到国外,但仍然将核心部件的生产和新产品、新工艺开发的“母工厂”保留在国内,以至于在遭受地震和海啸之后,全世界电子信息和汽车产业的供应链都受到影响。
  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纷纷抛出刺激实体经济增长的国家战略和计划,美国制定了“再工业化”、“制造业复兴”、“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德国抛出了“工业4.0”;日本开始实施“再兴战略”;韩国搞了“新增动力战略”;法国也提出“新工业法国”等。这些战略措施中包含的政策具有的共性包括:对新兴产业的补贴和扶持;对前沿技术(未来技术)研发的扶持;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对竞争环境的优化;对新产品市场的培育;对人才培育的改革。发达国家希望通过技术进步和产业政策调整重获在制造业上的竞争优势,可见,即便是最先进的国家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制造业,而是不断实现制造业结构调整和转型与升级。
  所以,中国作为后起国家,更不能放弃制造业的发展。
  “十三五”以及到2025年,中国制造业将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高端制造出现向发达国家回溯的趋势,跨国公司加快调整全球布局,新工业革命将逐步的并最终彻底改变制造业的组织方式。从李克强的政府报告中,可以感受到,中央政府发展和升级制造业的决心是坚定的,任务也是艰巨的。
  未来5-10年,中国制造业和中国制造产品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不仅仅取决于制造业自身,只有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吸引最优秀的资源和人才,形成最佳的市场环境,“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目标才能够实现。(文/萧哩一榔)


小布丁123发表于 2015-3-6 12:44:41

打铁还需自己硬

寂静天花板发表于 2015-3-6 12:51:35

什么海外网,明明是人民日报的海外版的语气。

一重科技发表于 2015-3-6 12:58:00

歌功颂德啊!!

footleft发表于 2015-3-6 13:20:33

本帖最后由 footleft 于 2015-3-6 13:22 编辑

乍一看,“我国申请的专利数量累计已经超过美国、德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专利申请国”,不科学啊,竟然在小日本之后?仔细一看原来只是在“代表新工业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的机器人领域”。虽然我手里没数据,但是我相信“我们”国家在专利数量方面绝对的世界第一,不!也许是宇宙第一。
P.S我从历届政府报告中都能体会到档对我们的谆谆关爱之情

zerowing发表于 2015-3-6 13:39:37

made in China = 沃尔玛。;P

兜里塞满糖发表于 2015-3-6 13:52:08

国家只关心什么来钱快就投资什么,比如房地产。现在房地产被榨干了,才想起来还有个制造业

无品老罗发表于 2015-3-6 14:47:12

想起一个段子:有人问他的英语老师“山寨”怎么翻译。老师想了想,回答道“made in China ”

aiwolei发表于 2015-3-6 16:03:45

为什么我们已经有了载人航天、有了歼20战机、有了航空母舰,却不能生产一个让老百姓满意的马桶盖呢,这其实反映了中国制造的弱点和缺陷。
  从某种意义上讲,载人航天、隐形战机、航空母舰等仅仅代表我们技术的进步和国力的强盛,倾全国之力不计成本的方式并非制造“业”,也并不反映制造业的真正强大。

桂花暗香发表于 2015-3-6 16:19:04

made in China = 没的钱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Made in China”用什么样的形容词最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