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谈中国建筑精神
不是学建筑的,想到一些东西,写出来与大家分享,有点乱,不对请指教回看历史,在工业设计形成的100多年前,包豪斯那些大大们许多是建筑出身的,基本上可以说是搞建筑设计的一帮牛人整出来了工业设计的体系,而并不是制造业的前辈,搞工业设计的思维方式是及其相似的!即使现在欧洲很多建筑设计师都兼任工业设计师,这两个专业把技术和艺术结合起来的方式是一致的。
我们的建筑设计可以说是喜忧参半,忧的那部分还更多一些,各种诡异的不伦不类的伪欧式建筑横行,而所谓的中国精神的建筑其实也丢弃了我们本民族建筑的精神。印象深刻的就是世博中国馆了,也许太多人忘了中国的建筑精神,在闹市里推开一扇门,进入一个四合院,马上就从喧嚣进入了静谧的空间,并不是听觉上的静谧,这是视觉上的。方方的院子、圆形的拱门、雕花屋檐、青青的地砖,再来几盆扭曲的盆景,再有一壶茶、一方桌、一个老人。这是中国人在建筑中的生存状态!而绝不是中国馆那样的大红灯笼,闹腾的形式喜庆的色彩,浮躁的街道,我们已经忘了推开那扇门后面的景象。有个牛人说,怎样衡量这建筑是不是真正的中国建筑形式,细细看,你会感觉到平静吗?紫禁城的城墙如此宏伟庞大,但它不会向你压来,有气势但不逼人,皖南民居色彩深但不沉闷,置身其中甚至可以体会难有的祥和安逸。如果建筑也是产品,那他给我们的体验可能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除去那些砖瓦木材,建筑还剩下什么呢?
中国很多东西都是照搬照抄外国,可能很多年以后我们民族的精髓没了,中华民族只剩下一个躯壳,哎。。。。。。 版主,你不是这个行业混的。所以不清楚。
建筑行业,首要的竞争因素,就是谁能拿到地,而不是谁的房子做得好。有了地,项目就能启动。其他都不是问题。
至于你说的建筑设计,有谁在意这个?都是拿了地,速度回款,减少成本。一个字看谁赚钱快。
俺家盖房子的时候,都是找洋鬼子弄蓝图、效果图。园林景观,根本不找国内的哥们。 建筑风格是传统文化精神的外在体现,这后者历经风雨已残缺不全,导致这前者从外表看上去就是精神错乱的样子。当今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华人群体中保留的是反而是最完整的。想到陶杰2012年4月《學術說殘體》的一段话:
譬如:野鸡的「鷄」字,简化成「鸡」。即是以一个「又」字,取代了「奚」那半边。可是,中文的正体,「鷄」有两写,也可以作「雞」。以「又」代「奚」,以此逻辑,「鷄」的简体又可作「难」。但是,「难」却是「難」的简体。这就是逻辑的盲乱。 都是喜欢抄的结果。 先学别人的,再创新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