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论已久的机械知识,防松堆叠螺母,一薄一厚,哪个贴里面?
防松堆叠螺母,一薄一厚,请问是厚的在外面,还是薄的在里面?还是2颗螺母采用一样厚度的呢?薄外厚里还是厚里薄外呢,好像公说公有理,但是我无疑问,坚决支持厚螺母贴工件。
我是出于实际经验的:为什么要支持采用厚螺母贴着工件,薄螺母在外呢。这是从安装方便考虑的,首先一点采用双螺母防松措施的螺栓一般都是高强度螺栓,拧紧力要求较紧。而先安装的薄螺母要上紧是挺麻烦的,因为高度太低了,使用扳手卡住螺母不可靠,无论是开口扳手,还是梅花圈套形式都不方便,因为开口扳头子通常就扁,而梅花圈两头都有大的倒角而真正的梅花圈也远比那个圈要薄得多,当然套筒扳的口也是大倒角处理的。有人说了,扳手这事硬着头皮好解决,其实也不然,拆装下的这种20-30毫米对边长度的小型薄螺母你小心一点问题肯定不大的。就是扳手滑脱时你也不会受到大的伤害,但是很多双层螺母都是大型机器的重要紧固件,通常螺杆直径都要超过20毫米,很多都在30-40毫米以上,所以使用的扳手开口都是五六十毫米的,因为上的要很紧,所以通常采用敲击扳手,就是使用大锤敲击扳手柄达到上紧需求。这时问题就明显了,因为通常需要两个人完成,一个人扶持扳手,另一个人举锤轮锤。这是比较危险的动作,扳手从薄螺母上打飞那经常会造成人身伤害,我紧过无数的30-60毫米直径的螺栓了,有些螺栓还是在高空作业,扳手打下来砸在下面那也危险,当然一般都会把扳手栓根绳的,不过锤子由于扳手滑落而打空的话那甩锤的人失去重心也会摔倒那就麻烦了。所以我们紧这种双叠螺母都是厚内外薄的。关于力学分析呢,也是其次,但是这样厚内外薄额做法其实对螺丝的锁紧力影响是极小的。这个可以以后再说。
为什么这算一个典型机械知识呢,就是说即使有些东西表面上有科学数据支持的,但是实际操作起来不科学,我们玩机械的也可以放弃,一定要以实际出发。换句话说下面有很多书籍的作者对于防松堆叠螺母,一薄一厚的使用考虑大多就是基于力学分析,都是理论数据,但是分析来分析去他们这些读数做知识的人都没有在实际操作中体会一下。如果他们有些作者能去体会一下就可能会得到更深层的认识了。这个观点还出现在日本人编被国内翻译引来的《机械设计禁忌手册》上,其实哲理上来说,很多禁忌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到一定时机被打破了也不惊讶。一个想设计出新东西的人如果誓抱不打破禁忌的想法那有如何设计出更上一层楼的东西呢。
另外我也从力学上解释一下螺栓的锁紧力主要是靠加厚螺母的又长又强的螺纹,而薄螺母防松的机理是靠端面贴住厚螺母端面粘住,可不是要拧很紧。那不是把上面露出的一段螺栓要拉长哦.有很多防松的薄螺母强度是采用普通4.8级的,而厚螺母是8.8级以上的.现在再分析一下得出的结论.无论厚螺母在里还是外,它都要主动承担大部分拉力。就算它95%吧。就像《三毛从军记》里那个老万与三毛一起扛木头,三毛那么矮那么弱,你让他去和个大个子一同扛木头的中间是没帮助的。反而会拖累大个子。
支持螺母厚里薄外. 支持螺母厚里薄外. 盖子 发表于 2012-8-23 09: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支持螺母厚里薄外.
支持我的观点的话以后可以给个评分,我想早点升级到10000万分。 王树大 发表于 2012-8-23 15: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支持我的观点的话以后可以给个评分,我想早点升级到10000万分。
哈哈,没有那个权限吧,也不会用评分系统.
{:soso_e120:}用我司生产的防松垫圈就不用双螺母这种结构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