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与挑战:欧洲企业想整死浙江照明产品制造商
一篇专业期刊里看过的文章讲述的故事。前几年,某国际小家电著名品牌,照明专家,突然发现来自中国浙江的电灯泡快速的占领了他原本的大部欧洲市场。
于是高傲的欧洲人不干了。
一次。两次。
大规模的反倾销调查没有带给他们想要的。
于是另一个计划诞生了。
用钱!
他们集中了他们百年品牌的金钱一次性的在中国浙江的灯泡主产区贴牌订购了相当于三年总产能的灯泡,当然,贴牌用的是他们的商标。
他们的思路很简单,中国产品进入欧洲品牌声誉还未形成,靠的是低价格,那么一次订购了三年的产能,这三年里。原本被占领的市场将出现真空,而且由于订购的数量巨大,这个订购价格将直指制造成本。何况经过由他们发动的两次反倾销调查,中国浙江的制造成本已经相当的透明。那么三年后你还有什么?
按本必威APP精装版下载的某些人,这个故事到此已经应该结束了。该欢呼浙江的小作坊倒闭了。
三年后,浙江的企业没有了这样的大订单。
欧洲市场的再一次开辟摆到了面前。
可是经过这一次洗礼的浙江企业他们在这三年里,得到的是那家品牌的严格欧洲质量管理经验。
他们带着新的质量水准,更低的价格重新进入了欧洲市场!
故事到此才是真的一个阶段。
俺读到的是:机遇与挑战永远的并存。
飞利浦吧,中国这家企业是谁?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制造的核心优势在于廉价劳动力+高效的产业配套
而现在,廉价劳动力优势岌岌可危,只有挑战,机遇真心看不到 本帖最后由 007008009 于 2014-7-29 13:32 编辑
将来浙江类似的照明企业会死的会更惨,缺乏可持续性;百年企业卡特彼勒就非常看重可持续性。
007008009 发表于 2014-7-29 13: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将来浙江企业会死的会更惨,缺乏可持续性;百年企业卡特彼勒就非常看重可持续性。
注重产能的可持续性、产品的可持续性
比如,看到现在形势好,就盲目扩大产能,但是经济增速下来了,你多余的产能怎么办?
这就是国外企业,你再多的订单人家也不着急,还是坚持一个合理的交货期,你如果等不急,人家宁可不做;
你看国内的企业,很多就盲目扩产,现在多少个行业产能过剩。
产品的可持续性,在销售现有的产品时,新一代的产品已经在试制了,更新一代的产品已经在研发了,人家的研发流程走的非常完善,当然研发周期也长,成功率也高;新产品什么时候推出、老产品什么时候退出,都是规划好的
你看国外,突然推出一种新产品,就杀的你搓手不及;你连山寨的机会短期都没有,缺乏长远的技术储备。 楼主说的这个现象值得思考。不能制定游戏规则,那就摸透游戏规则玩下去 现在也开始注重品牌与质量了,大多数的企业管理层是这样想的,但毕竟能力有限,能做到什么样的程度,就不好说了。 没有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就没有现代化的企业。喊了那么多年的向管理要效益,做到的有几家?基本的QCD管理做好了,怎么也不会随随便便让人一棒子打死吧。看看我们企业的管理,尤其是现场,效率真的很高吗?质量管控真的很严吗?货期管理真的在做吗?心知肚明,如此会有竞争力才怪。 可是经过这一次洗礼的浙江企业他们在这三年里,得到的是那家品牌的严格欧洲质量管理经验。 不懂研发的主还懂得质量管理?这句话着实在吹牛。《销售与市场》这种东西看看就算了,不必都当真 哈哈,跟中国人玩,还差点,哈哈!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