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发表于 2009-6-15 20:53:24
口误,应该是让刀杆尽量多夹,如果有刀杆部分是Φ10或者是Φ12的切削刃部分是Φ8的就更好了。
满庭芳
发表于 2009-6-15 22:13:58
另有一种方法可供参考,找一把Φ8球头刀,改摸成键槽刀,刀尖处磨成圆弧角,夹刀时尽量切削刃根部夹衣提高强度。高压气冷却,每层0.7~0.8mm,S2000~2300r/min。 F1000~1200mm/min。
理由:①一般球头刀排屑槽较浅,强度比键槽刀好且切削刃长度较短。
②吹高压气冷却时次要的,主要为排屑。
另外,一定要从外部进刀。如果键槽刀不成可以这样试一试。
sxc6138
发表于 2009-6-16 17:06:18
谢谢你啊,一把带涂层的这么贵啊,我知道的没涂层的也要40多,但是以前试过,效果也不好,很容易磨损
不过现在决定还是用高速钢的8毫米的键槽刀,去订做只有10毫米刃长的刀了,没办法,俺领导听到40多一把的硬质合金就已经摇头了,要是买专门层降加工的刀具,应该价格也挺贵的吧,他还不吧我掐死啊,,,呵呵
等开始加工这批零件了,调试好了参数,我会把参数发给你的。
不过对你可能也没啥用的,模具加工现在应该不会用高速钢的了。。。
最后还是谢谢你哈,给了我很多帮助。。。
xumeng200611
发表于 2009-6-17 18:25:57
这要看具体的操作
少年游
发表于 2009-6-26 21:15:34
前几天,参加了一个关于欧洲模具加工的方法的介绍展示会,据介绍欧洲现在是利用五轴机床与行腔铣(层降加工)刀具和小直径球头刀配合使用,充分利用行腔铣刀具R角小的特点,大大减少了清根工序的使用缩短了加工时间。通过视频可以发现由于根部R角在层切和半精时已经基本加工完毕,所以在小直径球头刀(一般为20mm或16mm)精加工时没有扛刀的现象出现。在走内腔时充分利用机床的高速度和刀片的抗磨损性,在CAM编程时走到路径采用摆线式加工。大大的提高了效率。
ddss3322
发表于 2009-6-27 21:56:39
本帖最后由 ddss3322 于 2009-6-27 22:01 编辑
就这还弄了个专有名词啊!普车的中大活中比较长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少吃快走的方式”,对使用刀具的寿命影响最小的就是走刀量,其次是切深,影响最大的就是数控车最爱用的高转数。所以一般普车为了少磨刀加工效率又高,就采取了中低转数,中或高进给,高进给量的方式粗车,同样的中大活普车用比数控低几倍的转数,加工效率能是数控车的几倍。但一般车工多数用的还是尽量高的切深,而不是大进给。用大进给走刀的车工一般比较少,这需要会磨能进行大进给的车刀,刀具需要在大进给粗车中要保证一定得光洁度,刀具角度等参数就和常用有不少区别,不是玩刀经验很丰富的一般不会磨。在车滚子等大件时,会玩大进给的车工可以比用大切深的车工车制工件快1.5倍以上,光洁度还一点不差。用快走刀还有不容易震动,切削划痕少,断屑好的优点。不过是否需要用大走刀也是要根据工件的具体情况下来定的,不是什么情况下都是需要用快走刀,最好是均衡一下切深和走刀量之间根据工件判断出一个合适的值。另外说一点在加工硬度较高的工件时,切深是不适合太大的,这时用快跑也是比较适当的。
少年游
发表于 2009-6-28 08:49:32
加工方法不管怎么改进都离不开金属切削原理这个基础,总会有它的传承性和借鉴性,层降加工也是如此。层降加工对刀具的设计,刀片的刃型和涂层都有一定的要求,但由于新型刀具及刀片的价格较贵,所以阻碍了这种加工方法在中国的普及和推广,在中国使用最广泛的应该是模具行业。
zhj123369
发表于 2009-7-3 20:07:35
顶一下,,,,
王越
发表于 2009-7-4 21:00:40
有点意思,不过我认为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经济是决定因素
少年游
发表于 2009-7-4 21:31:14
楼上所指的无非是成本问题,其实楼主已经提到了。这要看产品的附加值的高低,而且不要忘了,效率也是一种成本。况且有些行业加工的工件基本上是不计成本的