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子61961发表于 2014-6-3 23:59:37

在日本做机械设计的感受(11)——在松下公司的日子

在日本做机械设计的感受(11)——在松下公司的日子

上篇

看了那篇讨论中国制造的帖子(中国制造何时能达到德国制造的高度?),确实很有感触。看过之后,回想起自己也曾经有过类似的一些感受。自己在刚参加工作时,似乎也是有着一种“不按常规方式做事”的做事倾向。
最初在日本就职时,我是作为短期合同工,进入了松下公司的一家工厂。最开始的工作是用CAD在电脑上修改2D图纸。每天就是接受领导给我布置任务,有些零件图或者组装图需要修改,上司会在图纸上用红笔标出要修改的地方,交给我来修改。我改好后交给领导检查,然后上司再指出一些修改的地方,我再去修改,然后再接受检查。对于被安排的任务,我经常会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或者想出的貌似巧妙的方案,然后在修改的图纸里加入自己的的元素,并且和上司讨论。
工作了好长一段时间之后,有一天我坐在那个格子里,突然有了一个感想:“自己在画图和设计方案的时候,往往会去想一些巧妙的做法,而不是采用常规的方案。而在工作中逐渐发现的是:人家需要的不是我的巧妙,而只是让我把被说到的任务按照常规做法完成就行,自己的作用就相当于是一枝笔。”或许会有难听一点的说法,自己就像是一个奴隶。不过如果把话说得这样难听,以至于使得谈话和思考不会进行下去,这不是一个好的结果。
好了,接着说吧,自己就是一枝笔,领导有了想法,他自己没时间去做简单的事情,就让我代替他把图纸画出来。所以对我的要求就是,把规定的任务照样完成就好。听起来貌似有一些悲哀,我经历了二十年的寒窗苦读,在这里却并不需要我的知识我的想法,只需要我的操作或者说是我的执行。这件事情应该怎样理解,是去单纯地抱怨,还是从别的角度去想一想。
后来我逐渐明白一些,第一,以我当时的知识其实还不足以提出太多有很大实际价值的建议,因为我的实际现场经验和实际推理能力积累得还比较少。第二,单纯地按照常规执行任务,没有那么多奇思异想,往往是这种做法可以使团队更容易于达到自己的目标。回想自己曾在2001年时,读过几本《中外管理》月刊杂志,里面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字眼:“执行力”。也就是说,在我们企业里,执行力是一个值得去注意的问题,“你说我做”的过程,往往不是一个简单实现的过程,而是一个容易出偏差的地方。这里就出现了一个思维方式的选择问题,让我们来想像一下下面两个场面。

A方式:做事时特立独行,在执行过程中加入一些巧妙的改变,那么做事之后向上司交差时,可以多说很多话进行讨论,从而体现出自己的头脑聪明所在。在此之后,还可以把这些事当作谈资来做轻微的炫耀。
B方式:做事方式是照样执行,做事之后向上司交差,上司看到任务被完成了,也不会多说什么,做事者没有什么显示自己聪明的地方,也不会说把自己的事情说出来当作谈资,因为平平常常的事没必要说出来听。
简单地考虑了一下,貌似可以进行如上的考虑。A方式里会有一些产生“微小成就感”的地方,而B方式就是一个“平平常常”的状态。或许就是这一点,导致了A方式在现实中被选择得更多一些。而B方式被选择得少一些。而A的方式,在加入其他元素的同时,表面看起来像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但是从宏观来看,却往往影响团队的总体效果。而B的过程,对于个体来说比较无聊,但是对于团队来却容易实现目标。对于这个理论,听起来似乎难于赞同,但是至少可以作为一种说法来存在。


那么日本的职场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第一,他们都会傻乎乎地按照指令办事,貌似养成了这种习惯。第二,他们在做事后交差时,即使是平淡地做出了要求的结果,交给上司后也会收到一句arigatou,意思是“谢谢”。也就是说即使平淡地做事,之后也会有些许的形式上的一个feedback。这就是一个“有去有回”的过程。
有时候我想像这样一个场面,让你从柜子里把茶杯茶壶找出来放在托盘里,然后走过去递给坐在那里的领导。他看到你递上来的东西之后如果一言不发,递东西的人的感觉是一种空落的感觉,就像是一拳打到空气里,就像是咬开一个瓜子里面却没有籽,就像是握手时自己伸出了手而对方却没有伸手的那种感觉。而另一方面,如果能得到哪怕一句简单的thank you,也会有一种“有去有回”的感觉,那简单的一句话,是一种心情的传递,是一种聊胜于无的事情,或者说其实是一种重要的存在。而在国内的语言环境里,说“谢谢”往往是在有大事的时候才会使用,一般的小事时道谢,往往会显得很生硬甚至有点别扭,所以用得比较少。而在日本的职场,arigatou这个词很柔软,在哪怕递过去一张纸这种程度很轻的事情都可以使用,所以这个词用得就比较多。因此,在他们的语言环境中,做事时因为有了那个feedback的预见,所以即使按照平平常常的做法去做,也会有返回来的东西,也不至于有太失落的感觉,所以也就可以平平常常地去做,事情可以按照要求的样子去完成,维持车轮的运转,维护体系的前进。而在没有feedback的语言环境下,平平常常地做事情,未免会得到一种显得无聊的感觉。所以就有了找奇妙方法来做事的行为习惯,结果就是表现为执行力不够彻底,从团队整体来看,反而延缓了目标的达成,或许是这样的。
顺便引申一下,在他们的语言环境里,“谢谢”这个词每天都在被频繁地使用着,同时还有另外一个常用语是gomen,意思是“抱歉”,而且作用更为重要。这些用语在他们的communication里起到了一种润滑剂的作用,使他们在相互之间的工作交代时更为smooth一些。在职场中每一个微观的地方提高效率,或者说减少降低效率的地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执行力,在整体上取得了较好的团队效果,或许是这样的。2014-3-16-MU9822
下篇
写到了自己最初在松下公司上班的事情,于是就有了继续的回忆。前面说到,领导把简单的事情交给我做,我就是相当于他的一枝笔。这种想法貌似有些悲哀。那么从我的角度来看,我应该怎样来看待这件事呢。在刚去日本学习语言的时候,我学到了一个词:PLUS,英文直译是数学里的加法,在日语里这个词被引申为,“做什么事情,都要使自己有一些提高”。
同样,在开始工作时只是一些简单的操作,我没有去做过多的抱怨,而是在努力寻找工作中有多少可以让我PLUS的地方。在松下公司做事的日子里,我的收获主要有两点,第一,发现自己在“确认”这一方面做得不够,经常是不去确认就想当然地做下一步,做到第二步,第三步。做出结果交给上司,被问到第一步有没有确认,只能红着脸说没有。有时是做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之后,再回来确认第一步,发现第一步是错的,那么那个第二步第三步的时间,就白白浪费了。
被指出几次之后,自己逐渐养成习惯,尽量在确认之后再进行下一步。当然“确认”这东西是无止境的,什么东西都确认就不用干活了,这里有一个“度”的问题。第二,自己往往会有一些巧妙的想法,想要提建议,建议可以,要尽量提一些靠谱的建议,有时候自己只是一时想出来一个看起来挺巧妙的方法,便随口说出来,或许心理上只是为了炫耀自己的聪明,但是经不起推敲,那样的建议还是不说为好。工作不是为了炫耀聪明,而是为了把事办成,尽量避免发生问题。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提建议如果不注意方式,就会给对方一种“强加”的感觉,使对方有一种“不接受不太好”的感觉,以及使自己“被拒绝很丢面子”的感觉。所以要去考虑用一种柔软的方式来提建议,使得对方无论接受还是不接受,都不会使对方或使自己有丢面子的感觉。日语中有一些较为柔软的表达方式,或者说,他们在对我提建议的时候用的都是比较柔软的表达方式,我听到后完全没有压力,可以照做也可以不采用,都没有丢面子的感觉。所以我也试着模仿之,在自己想要提建议或商量事情的时候也应用那些柔软的表达方式。

继续说奴隶的事儿,我读了二十年书,在日本top ten的大学里取得工学硕士学位,我认为我学习了很多课程可以在考试中得到较好的分数,使我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很有能力,至少在毕业的时候我是那样想的。但是,那时的我对真正的职场一无所知。在我所了解的学校生活的范围内,我感觉我是有能力的,而工作之后我才逐渐体会到,工作中所需要的东西我并没有足够拥有。因为在参加工作一开始,我并没有拥有“需要的能力”,所以当几年奴隶似乎也是无可厚非的。
比如说工作中要求的一种能力是S,我2006年4月硕士毕业,但是我那个时候的S能力并不够,要直到三年之后,S能力才达到基本的要求,那么其实从2006年到2009年,我只需要的只是积累,所以被当奴隶也没什么不好的。只要自己能够不断有PLUS,那就是好事,虽然做的都是一些简单的工作,但是后来我发现,即使是简单的工作,不出差错地做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里需要的就是S能力。具备了一定的S能力,就能在工作中让上司把工作放心地交给你,让你做更多的事,可以得到一个“靠谱”的评价。在自己被使用的过程中,积累一些东西才是应该做的,有时没人会直接明确地告诉你需要学什么,那么就要靠自己去观察,去领悟,去猜测,去证实,去忍耐,去自省,去提炼,去积累,往自己的筐里揽菜。抱怨是送给别人的一种虚无的东西,而揽菜才是自己手中实在的资本。
7年之后,我在另外一家公司工作时,公司里也来了一名中国人的合同工,他所属的派遣会社和我刚参加工作时的派遣会社是同一家。后来公司把他安排在我这里,让我给他安排任务做事。而我逐渐发现,他做事时会有一些让我注意的特点。比如说图纸改动之后没有去复查而留下一些一眼就能看出的多余的长线条,对于图纸中间的图形很下功夫但是对右下角部品栏的材质数量的确认不够。让他做一些简单输入文字表格的工作,他却拷贝一堆文件然后用VBA编一个宏来做。虽然说水平很高,但是用处却不大,而且单元格里都是链接,当我双击单元格想修改其中一个文字时,显示的却是公式使我没法修改。让他在CAD里输入中文时他不去使用指定的字体,而选了另外一种格式来输入中文,结果之后想编辑时显示的都是乱码。然后他告诉我,看着乱码也可以猜那是哪一个字。让他画初步的组装图时,他反问为什么方案没最终敲定却要画组装图并且要我负责任。有时我就会比较为难,不知道怎样办才好,有些事情需要的只是照做就好,我也会告诉他哪些地方是有必要去记住以后会用到。但是有时候把任务交给他反而会使我为难,我只好把事情交给别的日本人来做。有时候感叹,从他的身上居然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抛开国界抛开人际就事论事,我只是想说,把被安排的事情去平平实实地做好,居然也是一种难得遇到的能力。
最后说一点小事情。在松下公司做事时,人手一台计算器,什么计算都要用计算器。450乘2, 230加34, 甚至于75加9这样的计算,都要用计算器按一下。看到计算器上显示的结果然后再和BOM里的数量进行对照,数字一样的话就用黄色铅笔做个记号,表示这个已经确认过了。一开始看起来这种做法有点傻傻的,但目的是为了避免人脑计算的失误。回想我们小学时学习的一些心算技巧,巧妙计算,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并不被经常使用。这个时候也是同理,不需要太巧妙的东西,只要你按按计算器,把数字输对了,然后和纸上的结果进行对照就可以。用巧妙的心算而产生百分之五的错误,和傻傻地用计算器产生百分之一的错误,貌似后者对于我们的工作流程来说是一种更值得被期待的行为。
2014-3-18 HO1174
以上。谢谢各位的阅读。谨祝各位工作顺利。
By 子子

欧阳绝痕发表于 2014-6-4 00:18:51

对公司来说,特别是成熟的大公司,只要求员工按照公司的规定做好分内事即可,这样有利于公司高效率的运行;但对个人来说,往往希望能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这是一对矛盾体。在工作中我也常常不按照老板的意思干活,有时候想想老板的话还是对的。所以现在在设计上我多留了一份心,对于设计中和老板产生分歧的地方,我会很仔细的思考,然后选择最优的解决办法。

nevill1108发表于 2014-6-4 00:54:31

板凳坐下,下面或许就去日企了,选A还是B呢,还是视任务而定呢?

随意飞翔发表于 2014-6-4 04:27:26

很好的文章,学到了。谢谢楼主的分享。

老鹰发表于 2014-6-4 07:03:58

从来没读过这么有启发的文章。子子应该回国当教授,大学生多么需要这样的教育啊!!!

林の屋发表于 2014-6-4 07:32:33

拜读之后,感受颇深 非常有启发。

子子61961发表于 2014-6-4 07:34:33

本帖最后由 子子61961 于 2014-6-4 12:15 编辑

老鹰 发表于 2014-6-4 08: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从来没读过这么有启发的文章。子子应该回国当教授,大学生多么需要这样的教育啊!!!

谢老鹰版主回帖,
自己也希望有机会能回到大学或者是和刚参加工作的朋友交流。
同时,与人一瓢,需持一桶。自己还需要多一些积累才能够更多一些底蕴吧。


-----------------------------------------------------------------------------

回老鹰斑竹楼下的问题,“那篇中国制造的帖子”也是机械必威体育网址里的。链接如下。

“中国制造”何时能达到“德国制造”的高度

http://bbs.cmiw.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52233

读过那篇帖子之后,我的感受是,有一种存在着的思维倾向是:对于正式的做法不去正视,而把偏门当作聪明并去称道。

所以才有了上文的一些回忆。

老鹰发表于 2014-6-4 07:47:35

子子61961 发表于 2014-6-4 07: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老鹰版主回帖,
自己也希望有机会能回到大学或者是和刚参加工作的朋友交流。
同时,与人一瓢,需持一 ...

开头“看了那篇讨论中国制造的帖子”
------------------------------
是哪一篇文章,能给出链接吗?

zyz4190发表于 2014-6-4 08:21:10

人在年轻时,都有些这些缺点,不过,一般几年就好了!LZ,现在的年轻人都讨厌当奴才,做孙子的!

woshiwuyaqi发表于 2014-6-4 08:27:28

谢谢子子大侠的文章,在朝A方式努力!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在日本做机械设计的感受(11)——在松下公司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